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的赋比兴研究

2017-05-30赵华伦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硕鼠诗经事物

赵华伦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诗经·国风》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于大量而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诗篇。

关键词:赋;比;兴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具有显著的艺术特色,特别是由于大量而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诗篇。

什么叫赋、比、兴呢?这三个概念最初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日‘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相传为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毛诗序》也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在历代研究《诗经》的著作中对“六义”作了种种解释,其中以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疏的说法较为合理。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所以,大抵以为:风、雅、颂是以音乐为标准来对“诗三百”的分类,“風”(160篇)是民间诗歌和曲调的总称,“雅”(105篇)是同土乐相对的“正乐”,“颂”(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则是作诗的三种手法。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既可以叙事、写景,又可以述志、言情。这种既不用“比”法去比喻,也不用“兴”法去启发引导,只要求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实地直截了当地进行叙述与描写的写作方法,在《诗经》里是运用得最多的,并且往往通篇如此。

如:《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这是很生动的写景诗。“长长的葛藤在山谷中蔓延,叶儿长得茂盛。黄莺成群地飞鸣,聚集在灌木上叫个不停。”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豳风·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由于诗人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物,以白描的手法加以铺陈,因而就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甯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馈彼南亩,田唆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全诗按月序和季节的推移,分类叙述一年到头的农事辛苦和生活,毫不修饰渲染,但一件件、一桩桩,却真实如见。叙事之间,充满感慨、叹息之声,真是如泣如诉,造成极其感人的艺术效果。

比就是类比,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诗,如《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在《硕鼠》中,将剥削者比作大老鼠,二者外形上虽无共通,但剥削者不劳而强夺、贪婪狡诈的本性与贪馋而狡黠的老鼠却有所相同。这从本质上揭示出人与鼠的对立,就是当时社会生活中被剥削与剥削、被压迫与压迫等重大矛盾的缩影。

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如《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襞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类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此来刻画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

“兴”在《国风》中得到广泛运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又如《桃夭》一诗: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天天,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天》三章开头都是起兴,首章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盛开的桃花这样的美景引出姑娘出嫁的美满幸福之情,同时也烘托出婚礼的欢乐热闹气氛。

《王风·黍离》的第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头两句写谷子、高粱一行行,禾苗长得旺。这种景象与下文流浪者抒发的忧伤之词并无直接关系。但它能引发人联想,人们还会由见到过去宗庙、宫室被平做田地,遍种庄稼,而想到周朝王权的衰败。

总之,“赋、比、兴”是《诗经》里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的广泛运用,是《诗经》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对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硕鼠诗经事物
硕鼠
美好的事物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奇妙事物用心看
猪保硕鼠
硕鼠之诗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