APP下载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挑战与应对

2017-05-31孙晶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多元性灵活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孙晶

摘 要: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性”和“灵活性”特点的理论分析,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年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际,探讨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7)02-0010-07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进行了铺垫性分析。2015年,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新的阐述,并提出了“深入推进”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理念既有“一贯性”的坚守,也有“创新性”的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回答三个问题,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哪些新的变化?怎样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將“老内容”和“新提法”融会贯通,化解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具体矛盾?从而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性”和“灵活性”特点,进一步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科学内涵和政策外延,以破解“重大结构性失衡”的中国经济发展难题。

一、供给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于供给管理现有文献主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展开相关研究。短期供给理论主要针对如何维持短时期经济稳定问题基于供给侧视角展开讨论。萨伊(J.M.Keynes,1803)提出,“卖就是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并维持供给和需求间平衡关系,这就是“萨伊定理”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1]。“萨伊定理”成为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以“放任自由”与“不干预”为特征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萧条,使得古典自由主义理念指引下的供给管理受到质疑,而基于“凯恩斯定律”的需求管理成为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政策手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发生“滞胀”现象,为解决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的“双高”难题,以拉弗(A.Laffer)、吉尔德(G.Gilder)和万尼斯基(J.Wanniski)为代表的供给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重新得到重视,其后以此为理论依据的“里根经济学”经济政策在调控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从长期供给管理看,尽管相关文献很少有长期供给管理的明确提法,但其中关于长期经济增长源泉的论述无疑应当归属于供给学派[2]。关于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即供给侧因素包括:劳动分工和物质资本(Smith,1776)[3];创新(Schumpeter,1912)[4];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体现在物质资本上的技术进步(Harrod,1939)[5];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Solow,1956)[6];人力资本(Schultz,1961)[7]和经济制度(Gruchy,1985[8];Gregory,1988[9])等。供给管理理论认为,由于价格机制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所以短期内的供给和需求可能失衡,从长期看二者却能够实现动态平衡。进一步地,长期供给管理更适用于实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而短期供给管理不管在实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还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则同样适用。

综上所述,我们从短、长期供给管理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时间上的“双维性”。供给管理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其管理和政策手段的侧重点各有所长,短期力在“稳”,长期重在“进”,供给管理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稳中有进”,实现持续性经济增长。所以,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短期计划,又要制定长期战略,既要打好“持久战”,又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歼灭”。

二是要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活性。从短期维度视角出发,无论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说还是供给学派理论,无论是“里根经济学”政策范例还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供给学派有着类似的理论重点(从供给方维持经济稳定)和政策目标(解决供给和需求短期内失衡问题),但是也不难看出,它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和拟解决的问题却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和国别烙印。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脱离实际,也不是完美和万能的灵丹妙药,所以全盘照搬已有理论来指导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拿来主义”做法必不可取,有时要“摸着石头过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特性。

三是要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元性。从长期维度视角看,长期供给管理理论所提及的经济增长源泉,即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创新、人力资本、经济制度等无一不是我们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所在,从而体现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元性特性。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结合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之间不存在一方必然取代另一方的变化趋势,问题的关键是哪种管理可以更好地解决特定国家、特定时期的特定问题。因此,政府应当从“新常态”实际出发选择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政府不论是采取需求管理的手段还是供给管理的手段,都不能只关注这些手段对目前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还要评估这个手段对将来需求和供给的影响,以确定它是否有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而不会在未来导致新的经济问题。

二、为什么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问题导向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分析思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是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即经济结构失衡、体制结构失衡和治理结构失衡。

猜你喜欢

多元性灵活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
Is $2 million enough to feel wealthy 有多少钱才算富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策略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