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管理视角下高校教研室改革创新探究

2017-05-30杨乙丹,李琰

高教学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

杨乙丹,李琰

摘 要:高校教研室作为高等教育当中最基层的教学及科研组织,在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及管理作用。但高校教研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边缘化现象明显、教学科研与行政之间的界限不明、对教师和学生缺乏人性化的关怀等问题。因此,从人本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顺应当前教改的趋势,推动高校教研室的改革创新发展,显得迫切而必要。

关键词:人本管理理论;高校教研室;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2-0092-03

Abstract: As the most basic level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the Depar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 on. However, the department also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henomenon of marginalization is obviou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edg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is not clear;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lack of humane care for a long time. S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theory, we should conform to the current trend of reform,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in the concept, system,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 theory;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in colleg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教研室,即“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室”,高校教研室作为教研室教学系统的一个部分,是高校中的基层研究组织,更具体的是指高校中的基层教学组织[1]。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是由校、院、教研室三级组成,高校教研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科研组织、管理组织,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高校教研室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校教研室的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研室的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

高校教研室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它是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制度的产物。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它是实行教学管理、组织教学与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兼具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校-系-教研室”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其功能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扩充,例如教学研究及后来赋予的行政管理等功能。有研究者认为高校教研室与院、学校的关系的架构像是一个三级梯形结构,即教研室位于梯形的最低端,院系位于梯形的第二级,而学校则处于梯形结构的最顶端[2]。高校教研室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单位,肩负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任务,它支撑了学校各个专业的发展与假设。教研室的管理水平和相关建设是其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的坚实基础,良好的教研室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是培养合格高校人才的基本动力。目前,学术界认为高校教研室大体上有三大基本功能,即组织教学、科学研究与教师培养。组织教学作为高校教研室的首要功能,主要负责教研室教学任务的分配、教研室每学年度的计划与总结、教研室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学的考察、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等;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研室的重要功能,独立承担科学研究任务;而教师培养又是高校教研室的又一重要功能,高校教研室平时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业务知识、教学的业务能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研室被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其日常工作、建设、评估等等都有所表现,其存在价值和合法性也受到很大的质疑。

其一,重科研、轻教学的大趋势下高校教师面临的困境。当前,高校当中的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教研室当中教学与科研面临两难的境地。高校的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承担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研室在安排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要把最好的教师资源配置到具体的教学的第一线,并要求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教师们又面临着繁重的科研任务,而科研任务的工作性质又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全力应对,如申请项目、申请课题、完成专著等。对于教师来说,将二者兼顾起来,困难重重。

其二,教学功能与行政功能的潜在冲突。教研室的主要功能是组织教学、科学研究与教师培养,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当中的教研室或多或少都被赋予行政的职能,有的情况下还被当作一级行政机构,面临着繁重的行政事务。大多数学校的管理层都没有直接与教研室对话的相关机构,缺乏专门的处理行政事务的行政教研室,这些都充分表现出来当前高校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教学功能与行政功能相冲突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一些相对较小的学院,教研室承担着大量教学以外的行政职能,例如,发放钱物、落实安全卫生责任,各种行政会议、填报各类表格等。

其三,教研室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教研室工作条例对于规范教研室管理,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保障教研室的各项功能顺利运转,使教研室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教研室的“泛行政化”现象明显,“科研至上”的现象导致教研室对自己的定位优势偏颇,资金投入向科研方面的倾斜使高校教研室的发展受到制约,对教师相应的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教研室主任的尴尬处境都亟需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明确规定。

与教研室相关的制度包括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听课评课、学术研讨、课题申报、青年教师进修与助课等方面的常规管理、量化考核与奖惩等,是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遵循的思维导向、价值指引和行为规范[3]。此外,还有会议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学考核制度等如制定“教研室工作管理规定条例”,可以对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二、人本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教研室创新的内在必然

人本管理理论是基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而形成的,它并不是由某一位学者或专家提出。它的形成是基于管理科学在逐步的发展探索过程当中,其所关注的中心由物向人逐步转移的:即从泰勒的“经济人”到梅奥的“社会人”,再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这些理论的不断发展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应运而生。人本管理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被广泛接纳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它的形成代表着管理学与伦理学的逐步融合。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5]。其核心价值观与伦理学的思想相契合,即始终将尊重人,关心人及人的个性需求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力求保证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在管理活动当中坚持一切从人的客观实际出发;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尊重、信任、理解、激励等手段来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简言之,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反映在高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上。高校能否建立一整套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发展前景甚至生死存亡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自尊意识以及自我发展意识都非常突出,他们特别需要被尊重,特别需要平等的交流。他们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制度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普通高校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政策规定,客观上要求高校进一步调整相应教学管理制度,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与国家政策法规脱节、滞后问題,把以学生为本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高校教研室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也是关键之一。

