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分析
2017-05-30吕祥斌
吕祥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使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所以,当前学校应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对经管类大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解决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就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中存在如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模式与社会脱节严重、考试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教学建议,希望给广大高校的经济类专业教育带来帮助。
关键词:创业 就业 经济管理类专业 教育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84-02
人类已跨进21世纪,全球信息一体 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冲击着这个社会。面对科技和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谋求在竞争中取得“制高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高校虽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却很难发挥出质量效益;很想实现教育的大众化,扩大受教育的触及面,而之前的“扩招”是背离教育规律的,造成教育上的“通货膨胀”,弊端已显露出来,教育的“初级产品”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出现了“隐性失业”,大多数高校畢业生就业困难。学校可以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仅让大学生实现了自主创业,还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就是商业创造性强,以及拥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要以培养更适合岗位的就业型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为了可以更好地去实现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对于高校教育非常重要,高校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1 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创业就业型人才的困境
早在90年代,人们就极度关注我国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发展, 并且发展的速度也较快,但是,传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在上升,这就更加突出了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培养创业就业型技术人才存在的以下几个难点。
1.1 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1.1.1 理论教学方式和内容缺乏新意
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都在开展经济管理类教学方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一般都仍然是使用以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即使有少数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育,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高校学生上课时没有集中精神听课,教师又主要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授课,这些情况导致学生不能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进而无法真正地掌握和了解理论知识,这样就直接导致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轨,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社会生活上的竞争力比较弱。
1.1.2 教学课程体系较单一
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高校比较注重的专业之一。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样就使得高校在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编排上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其变得单一乏味[2]。在高校的课程编排上面,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安排的课程没有针对性和特色性,很难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掘,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当中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的较少,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发展效果。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不够明确,严重缺少实践的教学内容,最后导致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较弱。
1.2 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1.2.1 学校、企业、政府未形成良性的互动
高校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没有利用政府和企业提高的创业就业资源,使得这些创业就业资源就这样被浪费,使其一直闲着,进而使得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高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中,一直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方面不太重视,使得学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促使社会上的某些资被白白浪费,导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显著,对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很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然而学校提高的教学资源又是非常有限的,也不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得学校、企业、政府之间不能够进行良性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方面严重缺乏全面的实践素质能力,企业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人才[3]。
1.2.2 对于企业最新资料没有进行有效的掌握
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分离,学校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企业招聘资料,同时学生缺乏实践,自然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也没有相对应的实践经验,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最新的企业资料运用到教学中,使得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轨,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大,导致教学方式与社会要求之间有一道鸿沟,使得高校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 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之前提到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构建一个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中的情况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使得学生可以符合社会型人才的需求,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2.1 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善
学校要对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就是创造出一个相对应的情境,使得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理论知识,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到极限的高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协助能力,使得学生知道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在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对于学生培养的方向,主要就是对于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进行提升,并且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才是这门学科的主角,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尽最大可能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起来,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互动教学,打造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构建多元化的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课堂体系
对于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善,在原本的课程量上面增加,加上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增加实践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市场的变动程度对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程时间,教学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3 构建学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学校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能力,要充分将政府提供的创业就业等相关方面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中,使得学校具有充分的技术准备,这些都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应当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作为这方面的引路人和主导者,具有很重大的责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的能力。
3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3.1 学生创业就业意识评价
学生的就业意识主要是以学生的创业思想,以及学生的创业品质,还有学生创业能动性等各方面组合而成,光靠这些没有办法形成具体的就业意识评价,学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较客观评价,学校需要采取一些侧面的检测方法,比如心理测试等,对于学生创业思维和思想能力都可以进行检测,与此同时,综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的变现和应变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活动参与结果,教师应该综合经济管理类学生各方面进行评价,由此可以更加直观地得出结论,以此来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
3.2 学生创业就业理论知识评价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基础就是理论知识,在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内在修养,让学生的创业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增加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现在很多的高校中,理论知识评价的标准体系基本被广泛使用,这种标准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因此,用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非常适合,也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量化,教师可以清楚的得知学生哪些实践活动进行的不是很顺利,以及哪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欠缺,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政府主管部门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当今社会竞争力非常强,不管是在创业领域还是就业方面都是非常大的竞争,所以,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将每年各高校的就业率和创业率进行严格的统计数据,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存档,对于高校来说,学生的创业率和就业率是有关部门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评价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当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理论教学的水平,主要就是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及在培养社会型人才上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重视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的改进,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等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究和分析并且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有效的提升,让学生的创业思维和思想都到达一个更新的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经济管理類专业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在社会生活上的竞争力,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社会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林,余茂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浅析[J].中国市场,2017(09).
[2] 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 陈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