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无界化对接路径研究
2017-05-30刘旭
刘旭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尤其重要。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改革落实在教学方面,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改革研究责任大、任务重。探讨中职和高职阶段各自的培养定位和相互衔接,针对目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无界化对接的具体路径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无界化;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7-0001-03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系统地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保障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随后“大国工匠”纪录片的热播,给高水平高素质工匠以崇高的评价,同时,这也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3+3”中高职衔接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体和热点之一。为了使这种中高职合作办学模式有一个更科学和更有效的市场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试图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入手,探讨中职和高职阶段各自的培养定位和相互衔接,针对目前课程教学的问题提出无界化对接的具体路径和应用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目前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单个的课程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大多以固定的作业形式完成设计课题。课程性质分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是分模块分别化达到教学目标的。这样的教学有其优点,即教学成果具有典型性,但这样的教学路径狭窄和容易模式化,经常会扼杀教和学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有些课程设置相互孤立,更因校企缺乏有效的项目开发和合作,学校和社会项目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出现校内设计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课程内部和课程之间的连接缺乏有机的整合。在“3+3”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对接中,由于学校间课程、教师等因素差异的影响,中职阶段培养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高职阶段需要浪费很大的精力来恶补基础技能,教学资源浪费,还易引起部分学生重复学习,进而产生怠学情绪。高职的课程体系不能保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提升,导致中高职在人才培养上的脱节。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3+3”中高职分段培养无界化对接方案的构想,并以包装设计为例展开课程设计。
二、从宏观方面看中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的无界化对接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是最早提出“无界化”教育理念的学校,它是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它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我国很多中高职学校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无界化”理念贯穿于它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中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实现“无界化”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教学设计、校企合作、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形成有效整合。全面实现“无界化”,使中高职形成有机对接,这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各层次的效果。[1]
中高职的艺术设计教育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要强调对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适应该专业对应的核心社会岗位。做好市场调研,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该和设计公司相匹配和对应,针对市场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技能和能力的双重培养。
我国部分中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理论讲解较为空泛,课程中给学生的实际操作针对性不强,动手实践得不到有效保障,创造性更无从谈起。有些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硬件条件还跟不上。在教学中教师个人的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考核的标准制定不准确,针对的职业岗位不明确,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无从得到保障。
笔者认为,中职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初步具备较好的设计表现能力,熟练掌握设计軟件,能胜任设计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阶段应在中职三年基础上培养具备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强烈,能够独立创业,熟练地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各项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职技人才,中高职阶段设定的教学任务就应有所侧重,又可以彼此呼应,既各自完成相应阶段的教学任务,又前后形成有机整体,全面实现无界化对接。
中高职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职业教育,有其各自的特点。运用无界化理念,就要在中高职“3+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的制定上,针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实际工作需要,探索确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3+3”中高职阶段分别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及相应的具体内容,培养目标定位要分段以表现技能和创意能力为本,以符合职业要求的实践体系,实现以项目课题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真正体现面对实际课题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方案及各环节教学设计与职业规划相吻合,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培养与该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相关业态相适应的人才。校内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硬件和师资等软件条件与具体项目挂钩,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灌输现代教学方式和理念,打造学校与企业无界化对接的实践平台。
三、从微观方面看中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的无界化对接
(一)无界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中的无界化,就是指课程体系要按照理论、技能要求和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将所有的要点重新组合。实践过程中体现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都较强。课程内容可以随项目进行调整,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延展。不同的课程彼此独立又可以产生连接,同样的课可以避免重复,实现深度的对接。可以从专业基础训练到专业核心再到综合创意实训,分步实施。
以包装设计课为例,中职阶段可针对设计表现能力,对包装形态、结构,包装材料及包装图形和文字进行分类学习,并加强完成符合要求的设计稿和成品,要求学生能很好地动手实践和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高职阶段完成不同风格、不同创意的综合包装设计,并以系列效果呈现,强调综合创意的运用,利用图形、文字、色彩、综合材料等体现包装的整体内涵,并利用相关知识及资源,让学生完成的包装设计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实现本土创新实践,服务区域地方,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创新设计项目。如包装设计中可引入地域文化相关的设计项目,例如常州地区可结合乱针绣、留青竹刻、梳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这些产品设计特色鲜明具有创意的包装设计,为地方文化打造旅游名片。这为多渠道与本土企业建立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工作室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项目的无界化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已大量采用项目化教学和实行工作室制。这样的教学模式摆脱了单一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且实行校企合作,时间和空间上,教学互动和方式上极度灵活。周边的职业艺术院校,如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这方面的典型教学案例。这已与国际上的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相接轨,只是形式还不够丰富,内涵也需要进一步凝练和发展。[2]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很多还是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以课程为中心,强调教学中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果不明显。一些中高职对接项目,职业规划定位不明确,中职课程目标不明确。如何使中高职在教学设计中真正做到无界化对接,避免重复,完成分段培养从量到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3]
在“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特色鲜明,和其它工科专业有着许多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方式。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设计的培养要紧紧围绕技能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产生显性的效果,并有效激发设计创造力,是目前该专业关注的重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3+3”中高职分段培养过程中可结合课程培养目标,整合学校的工作室及企业实训教学团队资源,以设计项目为引导和切入点,将完成项目的学生能力培养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等职业院校阶段的设计表现阶段,即设计基础和具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掌握;第二阶段,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创意和开发阶段,强调技能基础上的能力整合和主观创造。两个阶段各自有所侧重,从而构建中高职基于知识技能、创意实践能力的无界化对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全面贯彻无界化理念,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设计和职业规划实习过程有机统一尤为重要。[4]要改革目前大多数中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相对封闭、单一的课堂形式,以项目教学为引导,接受来自企业的委托及社会企事业招标项目,参与展览和比赛或优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虚拟项目。
(三)教学资源的无界化对接
加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资源的调研,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完成课程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高职教师及企业专家要优势互补,共同构成分段培养的教学团队,根据不同的项目配置优质师资和导师团队,共同开发项目教学资源,在课程体系中完成项目教学。教师除了要独立完成课程教学及实践任务,处理各种设计问题,同时,不同层面的指导教师要能相互沟通配合,有较强的协作能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共同考核评价学生的项目完成效果,从而形成无界化的整体团队。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对接具有广阔的前景,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潮头备受瞩目,创业机遇凸显。该专业的无界化对接构想也在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修订的效果也需要等待实践的不断检验。宏观和微观的构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设计中的无界化对接,是基于中高职学校的教师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的制定,需要经历漫长的职业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行业需求,从而精准定位。更需要深度把握中高职分段培养的特点,制定各阶段教学的内容和侧重,并避免课程的相互脱节。由于无界化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是近些年在全国部分职业院校实行的试点,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参考文献:
[1] 练正平.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00-101.
[2] 于征,瞿坤鸿.3+3中高职衔接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素描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职业,2016(36):67-68.
[3] 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 陈在铁.3+3中高职衔接課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