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考

2017-05-30李旸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李旸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学校和毕业生未来发展和规划。文章从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就业市场建设、校园招聘会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等角度对如何提高高校就业工作质量进行探讨研究,最终制定出合理、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化、有效的市场开拓方案,推进就业工作网络化建设,寻找到新的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的思路和手段。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市场建设;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2-0140-03

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压力较严峻,高校应坚持和树立“学生是根本,以学生就业为高校最大民生工程”的就业工作理念,深度研究学生“出口”工作,探索方法,尋找出路。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放到核心位置,深化就业工作机制改革,抛弃落后的理念和方法,全方位、立体地进行机制和方法的升级,从管理、服务的角度去落实。切实关注学生就业与成长,让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时期始终,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服务。

高校要通过积极开展就业市场多元化建设,合理布局就业市场,以城市带动区域,分层次开拓就业市场。巩固省内就业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培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中、小城市就业市场。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收集更多工作岗位,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完善就业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提高校园招聘会的办会效益,增强用人单位招聘的针对性,发挥就业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各自优势,调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就业指导精细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地就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 强化学院就业工作的主体地位,建立就业指导帮扶制度

为适应就业新形势、新要求,要形成文学、理学、工学、经济、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瞄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调整、切实落实专业定位,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社会需求,调整并拓展专业方向,培植专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为专业的未来发展增添竞争力。深化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提升学院对于学生就业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格局,利用学院、教师资源,丰富毕业生就业出口,从行业、专业角度为毕业生提供对口就业机会,细化分工和责任落实,带动毕业生的就业求职热情,营造学院毕业班年级整体就业氛围,突出重就业质量、重工作过程的改革思路。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高校在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要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要精细化、系统化地对就业市场形势进行分析,掌握就业市场动态,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放弃陈旧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掌握企业聘用、考核技能的有效人才,增强教学课程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力求满足学生对于教学课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提升软件、硬件水平,及时更新换代,跟上时代发展形势和潮流,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顺利完成学生就业工作任务。

学院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强化学院就业工作的主体地位,主动出击,丰富和完善学院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和维护好同用人单位的关系,规范化、合理化毕业生学分置换、课程置换程序,让学生在实践和锻炼中成长,掌握工作技能和知识,实现理想就业。学校更应出台配套学生就业工作相关政策,做好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扶持,给予学生就业创业活动、项目的大力支持,营造出校园就业热潮,以及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氛围。打造学校就业工作品牌,下工夫研究可开展就业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把就业工作推送到学生群体中,使之真正发挥实效性。

鼓励各学院依据学院实际情况申请配套相应经费,注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通过省级以上专家团队的培训和指导,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加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引进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按批次、分类别地开展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做好现有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补充,使其能够扩大共享范围,并取得培训成果。充分保障学院全面开展就业工作,提高就业工作经费的使用效能,通过权责下放与有效监管相结合、绩效考核与奖励激励相结合、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相结合,建立相对科学的学院就业工作评价体系。

同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建立就业指导帮扶制度。制定相关政策,下发文件,为毕业生发放求职交通补助,组织“双困”毕业生参加“自强自立就业能力素质拓展培训”,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简历制作辅导、模拟面试训练、政策咨询、举办素质拓展训练营等形式向他们提供服务,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双困”毕业生,促成其顺利就业。

2 加强就业市场多元化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1)要加强就业市场多元化建设,合理布局就业市场,变革就业市场开发方式,以点带面,力争实现全覆盖的大好格局,以城市带动区域,分层次开拓就业市场。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熟悉当地的每一家企业,做到有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开发本省就业市场,努力解决生源地就业乏力现象,同时加大力度开拓和培育发达地区、省份城市就业市场,力求实现与学生意向就业城市匹配,疏通人才流向渠道,惠及学生群体。充分利用本校历届毕业生资源,提高市场走访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以社会需求和就业预期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带领就业、教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一线教师走访本校全国各地的就业基地,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和校友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之转化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力求创造高质量就业、提高就业率。让用人单位充分肯定毕业生的良好素质,打造“思想充实、为人诚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业务上手快,发展后劲足”的优秀毕业生。

(2)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以系为单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就业基地,为建设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奠定基础。广泛联系各地区人社部门、人才中心,主动探索合作方式,实现成果转化,通过学分置换、课程置换等有效手段促进毕业生实习实训通道的建立,疏通人才输送渠道,达成定向培养、订单输送、全面提升毕业生能力的目标。同时,协商人才输出、引进扶持政策,让毕业生在最大限度得到便利和实惠,在补助金、住房、户籍等方面进一步研讨,让学生工作安心,就业舒心。加强同用人单位联系,探讨学生就业合作新方法、新模式,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區域大格局,力求全国布局,以点带面,实现全覆盖。

(3)同各地校友会、商会、行业联合会、产业园区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扩大学生就业区域。通过这些平台辐射范围,推广“商域精英”计划,企业直接面向毕业生开展全方位的实习和实践指导,让学生在工作中、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整合资源,发掘岗位,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4)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不断积聚形成行业优势,采取专场洽谈会与中型洽谈会相结合,区域性洽谈会与行业性洽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及学院的各自优势及主体作用,提高岗位需求与专业的匹配度。结合有形与无形、校内与校外的丰富就业平台和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定期组织召开毕业生秋季、春季就业洽谈月活动,整合学校资源,增加参会企业数量,提升参会企业质量,严格把关企业资质。聘任校园就业大使,向同学宣传、普及就业创业政策,推广实时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开发网上就业市场,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网络招聘、面试通道,及时发布推广网络招聘信息,并加强同兄弟院校的合作,分享信息并联合举办招聘会等。

3 完善数字化就业管理,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推进、升级就业管理机制,加强权责下放与制度建设,对于生源信息审核、制订派遣方案、就业推荐表发放、就业协议书发放等工作实现权责下放,在学院完成。完善就业派遣、就业率统计、待就业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统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等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培训。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就业工作人员就业指导能力培训、就业政策熟知及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加强业务操作技能培训和毕业生就业政策培训,规范信息采集、信息录入、资料存档和信息维护,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能够客观、动态地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便于学院及学校各部门随时调整毕业生工作的政策和方针。此外,要加大学生干事团队建设,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学生干事培训,使学生干事全面掌握工作流程和业务能力,以及各省市毕业生接受政策、派遣政策等,有效地加速学生就业工作进度,为学校、学院分担工作任务,缓解压力。

4 构建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的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

加强就业指导精细化建设,落实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课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就业指导重心下沉,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课堂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突出对学生学业辅导和课外职业实践的指导。围绕学业、职业、就业3个环节,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业规划实践、职业体验实践、就业准备实践。把课程和个性化辅导结合起来,开通就业创业服务专线、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整合可利用资源,加强学生分类指导,开展结合专业需求、学生特点的个性化辅导,让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不断增强。创新就业指导活动、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活动,强化体验式教育,开展素质能力拓展等职场训练活动,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模拟招聘、简历撰写、生涯访谈等系列就业相关活动,从企业的视角帮助学生提炼核心职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与教育教学的联动,突出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广泛进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和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调查,及时汇总分析数据,反馈教育教学,为学校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做有力的数据支撑,完善人才培养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袁进霞.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2]赵彩珑.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

[3]袁进霞.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4]鲁丹成.从创新理念和强化保障两方面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11(6).

[5]吕冰.非常时期 非常重视 非常举措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