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高职IT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5-30暨百南

职教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暨百南

摘 要:TOPCARES-CDIO理念,旨在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的一体化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基础,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软集团联合办学为例,应用系统分析法探讨了如何设计并实施专业一体化能力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项目体系、一体化学习环境体系和一体化评价体系,从而明确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能力体系;课程体系;项目体系;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TOPCARES-CDIO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12-06

一、TOPCARES-CDIO教育理念综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基于产品和项目研发到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为载体,按照构思(C)、设计(D)、实施(I)和运行(O)模式,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让学生在课程与项目实践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来获取知识、能力与态度;是“做中学”“学中做”与“基于项目教育”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CDIO较好地解决了培养现代工匠的核心问题,即现代工匠所需要具备的素养、知识和能力,及培养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素养、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CDIO工程教育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能力培养大纲和12条评价标准,强调把工程知识与具体的项目挂钩,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去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它强调学生主動学习、自主探究和与同学协调合作来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实际项目学习系统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借鉴CDIO教育理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提出了基于“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TOPCARES-CDIO教育模式,从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T),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个人职业能力(P),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C),态度与习惯(A),责任感(R),价值观(E),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S)等8个方面,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能力指标体系。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训练为导向,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教育模式,重新架构教育过程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价值观,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态度等方面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一体化的专业教育学习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基于TOPCARES-CDIO的高职IT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学校对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

按照TOPCARES-CDIO教学理念内涵要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东软集团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一起成立了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依照TOPCARES-CDIO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体化合作办学专业建设工作模型,该模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素质和能力,以及如何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来保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素质和能力。工作委员会专家小组通过对专业利益相关者(包括在校生、毕业生、教师、企业、行业和社会等七个维度)的调查,收集整理市场专业岗位需求、毕业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及态度,以及行业、产业发展情况等第一手材料,对照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再根据能力体系,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最后确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设计路线的一体化设计

依据TOPCARES-CDIO理念,专家小组以三个对接(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接人才需求、通用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对接职业岗位能力、特定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对接核心课程体系)为指导思想,建立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型,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路线更加清晰和更具操作性。

(二)职业定位与人才需求的一体化设计

市场调研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前提。TOPCARES理念下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行业需求分析,把握专业人才需求的总体形势和发展动态;(2)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析,把握人才需求背景和变化趋势。为此,专家小组不仅在网络上利用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更注重到政府相关部门、IT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3)毕业生需求分析,通过校友会和走访企业调研,对相关数据做定量定性分析;(4)典型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分析专业典型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和变化趋势,如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专业,应具体分析云计算应用开发、测试、资源管理、平台运维及销售等职业岗位。

(三)培养规格与能力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应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校办学条件为依据。专家小组通过调研IT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和典型职业岗位特点的人才需求变化,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形成从TOPCATES-CDIO能力体系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指标的对接,结合专业特点体现学院使命及发展目标的要求,最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四)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以企业真实项目设计为载体,将学生3年学习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具体任务进行科学解构,按照职业技能标准来选择、设置课程,依据专业能力指标体系,来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按照课程关联度来设计课程次序,优化课程结构,将专业课程体系解构成项目体系中的单元项目、单元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群项目和综合项目,围绕人才培养时间轴,建立以项目训练为手段的课程能力一体化培养链路图,以实现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行业领先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三、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

专业基于TOPCARES-CDIO理念,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为主线,采用定制培养、校企培养、定向培养等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逻辑严谨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来达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链接。

(一)市场引导 项目驱动 综合培养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与行业发展特点,及时优化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导引,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和理论、实践、就业一体化两条主线。加强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交流,确保教师在IT专业领域的知识先进性,将行业领先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促成教学内容与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养成的有效融合,实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IT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的。

(二)产学结合 企业定制 校企共培

学校与东软集团深度合作,对准行业定位,联合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实施基于产业需求的定向培养,共同建立基于中南地区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与真实职业岗位环境相结合的实践环境,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建立由学校、企业和企业重点客户三方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训考核评价机制,实现校企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来培养优秀的IT人才。

学校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按“1.5+1.5”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课程,共同提供师资,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东软集团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在校学习就能了解东软集团的业务、认可集团文化,提高个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四、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高职IT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策略

