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7-05-30谢西林沈卫康

高教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式

谢西林 沈卫康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通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中外合作办学随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以及流行的模式,指出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存在的生源质量低、师资力量弱、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方式不先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2-0023-0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becaus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and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ino-foreign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the popular model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quality of students, weak teachers,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he backward teaching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words: sino-foreign education cooper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de; the problems

一、中外合作辦学的现状及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间的竞争已逐渐演变成为人才的竞争,国际通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最核心的竞争力。“走出去,引进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种趋势下,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如火如荼。截止2015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总数1841个,其中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项目793个,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机构43个,招生数每年8万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达每年16万人至20万人。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也相继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启合作办学模式。如南京工程学院,现在已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荷兰萨克逊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威德恩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有联合办学项目。

根据现有文献可知,目前各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单校园模式和双校园模式两种。单校园模式指学生只在国内上学,期间引入外教教授若干门主干专业课程的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学费相对低廉,但因学校外教水平参差不齐,对国外先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也相对有限,因此在高校中应用不多。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以双校园模式为主。所谓双校园模式即在中方和外方两边分阶段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3模式”,即一年在国内学习,三年在国外学习;“2+2模式”,即两年在国内学习,两年在国外学习;“3+1模式”,即3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其中“2+2模式”应用最为普遍。因为通过两年在国内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外语水平将得到大幅的提高,且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知识,到国外能够较顺利地融入当地的学习。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了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有别于研究型为主的精英教育,主要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以致用”是它的核心教育理念。所以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双校园模式是最为适合它的一种合作方法,这样便于学生深入国外大学,不仅提高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实地学习外校先进的学科知识和实用的专业理念与技能,并能亲临实践基地,锻炼和增强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快速地适应和独立地生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双校园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行多年,因其既可以出国留学,而又比纯粹留学相对经济实惠,因此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青睐。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目前这种办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在二本分数线左右录取高考学生,而中外合作办学录取时又比正常录取的学生要低十分左右,生源质量相对差些。这些学生大多家境优越,缺乏吃苦精神,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科知识也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因地方教学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外语水平差别很大。这些学生进校后,一部分能够紧跟学校教学进度,迎头赶上;一部分因自学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而导致成绩不理想。长期听不懂、学不会使得部分学生丧失其学习兴趣。在经过国内一两年的学习后,部分学生往往达不到外方要求的出国留学标准而惨遭淘汰,最终无缘国外学习,只能拿到国内毕业证书。

(二)教师配备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由一些高职院校、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底子薄,基础差,且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些老教师专业基础课水平扎实,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其师德修养、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等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但这些老教师普遍外语水平欠佳,科研能力薄弱,无法参与中外合作班的教学活动。而新进的教师大多从985、211高校毕业,外语水平不错,但教学水平、方式和方法有待提高,需要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满足中外合作教学的要求。而外教因其条件限制,无法经常亲临国内授课,导致学生在国内的时间,主要以学习校内课程为主,再加强一下外语的学习。这种“外语+专业课”的模式缺乏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出现“1+1<2”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基本没有引进外方课程和师资,对提升合作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没有任何帮助。高校也只是为本校学生出国留学起个搭桥铺路的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有限。

(三)课堂教学方法传统化

国内学生大多自中小学起,接受的是“满堂灌”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考试时以老师给的知识点为主。老师课上基本不开展讨论,缺乏引导和鼓励。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思想僵化,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性、缺少思维的跳跃成了中国部分留学生的通病。许多学生在国外学习时,相当不适应外方教师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的授课模式,导致学习跟不上,学习进度滞后。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改进建议

当然,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到今天,也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若能解决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改善生源质量

自从1990年高校扩招以来,因录取标准降低,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表现的尤其明显。在招收中外合作班学生时,应宁缺毋滥,提高录取标准,把录取分数线提高至和普通学生一样,生源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对于外语成绩,不仅要参考笔试成绩,还要加试口语,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通过国内一至三年的学习,达到出国留学标准,顺利完成国外的学习,拿到双文凭。只有把生源质量放在首位,打造品牌效应,招生规模才能水到渠成;否则盲目追求招生数量,导致部分学生通过国内学习后,无法至国外继续学习,反而减弱了中外合作项目的影响,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

努力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要求我们高校老师在上课时要讲究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课堂师生间直接、积极的双向交流和思想碰撞,创造一种平等自由探讨的良好学习氛围。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校长卡司帕尔教授所说:培养继续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比在头脑中堆砌大量的知识要重要得多。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设一些开放性的话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强调实践学习,学生通过深入工厂、实习基地等方式,能更好地走出书本,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学习成果可以以小论文、调查报告、提交具体作品等形式检验,改变以考为主的模式,让学生从考卷中解放出来,增强对综合性、创造性、发散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用型中外合作办学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立合作办学专业,开设相关课程,选定适合的教材,改变以“英语+国内课程”的模式。中方和外方教师可以合编部分教材,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也可适当加入这些合编教材。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作为选修课,不作学分要求,重在让学生参与进去,提前熟悉国外教学模式,以免出国后无所适从。

中方和外方老师应共同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通信工程专业,像《数据结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在强调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可适当让学生多深入实验室、实习基地,让学生多动手,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学科知识。

(三)提高中方师资水平,在外教不足的情况下,以慕课形式开展部分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通过各种途径委派教师出国进修。像南京工程学院,每年都会通过国家、省教育厅的留学基金公派项目和合作院校的学习交流项目等形式,开展国外进修活动,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这些教师大多为博士研究生,本身有着过硬的外语知识功底。通过国外进修的实践,这些教师学习了外方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回国后成为双语教学的骨干。不仅有利于中外合作班学生教学,对非中外合作班的学生也是一种教学冲击。

开设MOOC课程,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直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称“慕课”。开设慕课,能有效解决外教不足的难题,使地域间的距离缩短,不同国家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更便利的利用网络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与外方学校相关的课程,不仅锻炼了外语能力,也是提前融入外方教学氛围,提前学习外方课程的一种方法。当然,开设慕课,为了保证质量和效果,要增加对学生学习的监督环节,通过组织学生线下讨论、定期提交、批改作业等考核手段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网上课程的学习。

当然,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如何能取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促使中外合作办学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这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金濤.中外合作办学视角下国际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2]耿卫华,阚先学.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1).

[3]黄秋月,欧阳杰.试论嫁接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2015(20).

[4]于佳宾,王宇航.中外合作办学国际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

[5]李玉保,谢丽惠.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6]张静.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8(4).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式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