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2017-05-31盛丰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必然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效果直接决定课堂的效率,因此探讨课堂对话策略教学就成为当下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对话策略;语文教学;对话方式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有的教师多喜欢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引领和讲授为主要手段,在这种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备课的内容和获取的知识信息都直接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逐渐淡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愈来愈淡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较为肤浅,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摒弃这些灌输式的课堂,开展动态课堂教学,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对话交流的课堂。因此,采取对话式的阅读教学获得了更多一线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的閱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体验性和能动性。笔者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的阅读教学理论,探究对话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拓展阅读渠道,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

开展对话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有效的开展对话阅读,必须开启对话的空间大门,让对话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关适宜的阅读策略,拓展“课堂对话”的渠道和路径。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要依据学情,巧妙设计,不断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及广度的课堂阅读拓展问题,使学生在文本学习时拥有较为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比如,阅读教学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教师课堂导入可以采用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仿佛》为引子:“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这样导入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快速地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文本情境之中,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然后让学生对母亲的性格进行评价分析,分小组展开相关的讨论,很多学生可能词不达意,甚至出现“词穷”的状况,原因可能就是学生缺少切身的体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打开对话的大门,将作者在秋天把关于怀念的文字引入课堂,使学生结合文字再次对课文中的母子情深进行理解感悟。作者描写母亲痛哭及坚强的情感是比较隐晦的,仅用只言片语,让学生完全领悟文本情感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从拓展的材料入手,启发学生,促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缩小对话的鸿沟,增强与文本对话

高中学生虽然接受了小学、初中多年的语文教育,但是由于生活阅历较为肤浅,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文字、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所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无法真切感受到文本的精神实质及艺术美感,较大程度上缩减了阅读的张力。鉴于此,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之中,这样才能领略到文本内在的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机动灵活地运用对话教学,可以有效规避“浅层次对话”和“伪层次对话”的出现。那么,语文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文本创作背景之外,还需要对作者的生活、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做出一定的解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和作者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缩小课堂上的对话鸿沟。开展对话阅读,需要激发学生敢于对话,教师就要创设既定的可以激发学生对话的情境。比如,阅读《合欢树》一文,教师可以把母爱作为有效的切入点,关于母爱这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情境铺垫和融入得恰到好处,这份情感的体验就如喷泉一般,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学生关于母爱的情感体验得到激发,那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感,这就为缩小课堂类对话鸿沟奠定基础。在讲授富有年代性和时代性文本的时候,因为与时下环境的差异较大,学生阅读文本存在很大障碍,那么就容易引发阅读鸿沟,为此,采取相应的方法缩小鸿沟就显得极为重要。

三、依据学情及内容,开展多样化对话

在高中语文阅读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学生和文本间对话、生生对话、教师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等等,而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最为主要和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当学生沉浸在文本中,应让学生利用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教师和同学一起对文本展开对话和讨论,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够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对话策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一定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和加强课堂阅读管理,提升对话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开展对话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构建和谐宽松的阅读教学氛围,做到尊重学生,依据文本,发挥对话教学的最大功效。

对于阅读来说,真正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为一个动态多重的对话过程,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对话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已经被教学实践证明,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应以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为目的,传递心灵感悟及思想火花。实践证明,开展对话阅读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阅读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7).

[2]余耀清.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设计的五个指向[J].教育探索,2016,(9).

作者简介:盛丰华(1979— ),男,江苏省黄埭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