当前高校教研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突出体现在重视程度不够,办公条件、经费等难以保证;职责不明,和教学研究相偏离,将重心放在行政事务上之上;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凝聚力差,部分教师们对于教研室的部分活动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除此之外,随着20世纪末科研工作在高校当中的地位凸显,以组织教学为首要功能的教研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造成高校教研室虚化的现象越演越烈,在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的制定、课程设计、授课安排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边缘化、虚化的现象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在某些高校中已经形同虚设[6]。这些问题与高校教研室缺乏人本化管理理念的贯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人本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推动高校教研室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其一,人本管理理论当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高校教研室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在满足伦理学当中对人性的诉求的同时,对于应对高校教研室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新的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为当前的高校教研室改革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视角。

当前高校比较重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但就如何在高校教研室教学管理过程中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缺乏有效措施,如许多高校教研室不能深入师生中了解教学需求,部分师生对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缺乏热情;有的高校教研室教学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论是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还是目标的确定、活动的安排,大多还是由学校教务部门硬性规定;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承担者,缺乏参与教学管理的自由而长时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之中,蕴藏在师生中巨大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教学管理机制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新形势,其激励、竞争、制约、淘汰机制或缺乏或执行无力;管理手段上偏重于制度管理的刚性,人本化管理的柔性不足,特别是针对特殊学生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教学管理专业队伍素质整体偏低,等等。

其二,人本管理理论是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最终实现组织的最优化运营。将人本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教研室的改革创新当中,充分激励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人性化的关怀同高校教研室本身的制度相配合,力求使高校教研室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其三,人本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学说相一致,与其价值追求不谋而合;同时又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力保教学改革做到以生为本。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将人本管理理论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高校教研室的改革创新工作当中,做到以生为本、兼顾教师的需求。

人本管理理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追求,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所在。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显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塑造人和培养人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具有根本性的,因此教育领域的人本理念应该比其他一切行业都要强烈和牢固。高校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人才培养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

三、人本管理理论在高校教研室改革创新中的具体措施

其一,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研室的理念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的更新是实现教研室创新发展的首要前提。理念创新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教育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需求等伦理学、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分工明确、组织化运营、管理育人的管理学理念;学生为本、教书育人、人才强国的教育理念等等都是高校教研室在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时必须考量的基本概念。“以人为本”作为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是高校教研室改革创新的首要理念和基本准则,应贯穿在组织教学、科学研究、教师培养的各项工作当中。以生为本、以师为基、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基本需求。以生为本要求高校教研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师为基,充分重视教师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体的作用,对教师实行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激励可以使教师提高满意度,提高教师参与教研室工作的积极性,使教研室的凝聚力提高。

其二,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研室的制度创新。现行的教研室制度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当前的教研室制度大多数仍然是比较陈旧的老一套制度体系,已经不能对当前教研室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研室的制度创新已迫在眉睫。制度创新的首要目的是确定教研室的主体地位,为正确处理教研室当中的教学职能与科研职能、教学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关系提供更多明晰的制度依据和制度保障。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科研制度的创新、师资培养制度的创新、绩效考评制度的创新、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度的创新、实验室文化培养制度的创新、教研室主任制度的创新、教研室队伍建设制度的创新等。教师是教研室的主体,在教研室的组织教学、科学研究,组织运行当中都起到了主要作用。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更好的投入到教学、科研的工作当中去,这就包括一些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岗位晋升制度的明晰、年终奖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另外,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缺乏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相比较而言,衡量科研成果的标准和制度就显得明晰许多,这就造成了教研室当中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的尴尬處境,因此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理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还有,教学与行政的关系的处理,教研室主任职责的明晰都需要明确的制度作为依据。

其三,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研室的队伍建设创新。教研室主任的选拔与培养对高校教研室队伍创新具有领头作用,教研室主任应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在科研方面也有明显的建树,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管理艺术,是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专家。在个人素养上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端正的政治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业务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教研室教师对其充分的支持与信任。

教师是教研室发挥作用的中坚力量。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教研室的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基本的科研能力、广博的知识领域、独特的分析能力、良好的师德师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等。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校教研室需要建构合理的人才结构,这就包括合理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等。合理的职称结构就是说,在一个教研室当中要形成一种“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即教授的数量最少、而助教和讲师的数量相对最多,这样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并行,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合理的年龄结构是指教研室的老中青年龄结构也呈现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年轻人精力充沛,在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去应对;年老者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可以更好的促进教研室各项功能的发挥,使教研室的队伍达到最优配备的状态。

总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个性需求是人本管理的题中之义。将人本管理这一基本理论引入高校教研室的管理当中,是顺应当前教改大趋势的具体体现,为高校教研室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大大提升教师对教研室的认同感、获得感、归属感,对于理顺教学与科研、教学与行政职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大学与人生献给那些在大学中追梦的人[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36.

[2]吴梦婷.激励理论视角下本科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3]田岗,胡晓琴.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高校教研室制度建设[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4).

[4]裴利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15.

[5]刘福成.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6-38.

[6]杨乙丹.高校教研室人本化管理机制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初探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