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续需解决的几个协同
2017-05-30张玉珍
张玉珍
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校企合作的合作成效不理想,远未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愿景更未实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职院校自身内部存在的诸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企业的规模及效益、国家法制及财税优惠等的影响。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的对策建议:需要解决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决策协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协同、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协同、媒体导向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协同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合作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61-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mos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 is not ideal, and is far from the goal of cooperatively running a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operative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vision of sustainable cooperation is not achieved. There a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rnal factors from the institute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s, the enterprise's scale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national legal system,the financial and tax preferenc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ion theory, some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the enterprise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synergy of policy-decision among government sectors, the benefit synergy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synergy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as well as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guidance by the medi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Keyword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and enterprise; sustainable; synergy
一、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经济社会建设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走校企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理论界研究的主要课题。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目前针对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的具体政策和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了校企合作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经由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愿景还未直正实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职院校往往以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急于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可在合作时对校企合作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企业由于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往往不积极配合校企合作;政府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约束机制尚未对企业形成压力等等。
我国现阶段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已经比较可观,但是实质性的合作并不多,且大多数校企合作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层次浅,远未达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
校企合作遇到瓶頸,既受到高职院校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也与外部区位环境有关。外部环境如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产业规模以及企业数量等区位条件对高职校企合作有着较强的作用。区域经济越发达、产业发展越强、企业数量越多、地方制度政策环境越优越,校企合作的开展越有成效,如深圳、无锡、苏州、宁波等多个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内部因素如学院自身的办学水平、教育层次、管理效能等,这些方面占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效越大。
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研究者们从多个视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从系统论视角、有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有从高层管理团队视角等,均取得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分析校企合作有效开展需解决的几个协同。
二、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尝到工业化时代那种不注重自然环境、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恶果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本义是指当前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一种发展,其理想追求在于寻求一种工业社会与生态系统的最佳配置。该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人类不再仅仅为了当前的利益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开始关注人类未来的长远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最初主要用于自然环境保护领域,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经济学、管理学再到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其存在的身影,譬如在企业管理领域,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企业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实现与其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的良性协调合作,同时还需关注产品、服务是否适销对路、满足市场需求,是否是消费者所期待的,是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企业需要能够对技术变革、市场发展趋势等迅速做出反应,实现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合作。可持续发展理念无论应用于哪一个学科领域,其主旨都是不变,亦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注重单一指标的考量,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不仅要充分利用对事物发展有利的因素,更要尽可能地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要谋求多方的协同合作。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若从狭义上理解,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若从广义上理解,高职校企合作是指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与社会组织等在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的合作。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政府与社会是校企合作的影响者和受益者,他们共同构成校企合作体系。本文采用广义概念,并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看作是一项涉及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多个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仅靠某一单一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合作的,需要谋求各个主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构建一种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合作局面,才能实现高职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尤其需解决好几个协同。
三、高职校企合作需解决的几个协同
从前面分析可知,现实中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远没有形成我们所期待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现有校企合作实践大多表现为合作时效短、合作内容单一、合作关系松散、合作深度浅层次等特点,可持续性更是不可企及。要实现高职校企合作的可持续,需解决好几个协同:
(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决策协同
职业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涉及公众利益。推动高职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之前,政府的作用更加突出。政府需将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然而,由于高职校企合作涉及教育主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财税主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等多个政府机构,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与实施均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支撑。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高职校企合作的统筹与管理,明确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高职校企合作中承担的各自责任,与高职校企合作相关的教育、财税、人社、发改委等政府部门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在高职教育的整体规划框架内,实现部门之间有机的分工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等代表组成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投资主体是政府,投资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协同
高职校企合作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仍未改变“院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校企双方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协同机制。
利益协同是参与校企合作各方的驱动力,也是高职校企合作能否长久、持续、稳定的关键。自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就转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营亏。对于企业投资高职教育来讲,一方面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其经营的产品、劳务的回报率;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流动频繁,部分企业投入财力、物力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毕业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就离开了该企业,导致这些企业感觉“无利可图”、“亏本”,也因此失去了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动力和信心。
要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参与合作的校企双方需要找到双赢的利益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不断扩大合作利益的动力机制。高职院校必须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教师的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一支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成果转化、管理咨询服务等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实现校企利益协同、同共发展。
(三)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协同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它是一种民间性组织。它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制定并执行本行业规约和各类标准,協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向政府传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因此,行业协会最了解本行业内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利益诉求。
高职院校要与行业协会之间建立经常性的对话机制,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与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还需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共同建立校企合作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行业技能人才需求变化、行业最新技术进展、本行业各专业(群)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5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校企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四)媒体导向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协同
上世纪末,我国实际的机构改革,将职业教育功能从企业等生产经营实体身上剥离了出来。此后,企业的职能就基本上限于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为提供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而承担的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而且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责任”的固定观念。这也是高职校企合作难于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政府要通过媒体导向作用,促使产业主管部门、企业界充分意识到办好职业教育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破除那种“以高职院校为本位”的狭隘的校企合作观。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高职校企合作的法规体系来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在法规体系中,要明确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相互关系,要明确他们各自的责、权、利以及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要规定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具备的规模的大小、需拥有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规格与标准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资格条件等等。还需通过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鼓励和优惠,如提供一定的财政拨款、给予税收减免等等。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校企合作涉及众多主体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高职校企合作得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解决好上述的几个协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书志,赵晓龙.协同创新视域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5):26-27.
[2]刘爱华.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8):99-101.
[3]张华敏.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4(2):70-71.
[4]王仕琼.探索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2(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