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吉芬品”在经济学中的意义

2017-05-30刘渤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弹性

刘渤

摘要:本文以微观经济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吉芬品”为切入点,简单分析了“吉芬品”的特点和经济学特征,并阐述了需求理论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吉芬品;微观经济学;需求理论;弹性

“吉芬商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一般来说吉芬品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劣质品。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产品分为三种,即正常商品、奢侈商品以及劣质商品,积分商品就是其中具备特殊性质的劣质品,它的价格与需求曲线与正常商品有很大区别。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了吉芬品在经济学中的实施意义,希望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中吉芬商品现象的真相。

一、吉芬商品的含义

“吉芬品”是中国的经济学教授比较重视的概念,但在一般外国经济学教授的相关书籍里面却很少提到,我个人认为,

“吉芬品”的概念只是经济学现象里面的一个特例,缺乏普遍发生的基础和可能性,如果仅仅从价格与需求成正比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它并不是一个值得大费周章予以详尽论述及探讨的概念,也不应该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去掌握它。

现在我们俗称的吉芬品是以著名的经济学家吉芬来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商品,该商品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是,其售价的提升会促使其需求量的提升。在需求曲线图中,是向右斜上方傾斜的,这种曲线走向明显是和商品需求规律所背离的。

在分析吉芬商品的内在含义时,首先需要了解人们的收入和价格之间的曲线关系,也就是说要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有一些必要的认知。

所谓收入效应,指的是市场中商品的需求会与人们的实际收入状况呈正相关;替代效应指的是市场中某种品类产品价格的高涨会使得消费者选择类似性能的产品来进行取代。实际上,对市场中正常的产品来讲,其替代效应一般会远远小于收入效应;而且,市场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曲线关系是反向变化的。

二、商品价格需求变化曲线

一般来讲,需求函数、需求表或需求曲线都是在某特定时期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的需求曲线,不管是线性的需求曲线还是非线性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状况揭示了需求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法则。需求法则标书如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用数学语言讲,需求法则表明需求量对于价格的一阶导数小于零。

对劣质商品来讲,通常产品的替代效益会大于收入效益,这就会使得商品的总效益和商品的价格曲线呈反向变化状况。而吉芬品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劣质产品,它拥有着非常大的收入效应,这就使得它的收入效应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替代效益,所以就是的产品的总效益和需求关系呈现出一种同向增长趋势,也就是说吉芬商品的市场需求会伴随着其价格的增长而出现增长。

下面我们对影响需求的变动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视商品是正常品与劣等品而定。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是正常品,那么需求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化,即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引起需求的提高,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将引起需求的降低。如果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是劣等品,那么需求的变动与消费者的收入反方向变化,即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引起需求的降低,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引起需求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消费者对于精细食品或高中档服装的需求与其收入同方向变化;而消费者对于粗粮与粗布商品的需求与消费者的收入则呈反方向变化。

但“吉芬品”却不同于上述商品的特点,“吉芬品”不能简单归结为正常品或劣等品或者奢侈品或者非奢侈品等,他有自己的特点。“吉芬品”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就是它的价格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成正比,而经济学教授们引出这个概念的无一例外的实例便是英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土豆,那时候,英国民众对土豆的需求随着土豆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此外,在经济学教授们引出这个概念时似乎都有一种倾向,就是这似乎可以作为对需求规律的反例提出。

三、吉芬现象所揭示的经济学现象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知,吉芬品本身最主要的一个特陛为产品需求的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它本身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具体来讲,就是指人们做出的一定行为方式,会对消费者或者生产者造成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能通过市场所反映。外部性具有正外部性以及负外部性之分。正外部性是指这些具体的行为,会对消费者或者生产者造成正面的影响。负外部性则相反,表示行为的主导者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对消费者或者生产者造成的是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行为会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消费者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有好坏之分。正外部性更具体的来说就是,人们的具体行为对消费者或者生产者造成的一定正面影响。但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于其他人的行为在产生有利影响的情况下,却给自己的效益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可以在另一种方面说明了吉芬现象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再扩展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吉芬现象。比如旅游景点的门票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吉芬现象。在淡季以及非节假日时,无论周边区域住宿费或者景点的门票打折程度多高,或者活动力度多大,都不会对游客有非常显著的吸引力;而在逢年过节的时间段,旅游景区的门票以及周边食宿价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然而消费者依然会大量的涌人这些景区进行参观,即便消费者无法因为高额的票价而取得更大的收益。在这些经济现象的引导下,我们便可以对自己的旅行计划做出合理的规划,可以选择避开旅游的高峰期进行游玩,不要全部挤在年节的时间段进行消费,这样只会对消费者的旅行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认为这种现象本身其实并不是对需求规律的否定,毫无疑问,引起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一定不是需求规律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其它的涉及消费者心理的原因或者涉及社会状态的原因或者是市场供应本身的问题。从这里却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个新的视角:如果“吉芬品”作为对需求规律的反面特例提出没有价值的话那么如果作为对研讨使需求规律发生偏转因素的研究是否就变得意味深长呢?

很显然,这里就应该从那个提出“吉芬品”概念的历史史迹谈起,如果我们认真的去研究,一定会从中找出一些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需求规律不同的事例,可以找出一些能够让需求规律变得更加充实与灵活的概念。

(作者单位:宁夏贺兰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海岸带弹性初探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早期鉴别诊断应用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上海车牌拍卖机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探讨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