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环境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5-30孙西宁李荣华
孙西宁 李荣华
摘 要:针对非环境专业《环境学概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增设学生自主讨论和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相关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环境专业;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061-02
环境科学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1]。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环境学概论》作为环境类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充分显示了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但是该课程授课学时短,要想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介绍,对于没有或少有环境基础知识的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环境学概论》较强的理论性也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作者结合近几年对非环境专业学生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些思考。
一、更新教学内容
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这门学科的发展很快,新概念、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产生。其内容已从早期的“三废”治理模式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防治(即从末端防治到污染预防),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也逐步完善,环境学已从自然科学发展为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该学科的现实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本学科新的理论、新的科技成果等充实到教学中,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本课程应该做到“常讲常新”。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经常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备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报纸报刊等搜集相关资料,紧密联系环境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把国内外在本学科前沿技术、最近进展的专题、环境热点问题等都纳入到教学中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2]。在教学中善于将新的国内外环境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本人在讲土壤污染这部分内容,介绍有关土壤污染的特征和危害性时,将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国家已经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可以将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土壤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的重大专项情况以及一些新型的处理土壤污染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在环境热点问题方面,将近几年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PM2.5”等事件进行讲解。这些联系实际的内容纳入到教学中,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存在于他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和他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促使他们更好保护环境。
二、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能使师生在共同思考探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氣氛活跃的教学氛围[3,4]。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使老师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作者在讲授《全球环境问题》内容时,提前让学生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针对全球气候、酸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调查或资料收集与分析,在课堂上,每组选一到两名代表以PowerPoint形式进行本组负责内容的汇报,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们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本组所有同学负责解答,在学生的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学生都能认真查阅资料并精心准备课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讨论后,作者及时做出总结和评价,正确的观点发扬,错误的理解及时改正。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发言,作者对所有发言的学生都做了登记并计平时成绩一次,这样既迫使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把现成的个案运用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5]。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和理解。根据以往的经验,大部分学生最喜欢视频类和图文并茂的案例[7]。选择案例时,案例一定要生动、深刻、典型,能够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案例教学应将教学目的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注意案例部分、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平衡。例如:在讲到“水污染”问题时,列举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和安徽巢湖蓝藻大面积聚集事件,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提出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我们的水环境。
四、换位教学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换位教学。这样可以改变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思维创新性,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教学方法。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8]。例如第四章是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章内容理论和原理较少,内容相对容易一些,作者尝试着让学生登台讲课。提前把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告诉学生怎样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备课,上到这章内容时请学生上台讲解,老师在台下听讲,讲完后老师总结,这样学生参与进来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大多数学生都能精心准备,课堂上表现很踊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时将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增强其荣誉感。
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动员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的环境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公众的环境意识等。使学生尝试着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甚至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关注环保的热忱。
此外,采用“多媒体+板书+网络”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使用,兼顾课堂教学的效率、重点内容的推导和学生自学潜力的挖掘。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多媒体教学的可重复性有利于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同时多媒体信息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备受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比如在 “水环境污染与控制”章节,抽象的工作原理和复杂的运行工艺过程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但是利用FLASH动画能清晰地将其转换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演示程序,这样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易于理解,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简单一些。作者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章节适当安排一定的影像资料。例如:在水污染教学中播放“松花江水污染”等影像资料,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周围就存在着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力所能及的爱护和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学概论》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虽然简单易懂,但要上好《环境学概论》课,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而有趣的语言表达能力、對课程体系有总的把握,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更轻松的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卫华,韩秀丽.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58-60.
[2]郭志勇,花修艺,董德明.环境相关专业“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J].教学论坛,2013(28):26-27.
[3]刘翠英,徐向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177-178.
[4]查向浩,韦良焕,王晶,等.《环境学概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探讨[J].高教学刊,2016(3):228-229.
[5]张艳华,孙立夫.案例教学在生态学和环境学教学中的尝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10):83-85.
[6]郜慧,张祥耀,范辉,等.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0(9):212-214.
[7]李胜利.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6):102-105.
[8]林立,周攀登,宋娟娟,等.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15(7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