(一) 设计并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规范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学校与东软公司企业专家一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确保学生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来确定专业方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和工作过程实施要求,以确保学生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来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从岗位需求出发,以确保增强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来设置专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真实的职业学习情境,以确保学生掌握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确保强化学生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来确定鉴定项目,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就业导向、能力递进、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经过职业岗位群调研、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开发,系统构建基于TOPCARES-CDIO能力递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设计并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与东软集团一道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五个对接”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明晰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明晰专业教学模式,规范专业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岗位工作要求;“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了“1.5+1.5”“以岗导学,订单培养,校企联育,工学交替”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用一年半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用一年半时间在实践实训基地和企业现场顶岗实习,培養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实践证明,“1.5+1.5”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也收到明显效果。“1.5+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学院教学的特色之一。

(三)设计并实施一体化能力体系

校企双方专家小组以“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IT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依据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TOPCARES-CDIO人才培養能力体系,结合各专业对市场与专业岗位及对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充分调研,按照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岗位能力目标和技能服务目标提炼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指标,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一体化能力体系,强调了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态度的逻辑关系,最终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可将学生职业能力分为非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包括行为能力(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雷锋职业精神等)、阅读能力(含口语交流、文献查阅等)、自主学习能力(含科学思维方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语言与文字表达、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沟通合作能力(含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公共关系处理等)、心理承受能力(含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含安排工作计划、组织与协调、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等)、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通用能力是指覆盖相关职业和职业群一线从业者代表性的知识和能力。它是以“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通用技能”为基础,主要包括微机软硬件配置与简单维修能力、代码编写能力、程序分析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以及网站设计与优化能力、网页美工、产品推广和网络服务器配置等能力。特定能力是指针对某一职业特定岗位所必需的独特知识和能力。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技能”为基础,以“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及其维护”为核心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组建能力(网络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工程文档设计能力、网络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静态网页制作能力,Web应用编程能力、网络数据库开发能力,动态网站建设与开发能力等)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能力、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管理能力、中小型企业网络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网络攻防的部署能力等)等。

(四)设计并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体系,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经验,还要强调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获取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的能力。但如按知识结构设计和构建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则主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因此,为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学习过程整合到学科课程当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和CDIO的实践能力,同时,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将每学年中课程群综合项目实训阶段作为学生对项目和能力的强化阶段,专家组决定按职业技能划分来设置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学习顺序和能力达成顺序。专家组运用系统分析法进行课程关联度分析,对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和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基准评估,明确专业课程学习路线。即先由课程组确定一门先修课程,建立所有课程间的直接依赖关系(包含并列关系即前序课、后续课及并行课程);再根据依赖关系,确定某门课程的前序课程;从而找出顶端课程,即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安排在最后开设的课程;依此类推,直至剩余课程中不再存在依赖关系。至此,可以确定某专业所有课程的开课顺序,从而构建包含基础课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域、公共素质拓展领域和专业拓展领域等方面的合理化、一体化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学习顺序和课程能力的达成顺序。

(五)设计并实施一体化项目体系

如果要让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同时具备该专业应有知识、能力与态度,就必须在3年中设计、实施一体化项目体系。在一体化项目体系设计中,每个专业必须根据专业目标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精心规划项目,各级项目设计必须以真实的、实际的企业案例为背景,从构思概念设计,经历产品设计和实现阶段,培养学生应用工程科学知识设计产品的能力和产品及系统制作的能力。经专家组多次反复研讨,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将项目划分为五级:一级是指为实现某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的专业综合项目,如专业导论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二级是指为实现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课程群项目;三级是指为实现某门课程能力目标的课程项目;四级是指为实现某门课程2个以上单元(模块)能力目标的单元组项目;五级是为实现某门课程的1个单元(模块) 能力目标的单元项目。将知识技能优化组合进各个项目,以帮助学生提升相关专业技能。

(六)设计并实施一体化学习环境体系

构建好的学习环境是实现TOPCARES-CDIO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结合TOPCARES-CDIO对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实训基地和三创中心。

1.构建“1.5+1.5”教学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校企班”按“1.5+1.5”教学模式进行,学校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基础学习、专业基础技能学习、项目实训、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五个阶段,按照项目导向,在“前1.5”主要由学校教师实施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企业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行业讲座、课程实践指导等教学。“后1.5”中分成3个“0.5”,分别为在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三阶段,在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综合项目实训;第三年全面实施专业项目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实战“工作经验”,顺利完成由“学生”向“员工”的过渡。

