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打造中职“魅力课堂”

2017-05-30程例

职教通讯 2017年24期
关键词:魅力课堂灵动课堂中职

摘 要:我国经济不断优化升级的新形势,对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受困于“生源危机”等多重因素,中职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表现为“课堂失守”。因此,“保卫课堂”就成为中职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入信息技术,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逐步形成“趣味课堂”“智慧课堂”“实景课堂”“灵动课堂”,营造出促使每个学生“向往学习、快乐求知”的课堂环境。从而不断提高课堂吸引力,最终打造出人人期盼的“魅力课堂”。

关键词:中职;课堂失守;魅力课堂;实景课堂;灵动课堂;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2016年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专项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服务安庆工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JZX2016-001);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636)

作者简介:程例,男,安庆工业学校高级讲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机电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4-0038-04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重任。当前,面对着汹涌澎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我国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目标指向: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很显然,建设“制造强国”,人才是关键,急需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符合现代制造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中等职业教育因其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其职能和价值就体现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从事生产、服务及管理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增添动力。基于此,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旨在全面提高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但在现实情况下,受世俗文化“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持续的偏见,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生源危机”:中职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滑,且生源质量每况愈下、令人堪忧。面对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提升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已成为当下职教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场所。中职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习得、素质的提升均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逐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乎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着学校的形象及社会声誉。虽然各中职学校大都制定了详尽的课堂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但从整体上看,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课堂失守”。

一、中职学校“课堂失守”的基本表征

(一)角色意识失守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其“学生”角色规定着每位同学应当具有“以学习为中心,以成績优异为目标”的普适性价值追求。实际上,目前中职学校有相当部分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意识、学生意识”,表现为上课不听讲,以“玩手机、睡觉”为最大乐趣;学习任务不能按要求完成,以“抄袭克隆、应付检查”为策略;考试无所谓,成绩再差也无羞愧感与压力感……。

(二)专业意识失守

中职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为背景,分类实施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其中,专业的选择应基于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与“自身特点的认知”,通过“近似匹配”原则而确定的。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学生选择专业时大多并非出自个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与喜爱,而是来自家长“一厢情愿”决定之结果,形成了“并非个人喜爱而学习”,而是“被家长选择而学习”。基于此,很多中职学生因对自己所学专业往往并不了解,学习起来很被动,造成不能按照专业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中,目前存在着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操作“数控机床”的“奇怪”现象,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成效的。

(三)目标意识失守

人生需要目标的指引,这是人生不断进取的核心动力。中职学生同样需要树立“目标意识”,要按照专业及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及长远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设法去实现目标,逐步体现人生价值。实际上,目前中职学校绝大多数学生丧失“目标意识”,不懂得进行“人生设计”,对未来如何发展缺乏应有的谋划与思考,呈现出“任性而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盲从状况,以致于教室中本该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逐渐演变成了“短信声、微信声、QQ声,声声不息”。

二、中职学校“课堂失守”的原因剖析

(一)中职学生进取意识不强是产生“课堂失守”的根本原因

因中职教育是“不设限、零门槛”的教育,目前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及未参加中考的“落伍生”。这些学生均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迫于无奈”而走进了中职学校。他们之中相当部分不仅学习成绩差,更表现为认识水平低下、综合素质较差,其典型特征是缺乏上进心、缺乏方向感与未来感,他们大多对课堂学习兴味索然、毫无兴趣。

(二)中职教师教学方法不妥是产生“课堂失守”的关键原因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症施教”,用灵活务实的方法与持之以恒的耐力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实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持續进步、最终发生“蜕变”。但在现实情况下,相当部分中职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理念,呈现出“重讲授,轻交流;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未能切实有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致于课堂上出现“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反差现象。

