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发展状况研究

2017-05-30蔡爱萍张健如张吉国

高教学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慕课

蔡爱萍 张健如 张吉国

摘 要: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慕课对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针对慕课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从传统课堂教学与网上慕课有机融合、高等农业院校间搭建慕课合作平台等角度提出完善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而实现高等农业院校在信息化时代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慕课;高等农业院校;机遇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44-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modern education, massive open course(MOOC)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First, our study analyzes and elucidates systematically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 of MOOC, and then current situati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in MOOC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raises strategies and measuresto consummate MOOC construction through connec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internet MOOCplatform among various colleges and to realiz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era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Keywords: MOOC;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一、慕课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慕课(MOOC)的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其中文含义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1]。慕课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电视广播、函授等远程教育形式,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为手段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通过讲课视频、课堂测验、问题留言、邮件联系、论坛讨论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的新型网络课程。

慕课经历了不断孕育发展的过程,其支撑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出现,把指令程序引入到教育设计之中,由此引发了教育技术的历史性变革;第二个阶段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阶段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创新,例如讲解式教学设计、信息加工教学设计、知识库教学设计和计算机指令教育等,其中计算机指令教育把计算机指令和术语引入教育领域,实现了计算机与教育的结合;第三个阶段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万维网在全世界的普及推动了构建主义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在这个时期EPSS和远程教育技术开始出现在教育中[2]。以上三个阶段的教育技术在发展中与后来的联通理论相结合,构成了慕课的理论基础。

2008年加拿大人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理论首次提出了慕课理论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慕课课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慕课的出现[3]。随后这一教学理论被众多教育者所接受和采纳,例如仅斯坦福大学的一门叫做 “人工智能导论”的课程,就吸引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9万的注册学习者[4]。

慕课与传统教育模式既有相同点也有很大的区别,其相同点主要体现:慕课遵循了傳统教育模式的循序渐进和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教育过程,课程内容也包含了大多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近年来,慕课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几乎涵盖了大学教育的所有科目,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学习需求。与相同点相比,慕课更多的还是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自身特点:一方面体现在组织方式上,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封闭的课堂教育,讲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面对固定的学生讲授既定的知识,学生无法选择老师与讲授的科目,在这一点上,慕课的组织方式更为灵活。慕课为开放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课程。只要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场所的局限。另一方面在规模方面,慕课的规模更大更广,网络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优秀讲师汇集在一起,能够获得世界各地优质的教学资源,慕课课程经过搜集的过程,规模更庞大,体系也更为完整紧密。

二、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慕课建设的现状调查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慕课这一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被引入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之中,在慕课之前出现过的网络教学模式例如e-learning的模式,并没有在实际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做出较大的改变。根据Coursera课程提供商提供的数据可知,2013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注册用户由13万迅速增长到65万,增长幅度惊人。2013年,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引进Cousaera慕课平台,慕课在中国高校日益传播开来[5]。迄今,已有近千所高校加入慕课平台,上传本校的高质量课程。

在慕课课程设置上,如图1所示,高校多设置计算机、数学、物理、医学等自然学科,相较之下,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等人文科学开设专业课程较少。然而尽管文科类专业课程较少,学生对其热爱程度偏高,造成了严重的不平衡。根据清华大学近几年对慕课使用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科差距已经有所显现。综合类院校尚且如此,农业类高校的情况就更为突出。

图1 清华大学慕课选课情况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

当前,我国共有39家农林类本科院校,仅有少部分院校开设了慕课课程,而且这少数的几家农林院校开设的慕课中,也仅有少量课程是与农林科学有关的专业课程。根据中国大学MOOC网站的合作高校统计来看,与该慕课平台合作并开设慕课课程的农林高校仅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四所高校。同时,开设慕课课程的农林高校,在选择慕课课程时,也多为非农类的基础课程,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概论》等课程,福建农林大学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现代仪器分析》、《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湖南农业大学开设了《中国茶道》课程,仅有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与农林科学有关的专业课程,如《畜牧学概论》、《普通昆虫学》、《植物学》、《动物生理学》。