学校遵循“学校投入、企业捐赠、合作共建、内外互补、虚实结合、合作双赢”建设的理念与东软集团共同建立基于中南地区的实践实训基地,构建集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校企联合规划建设方案、联合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行业企业与专任教师组成建设团队,全过程参与基地建设。(1)构建了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使专业实训教学基地满足协同训练的需要;(2)将企业常见故障融入了实训项目中,通过各种虚拟和仿真技术克服了职业技能培训在安全上的限制性。

2.构建3A实践教学环境。所谓3A实践教学环境是指构建学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的方式(Anyway)都能进行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的教学环境。学校以与东软集团共同建设的华中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以东软集团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专家组积极开发基于行业企业的项目库、案例库、试题库和系列教材,强化学生实践实训环境、开发实训案例,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良好的开放式实验环境。

3.建立“教学化”的实训资源体系。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际项目经验、操作技能强的现代工匠,学校基于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的案例进行第二次开发为“可教学化”案例,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个方向的实训教学资源体系,包括:Java、Java Web、Web前端技术、嵌入式、商务网站实训、网络安全与维护、ajax框架、Android程序设计、App应用、系统设计与UML建模以及系统维护等。

4.组建集专业技能训练和素质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三创中心”。学校在东软集团专家的指导下按照软件企业的实际环境组建了大学生三创中心,并按照不同专业方向组建学生自主运营管理虚拟公司。这些“虚拟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能及时得到校企合作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手机软件开发(APP)、商务网站开发等业务。在三创中心,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专业项目的开发,提高其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其个人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价值观和态度等综合素质技能。

(七)设计并实施一体化教师团队

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学校与东软集团共同采取“引、派、训、评”的方式提高校企教师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其主要做法有从以下四个方面:(1)高新引进教授级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来把控校企合作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2)由东软集团派遣教学能力强的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担任实践教师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3)由东软集团派遣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或学校委派教师到东软集团参与工程项目的培训、开发,积累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实际经验,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与需求,丰富教学案例,提升实践教学技能,使教师逐步具备软件教学工程化、市场化的能力;(4)优化教师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实践技能”为核心,实施从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实践技能等多維度来考核和評价教师技能。通过多年努力,学校初步建立了一支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保证了TOPCARES-CDIO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

(八)设计并实施一体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学习效果鉴定的重要方式,学校采取以“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及行业标准为评价依据,构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基础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自主考核与第三方考核、企业文化认可度考核与团队协作考核“四结合”的一体化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内容、形式多样,既注重结果又强化过程的学生评价模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逐步提高学生的TOPCARES-CDIO能力。

(九)設计并实施一体化保障体系

1.建立专门机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专业管理。为保障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以及校企共建华中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正常运行,经学校和东软公司双方多次研讨,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校企联合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对中心工作的方向、工作重点进行把控,审核中心各项管理机制、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双方合作(如专业共建、校企合作项目等)各项工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中心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校企合作的各项具体工作,定期向指导委员会汇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委员会下设招生宣传、实践教学、学生管理、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五个工作小组,职能包括招生、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质量保障及就业等,确保高校和企业能够优势资源互补,并确保达成双方的合作目标。

2.完善“多元化”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为提高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实效,学院建立了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先后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和《项目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等制度,定期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质量和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的文档及学习效果的过程监控与评价,为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创新育人模式 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建立校企合作东软班特色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采用院辅导员和企业专职班主任双重管理,一方面,学校按照标准配备辅导员;另一方面,东软集团为合作专业教学班级专职班主任,长期驻校办公,按照《东软班学生日常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对学生出勤、课堂记录、教学授课等进行全面考核;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对教学运行过程的意见和建议;承担班级建设、学生日常管理、东软特色活动组织、教学反馈等工作。全面推进企业“CCEP”职业素养课程,展现东软特色班独有职业精神面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化管理为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注重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

总之,通过学校与东软集团几年的联合办学,学校基本构建了基于TOPCATES-CDIO、具有东软特色的IT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高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只要通过校企双方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及课程体系,不断丰富TOPCARES-CDIO的内涵,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高质量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温涛.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23-28.

[2] 温涛.探索构建一体化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11(7):41-43.

[3] 寇有志. 基于TOPCARES-CDIO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74-75.

[4] 王晓煜,蒋晶晶,肖梅芳.基于CDIO的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5):10-12.

[5] 寇有志.基于TOPCARES-CDIO的一體化课程体系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8):34-35.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