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观下“双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7-05-30苏萍史晓燕

职教通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双主教师角色自主

苏萍 史晓燕

摘 要:深度学习观下“双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从教育理论出发,阐述了“双主”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索了强调“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建设“电子资源包 + 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创造“教学空间”与“实践空间”合一的学习空间,以及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主;自主;教师角色;深度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7-0047-05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提出的新概念。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双主”教学模式是在深度学习观下,介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之间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教学模式基本保留“传递—接受”的教学形式,但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索、发现和反思。学生理解并批判地学习,联系以前知识能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而这正是黎加厚教授对深度学习的特征所进行的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传递,起主导作用,有时引导、咨询;学生有时接受,有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思考与探索;媒体资源有时作为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工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教学四要素,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2]

一、深度学习观下“双主”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深度学习观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确定。因此,课程团队在集体备课时,都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文以“音视频课程”某一教学活动——制作“赛车风云”电视栏目片头为例,阐述“双主”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一)情景創设,明确任务

深度学习提倡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技能。因此,本教学环节的目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要在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将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相联系,要让学生带着兴趣、需求和疑问去探究和检索。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愿学、乐学”。此阶段可以在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堂实施。

1.教师活动。(1)创造情景,提出项目主题“赛车风云”,赋予学生实战项目组的身份;(2)要求学生对电视栏目片头类视频的剧本设计、风格设计自主查阅,获得相关知识;(3)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各组小范围内交流,了解学生对于主题思考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2.学生活动。(1)通过查找相关信息以及讨论,设计视频剧本思路;(2)讨论:为什么这么设计,需要注意什么,这样设计的亮点在哪里。

(二)合作探索,知识建构

深度学习观要求学习者深入理解学习情境,判断和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构建新知识。本环节教师通过安排相关探索活动,让学生独立或者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促使他们共享经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事先设计、事中观察,扮演“参与者、陪伴者、咨询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将职业发展相关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共同探索,成为课堂的主体。

1.教师活动。(1)教师参与,观察和倾听学生交流情况;(2)必要时对剧本的书写规范、设计理念予以指导;(3)允许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2.学生活动。(1)小组范围内自由讨论;(2)允许小组有不同设计思路,允许对其他成员思路提出质疑;(3)选择最佳设计,将设计思路形成书面剧本。

(三)交流巩固,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观注重批判理解,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批判性学习。该环节学生通过教师安排的探索活动,将自主获取的思想和知识通过交流、比较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在此阶段,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既和学生一起比较、总结,又要引导学生,鼓励其他成员倾听并参与评价。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交流、质疑,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实践、验证和巩固知识或技能,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教师活动。(1)组织分组进行汇报;(2)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聆听,要求学生给出这样设计的原因和特色;(3)进行过程评价,对创新点给予鼓励;(4)鼓励学生用新的软件实现自己的设计思路;(5)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软件使用,避免全盘向学生教授软件使用。

2.学生活动。(1)分组汇报;(2)其他小组成员批判性地倾听并参与评价;(3)对设计的思路亮点实现共享;(4)学生使用相关视频软件,完成视频的素材采集、剪辑以及合成;(5)学习过程中采取自我学习为主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四)反思评价,举一反三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既能在相似情境中“举一反三”,又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并完成新知识的迁移。此阶段由教师对学生在态度和能力、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与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对新情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不足,制定改进的方案,并获得相应反馈。

1.教师活动。(1)展示学生作品;(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4)允许学生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过程性技能。

2.学生活动。(1)学生自我评价与作品展示过程中同学评价相结合;(2)评价自己的进步;(3)对进一步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予以展望。

从整个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监控教学环节,参与教学过程和评价反馈教学结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参与和组织课堂活动,课前通过各种媒介自主查阅获得相关信息,通过自学、探索、构建和迁移知识,变填鸭式教学为自主性学习。[3]

“双主”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数据时代,教师引导学生对媒体资源进行选择、有效利用与控制,在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过程中提供适度的帮助,从而建立了一种“教依据于学、学受教于导”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图1所示为深度学习观下“双主”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二、深度学习观下“双主”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双主”教学模式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课程组成员探索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强调“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协作学习”能够帮助学习团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自我选择、自由探索和自我建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批判思维、求异思维、探索精神与团队的合作能力,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组成员共同设计的协作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环境、硬件环境、空间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划分、功能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校内外实训室、网络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需要的硬件条件;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提供的资源,如课程网站、互联网等。

(二)建设“电子资源包 + 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

在“双主”模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拥有充分的发言、讨论和实践的机会,也拥有充分的自我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课上主动、课下主动”的过程,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技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因此,课程组成员注重营造积极的混合学习环境,建设“电子资源包 + 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保证了多种教学功能的实现,使得学生不仅仅依赖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够开展课下学习。

1.资源包。资源包涵盖了教与学所需的文件及资料。包括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教材、试题库、案例库和技能训练题库等。

2.课程网站。建立课程网站,达到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面授辅导,而完全实现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目的。在网站中开展网络课程学习、互联网资料查找、在线讨论答疑以及专题师生论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从而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在课堂上,教师放弃“权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参与,从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网络平台上,教师依然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课程论坛、留言簿、QQ群等,组织学生积极共享资源,主动发起讨论。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对疑问和留言给予及时的反馈或讨论,以促进形成良性的网络学习氛围。

线上教育会集中最大丰富资源,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同时,线上教育也会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便利。

(三)创造“教学空间”与“实践空间”合一的学习空间,[4]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更贴近

建立起“教学空间”与“实践空间”合一的立体化的教学空间,如图2所示。使得学生在教学训练环境的由课内到课外、从线上到线下、由学校到企业,技能训练的由基础到进阶、由进阶到创新的转变适应,和学习资源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空间的深化过程中,逐步拓展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氛围更贴近。通过“双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主动延伸到课外承接企业项目等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去策划、讨论、制作和反馈,从而拉近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四)因材施教,尊重差异

“双主”教学模式要求突出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因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由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图3所示为深度学习观下的“双主”教学模式。

在教师安排的探索活动中(即学生的知识建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学习,教师观察他们的差异,并给予引导、鼓励;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其完成相关企业实际项目。教师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促使学生将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三、“双主”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必须实现向导师角色的转换

“双主”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环境、网络环境和企业环境”都可以体现。主导作用渗透到制定课前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和长短期的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各个环节。教师应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我监督。[5]

(二)必须具备“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能力

如前所述,“双主”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设计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在充当知識传授者的同时,还要担任教学中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多重角色。而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开展与创新有关的活动,如何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教育达到最大的功效,这些都是在“双主”教学模式的环境下,对教师设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三)必须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向导师角色的转换。

在“双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多元化的协作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媒体资源,结合自身对学习过程的理解,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等方式,培养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深度学习观下的“双主”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素质发展,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黄松,郑旭东,史涯晴.“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126-128.

[2] 李玮.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538,573.

[3] 于新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体育“双主”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6):100-101.

[4] 苏萍.基于技能培养的《音视频制作》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9-41.

[5] 徐信叶.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31-232.

猜你喜欢

双主教师角色自主
一种基于双主仲裁机制的安全编码采集模块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应发挥“双主”作用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双主”教学方法在新装备教学中的探讨
优化“双主”模式,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