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改革新探

2017-05-30钟学敏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措施

摘要:公共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一套评价标准大大束缚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着重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改革的原因和具体的做法作一简单回顾与阐述,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形式理论与政策》考试;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考试一直采取闭卷形式,闭卷形式就考察学生对一门课重要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是有优势的,也是目前考试最简单最便利的手段,但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其固有的优点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还衍生出一系列其它问题。

第一,传统的闭卷考试经过长期演化,在师生间逐漸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使考试内容逐渐固定化。《纲要》课程的内容非常庞杂,既有简单的历史线索,又有主要的历史事件,还有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要让学生考前全部掌握是不现实的,授课老师只能把考试内容固定在一些基本知识点上,并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暗示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学生们根据老师划定的范围,课后在与前几届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对讲授同一课程不同教师的课件进行对比,基本上可以自行划定考试可能覆盖的范围,甚至考题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经过长期的师生互动,传统意义上的闭卷考试逐渐演变成了学生在考前对一些固定内容的死记硬背,考场上再把这些固定的答案以默写的形式交给老师。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只有天知道。

第二,考试内容的相对固定化,对学生产生了一种负面的诱导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用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和考试。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找一套标准答案背一背,更有甚者连标准答案都难得去背,干脆铤而走险,把答案带进考场,靠作弊蒙混过关。相反,一些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面对这种以“死题”为主要内容的考试,反而失去了进一步发挥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考试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成了学生短期记忆力的训练和测试。

第三,学生形式主义的学习态度反过来又会大大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既然考试内容已经被固定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只能扮演一个照本宣科的角色,对固定的知识进行讲解,不可能离开考试范围传授知识。本来应该教什么,考什么,结果变成了考什么,教什么。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考试内容的解释和辅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视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受到极大限制。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考试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但如何进行改革,又必须谨慎行事,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形势理论与政策》一门课的改革只有遵循如下原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制定科学的考试改革方案,防止矫枉过正。改革旧有的考试办法,避免高分低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考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由闭卷到开卷或由闭卷到口试的过程。开卷考试固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收集有关材料,把一篇论文写好,但这种考试带来了更大的弊端,它无法考察和了解学生对一门课程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口试的考试办法虽然有其优点,如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学生也有了一个发挥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展示其丰富知识的机会。但口试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口试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抽到的题目是他熟悉和擅长的,成绩就好,反之就差。二是口试的操作成本太高。以十分钟考一个学生计算,一组教师一天只能考几十个学生,几百个学生的考试要持续十天左右。这在操作上难度很大。尤其不适应教师少学生多的公共政治理论课考试。为避免上述两种极端的作法,我们认为开卷考试是比较理想的考试形式,但又必须克服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

第二,考试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传统的考试制度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把教师的角色简化成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员,考试内容的辅导员。因此,新的考试设计必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讲授、自由发挥、张扬个性,讲出特色。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考试,但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期末考试的分数只占50%,平时成绩占50%。这样的考试方式既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又能促使学生平时积极到课堂听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平时不认真听课,仅凭期末的一张卷子是过不了关的。平时成绩由学生课后的小论文,到课率,课堂讨论几部分构成,学生缺一不可。这就迫使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教师的课堂讲授与课后的作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的制衡关系,开创了一种教学相长,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如果教师讲得不生动,学生就很难作到不逃课,学生逃课就会影响其平时成绩。

第二,调整期末考试各类考题的得分比例,提高综合分析题的分值。传统的考试题目,总是基本知识点占70%,学生自我发挥的题目只占30%,或者20%。如果按这样的比例出题,期末考试就由过去闭卷考试的死记硬背变为开卷考试的廉价抄工。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就必须调整各类考题的比例。一份好的期末试卷既要体现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又要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开卷考试更要坚持这两条原则。

总之,尽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的考试改革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认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过去两年的改革实践已经使这门课的教学与考试初步跳出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并为这门课的教学与考试注入了新活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今后我们将在已有的基础上,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作者简介

钟学敏,女,1963年9月生,四川井研,教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