从上述统计来看,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慕课建设应多开设与农林科学有关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学校的重点及突出课程,尤其以重点一级科目为主。在该领域,作者所在的山东农业大学的做法尤为值得推荐。山东农业大学在2014年9月正式搭建“神农在线”慕课平台,全面启动了慕课平台的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神农在线”是山东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慕课教学平台,也是我国首个且唯一的高等农林院校自主建立的慕课平台。2015年上半年,本着“服务学生、服务三农”的建设理念,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以自主开发为主;嫁接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为主;盘活与优化相结合,以盘活为主;通用与特色相结合,以特色为主”的建设原则指导下,山东农业大学成功开发建设了第一批慕课课程,分别是陈雨海老师负责的《农业生态学》、高东升老师负责的《果树园艺学》、朱法荣老师负责的《英美文学讲座》、王衍安老师负责的《植物生理学》和侯加林老师负责的《数字电子技术》五门课程。2015年下半年,第二批慕课课程建设紧随其后,相继建成了《遗传学实验》、《耕作学》、《管理学基础》、《农业机械学》、《动物临床诊断学》等多门课程。不难发现,山东农业大学的慕课课程选择,不仅是集中在通识课程上,同时更多地突出了农业专业特色和关注了“大农业”课程建设需求。

三、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发展面临的机遇

1. 慕课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慕课课程资源丰富,其课程不仅包含了世界各大高校的课程内容,也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和文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偏好选择合适的学习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都无法选择老师和课程。而在慕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喜好,从各大高校的课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单一的缺点,能够激起学习者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2. 慕课学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往的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大多存在课程内容不全、教学过程碎片化的缺点,学习者很难得到系统化的授课内容。慕课的设计中考虑到以上缺陷,为确保学习者得到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学习,在设计时把授课内容分解成8-10分钟可以学完的微课程,学习者选择加速或者减速观看视频,通过快进或者回放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学习者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课程情况下才能继续学习,确保了学习者真正掌握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习能力。

3. 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引导。在国家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为慕课等先进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发展面临的挑战

1. 农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一般具有较强的科研型和实践性,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学校设置实验课程,使得学生有机会动手操作,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到操作中。而这些实际操作对学习者形成的视觉震撼则是慕课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由于实践性等特点,导致专业的慕课效果反而不甚理想。通过调查可以明显发现,对于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农业学科,慕课的使用忽视了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这与非农类高校专业课产生明显对比,说明面对动手更多的课程需要不断研究合适的模式进行慕课教学。

图2 高校专业课程慕课使用情况

注:以上数据有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2. 慕课的组织形式局限了其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慕课只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当前分布式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慕课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慕课的教学手段单一化。此外,慕课没有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分类设计授课内容,不能满足高校教育部分学科的教学要求。

3. 慕课缺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高等农业院校一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的内容都为已经被精心筛选过,具有完整体系的知识。且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时效性,进而有针对性对对课程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慕课在普通网络教学与学生的磨合性方面所欠缺的。

4. 慕课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与课堂教學不同,慕课无法通过强制措施确保学生在接受教学时的积极参与,与授课者的互动性不足。另外,慕课缺少有效的学习测评方式,以上机考试为主的考试方式难以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四、加快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高等农业院校间搭建慕课合作平台

慕课从产生到发展至今,高校之间在网上的合作略显单薄,农业院校间慕课平台的合作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因此,在今后需要大力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搭建网上慕课联盟,一方面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各大院校之间的合作,拉低各大院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学生可以在慕课联盟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各大高校之间选择喜欢的老师与课程,修得学分。

(二)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上慕课有机融合

慕课有其特有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慕课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知识由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学习应用过程,转变成了由课堂外到课堂内的升华过程,由被动式讲授转变为主动式研讨学习。慕课能够完整地实现大学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师生互动等进程,真正构建了受训教师为主体的教-评体系。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与慕课相结合,更能弥补传统课堂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缺点,使教育体系更为完整、全面。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日益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慕课已成为当今世界中关于教与学的热点之一,在此趋势下,如何把网络教育模式融入到高等教育改革之中是中国所有农业院校都在探索的问题。本文以慕课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实践案例,在系统分析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高等农业院校慕课发展的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温薇.慕课在高等农林院系财经专业发展的SWOT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4):97-101.

[2]陈吉荣.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1):118-125.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4]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29-34.

[5]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2014(03):116-121.

猜你喜欢

机遇和挑战慕课
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