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2”模式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2017-05-30都昌兵刘阳文韬
都昌兵 刘阳 文韬
摘 要:为切实对接企业岗位标准,更好地满足空军航空修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在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研究与实践了一套航空特色鲜明的“348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开展三元合作育人、构建四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推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实施“企业师傅+学校双师教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使现代学徒制学员在企业文化认同、岗位适应、任职能力、职业素养方面比同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
关键词:飞行器维修技术;现代学徒制;三元;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43-03
现代学徒制源于英国1993年“现代学徒制计划”,在实践和研究层面,普遍把德国的双元制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在校企联合制定统一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框架下,實现教学场所的多元化(企业、学校、第三方培训中心),教学团队多元化(企业师傅、职业学校老师、培训中心教员),工学交替、实岗育人,联合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等文件都明确指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5年,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立项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积极探索三元、四证、八段、双导师的“348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空军5702、5720工厂联合开办飞机维修现代学徒制班3个,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行企校深度融合,构建三元合作育人机制
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根本保证。[2]随着我国空军主战机型向三代、四代机转型升级,空军装备修理企业对飞机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空装工厂管理局及空军装备修理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明确指示,装备修理工厂与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全面对接飞机维修职业岗位开展现代学徒试点,允许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从业资格证,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并配套了相关政策。学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2013年10月,在空军装备部、湖南省教育厅、国防科工局、民航湖南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军队装备修理和地方航空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等87家单位,成立“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军政行企校”五方联动的协同创新联合体,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平台。[3]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依托协同创新中心行企校合作育人战略平台,与空军装备修理企业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空军5702、5720工厂合作,联合开展“学院+企业+行业”三元合作育人现代学徒制试点(如图1所示),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进厂、行企校三方交替的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场所和教学资源,对接企业生产现场,推进校内实训6S管理,建设了飞机维修等7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初步形成了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的教学现场。行企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与评价,企业负责对学员在师傅指导的相关课程进行考核评价,行业负责对学员进入空军装备修理企业准入资格进行培训与考核,学院认可行业企业考核评价结果,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学员学业成绩,作为毕业依据,同时,建立现代学徒退出机制,凡行业企业考核不符要求的,根据三方协议取消现代学徒资格,实现行企校全程育人。
二、构建四证合一的课程体系,推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
构建对接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与5702、5720工厂共同分析飞机维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探讨培养飞机维修现代学徒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航空修理企业所需人才,满足空军装备修理能力转型升级要求。在空军航空修理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指导下,行企校共同制定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空军装备修理系统准入资格标准和岗位资格标准,解构课程内容,将毕业证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从业人员准入资格证、企业岗位资格证相互融合,构建“职业资格证(学校考核)+准入资格证(行业考核)+岗位资格证(企业考核)+毕业证(学校考核)=从业资格证(行业认证)”四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学员课程)+准入资格课程(学徒课程)+岗位资格课程(员工课程)”的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资格、从业资格有效对接。
为保证现代学徒制学员毕业即可取得空军装备修理系统从业资格,与行业企业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校企轮换、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實行八期分段交替培养(如图3所示)。第一、二阶段(各四个月)在校学习,学员主要学习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三阶段(2个月)在企业培训,学员到企业“在岗见习”,全面了解企业生产岗位操作要求,与企业师傅签订师徒带培协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始学徒培养;第四阶段(8个月)在校完成岗位任职要求所需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第五阶段(2个月)准入资格培训与考核,学员在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参加准入资格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学习;第六、七阶段(10个月)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对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与生产操作技能学习;第八阶段为岗位资格培训与考核,学员在此阶段完成岗位资格考核与认证,取得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通过构建融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岗位资格证和准入资格证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要求,行企校分段交替培养,提高了学员岗位适应能力,确保学员零距离上岗。
三、校企共同培养,锻造双导师队伍
实施“企业师傅+学校双师教师”双导师制,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培养一支技术技能精湛、教学能力强、师德高尚的双导师队伍,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4]充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平台,进一步加大校内双师与企业师傅两支队伍建设。校内方面,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学院创新“双师”教师成长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企业专家来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共同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課,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教师队伍。学院规定专业教师五年一轮到企业顶岗培训半年至一年,新教师任教前到企业顶岗锻炼一年至两年。近3年,派遣8名教师先后到空军在5702、5720工厂、中航工业长飞公司等企业顶岗培训和挂职锻炼,在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把握航空维修技术发展变化,以便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正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建立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学院互聘共用制度。校内专业教学实行“教师+师傅”的双导师制。企业方面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遴选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带培师傅,建立师傅带培津贴,实行师徒一对一培养,提高现代学徒制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综上所述,三元、四证、八段、双导师的“3482”模式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已经培养了92名现代学徒制学员。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反馈情况来看,现代学徒制学员在企业文化认同、岗位适应、任职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比同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大优势,与同届毕业生相比取得空军修理系统岗位操作资格证时间提前一年左右,实现了毕业即能上岗的目标,缩短了工厂成熟人才培养的周期。同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行业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主动作为是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的关键,但由于招生录取、鼓励支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尚不够完善[5-6],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2]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1-154.
[3] 朱厚望.解析高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3(35):24-26.
[4] 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4-18.
[5] 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5-50.
[6] 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