(三)中职教材难易程度不当是产生“课堂失守”的重要原因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载体,中职学校目前大多采用教育部門指定的“国家规划教材”。该套教材在编写时大多从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出发编制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但并不契合目前中职学生的认知特征与能力水平;且一本教材使用周期过长,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更新,“时效性”明显不足;加上很多教师采用的是“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长此以往,必将逐步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上课大面积睡觉或玩手机便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造成中职学校“课堂失守”现象是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协同作用”之结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综合施策、对症施治”。学校管理部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荣”的核心理念;科任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打造“魅力课堂”。其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是其中的最佳选择。[1]

三、用信息技术打造中职“魅力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深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自然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列为八大发展任务之一,强调“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可见,在中职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中职课堂现状的必然选择。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趣味课堂”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热爱学科知识的学习,必须设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门学科产生好奇、继而产生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难以引发中职学生学习的愿望,但若将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很显然更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成为促进学生乐于学习的“诱因”。

如,在进行“钳工”专业教学时,因学生对本学科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初学起来往往比较茫然。为此,教师应进行充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用丰富详实的视频资料呈现出本学科在现实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与重要作用。其中,将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纪录片中介绍工匠们“盲眼配钥匙”、“用高速旋转的钻头将放置在气球上的纸片钻通而不损伤气球”等绝技贯穿其中,学生往往会受到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这样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志趣潜能”和“动力潜能”,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与喜爱,为后续课程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适当融入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对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是必要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智慧课堂”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普遍不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仿真”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有效地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大块知识碎片化、复杂知识分解化”,实现教学内容的多种呈现方式,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样便可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就会学得愉快。

如,在进行“制图”专业教学时,学生对形体复杂的空间结构往往难以想象,空间概念的建立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三维CAD绘图”技术,帮助学生“从平面到空间”进行有效转换;同时利用其可任意旋转、拼接、剖切等动态优势,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认识形体,从而能够尽快建立起形体空间结构形状,对于迅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益。显然,这是传统“模型、挂图”等教具所难以达到的“直观”效果。因此,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际上帮助学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和“思维潜能”。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教学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形成“实景课堂”

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职业性”特征要求中职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衔接。受现有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中职学生往往很难进入行业企业直观感知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设备。为此,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及“时空转换功能”,我们可以将真实的生产、工作场景“搬移”至课堂上,在模拟真实生产的环境下,让学生形成专业认知、提升专业素养。

如,在进行“机器人”学科教学时,对于生产中常用的各种类型“机器人”的功用,可利用“视频”让学生形成感知,以明确其应用场合及特点;对于其工作原理,可利用“动画”进行分解与剖析,以明确其主体结构及功能;对于其工作方式,可利用“模拟”软件实施相关编程与操作,以呈现动作要求及成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机器人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不仅有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使学生迅速形成对新学科学习的兴趣。这种“虚实相间”的教学方式对缓解中职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四)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育人功能,形成“灵动课堂”

目前,智能手机已成为中职学生的“标配”。我们有时更多的是看到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玩“游戏”,故对手机的使用持反对意见。诚然,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中职学生自身认识能力的偏差极易造成同学之间的互相模仿,以致于将“游戏”视为手机的核心功能而不加节制地令其发挥到了极致。实际上,若能对学生实施正确引导,手机的“信息化”功能同样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良好载体,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实现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成为“灵动课堂”新形式。

如,在“微课”资源日渐丰富的条件下,利用学校搭建的信息化学习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复习,这样能够解决相当部分中职学生“理解速度缓慢、接受能力偏弱”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作业训练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并在课堂进行充分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等应用能力,更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从游戏的“泥潭”中“牵引”出来,这种作业方式往往比抄写几段教材文字来“应付”更有意义。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保卫课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只有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育人理念,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切实实现兴趣的培养、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激发,才能不断优化课堂,逐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场所。正如现代新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那样: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讓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 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18-21.

[2] 徐永波.增强吸引力,打响“课堂保卫战”[N].中国教育报,2017-03-14(11).

[责任编辑 王继国]

猜你喜欢

魅力课堂灵动课堂中职
适时等待,灵动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魅力课堂
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魅力小学数学课堂
论开展小组合作构建中职会计魅力课堂
打造“灵动课堂”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巧用教育软件,增添课堂魅力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