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音乐教育中对“多元文化”提倡宣扬的探讨
2017-05-30徐璟
徐璟
摘 要:多元文化指的就是在社会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复杂中,信息的流通更加迅速,文化的更新和转型不断加快,不同层面的文化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必然会催生出新的文化,进而使得文化呈现多元化。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结构体系之下,要求不同的文化服务于不同的生活领域,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也会催生出新的文化,复杂的社会背景是形成多元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在音乐教育方面,多元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音乐界的不变关注,并且慢慢被广为提倡和宣扬。但是,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积淀,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在实践中使新文化走向成熟。
关键词:后现代音乐教育;多元文化;提倡;宣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91-02
引言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在多元化的社会体系下,只有多元的价值明显凸显,才会使得多元文化现象成为新的潮流进而不断的深入人心。在中国的音乐教育的情形来看,多元总是存于表面形式。尽管音乐教材的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不断创新,学生按照课堂的安排完成任务,但是一旦走出课堂,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他们只是愿意接受内心喜欢和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这就严重阻碍了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在高校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只能够接受自己选择的音乐类型,对其他类型有抵触心理甚至排斥,古典排斥流行,流行看不惯古典,学习西方音乐的排斥中国传统音乐,作词作曲的又自命清高,这明显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一、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后现代音乐教学中从全球化的视角,讲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家的联系和差异,注重讲述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此时教育发展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音乐思想启蒙以及相关认识。音乐教育的科目和后现代音乐教育的学科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科学、哲学、美学以及心理学,后现代音乐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雷默、内特尔、埃利奥特等。在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中,批判音乐教育中的现代范式,主要包括哲学的批判也包含在音乐课程的开放范式以及普通音乐教育学科的教育学之中。在传统的后现代音乐教育中,注重音乐文化哲学思想的构建看,指出了现代音乐课程的理解范式以及音乐现象中教育学原理。人类文化正面临着新的全球性的构建,在后现代音乐教育中,教育者应该牢牢把握全球性思考这一命题,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教育价值观的养成,从而为实现世界音乐的多元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的体现
在2014年的南京国际音乐教育论坛中,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多元音乐这一概念,并分别做出了自己的理解,来自台湾的学者还做了关于重建礼乐文明的演讲,在当时影响广泛。对于中国传统礼乐的重塑延伸至整个礼乐文明的发扬,在演讲中,提到必须使每个学生在自己专业的音乐领域再重新选择其他的音乐类型,最开始,这一做法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普遍质疑。许多学习西方音乐的学生和家长的抵触心理十分显著。然而,经过时间的证明,这慢慢成为台湾后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一大特色,也慢慢成为音乐院校一致坚守的办学理念,在实践的检验中也证实了这一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仅仅只是专注于自己学习的音乐类型,几乎不涉及到其他音乐领域,那如何吸收其他音乐的精华,如何对整个音乐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设置下,使得办学形式多样化,形成的音乐教育面更加宽泛,促进了后先到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例如,民族音乐系的礼乐团通过购买仿古的乐器,从古音乐书籍上演习演奏方法,配合古代的演出服、道具以及意境,可以采取古代祭祀的方式,当音乐响起时,你会感觉自己深处几千年以前。音乐系的学生多学习古书、文言文,从中明白礼乐文明的精髓,从思想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样的基础形式出发,经过时间的沉淀,效果明显优于那些京剧走向课堂、徽剧走入校园的形式。如果不知道源头和出处,哪里会产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的出发点,又如何让能够进行传承和发展,一旦没了实践中的发展,又如何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1]。
尽管如此,也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古人,在音乐的设置上,加入一些世界性的音乐课程,体现音乐的多元化因素。世界音乐如果按照七大洲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从不同分理论角度进行欣赏,在演奏实践中也有不同的方式。日本的尺八、印度的西塔爾以及非洲的打击乐和欧美的说唱音乐都可以在日常的课程中加以渗透,并且这些课程的设置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并不是仅仅针对专业定向培养的学生,多元文化并不是夸大其词,需要切实的进行实践,才能更好的理解,只有对各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深刻的认识,才能从中吸取精髓、剔除糟粕。
三、后现代音乐中多元文化的提倡
由于各地的国家政策、教育模式的差异,外国的教育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教育,教育要因地制宜,教育理念的可行性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充分的研讨中进行修改进而利用到实践之中。多元文化教育具有它的全球性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种族、民族、语言之中,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使得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同时以自己的本土音乐为重点,不断的发扬本土音乐的特色,让外来音乐好的形式促进本土音乐的发展。多元的文化教育必须首先肯定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丰富民族社会的内涵。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尝试着鼻尖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使得自身独特文化加以彰显,使得受教育者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独一无二,催生出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音乐领域的延伸,如果将西方音乐的乐理作为一般性准则、标准,其他民族的音乐能否合符标准,其他音乐的独特性和优势必然受到冲击,音乐教育的认知范式并不一定要趋于一致,应该呈现出多元化的差异。在后现代哲学的主张下,同一思维以及多元论受到了批判,这样的哲学思维下为我们构建多元论的基础提供课哲学基础。
后现在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的提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单一种族音乐的课程研究
在20世纪中叶,观念的假设只是在种族教育中有所体现,即是统一国籍之间的人才会相互教授。
(二)多民族课程的设置
随着种族群体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像犹太裔和波兰种族的壮大,白种人音乐的研究课程相继出现,这些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從比较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不同族群之间的音乐理念。在这一时期,多民族课程的设置会变得更加多元化、科学化[2]。
(三)多民族教育
教育这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种族研究的重要性,但还不至于影响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平等性,呼吁关注更具有广泛意义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教育模式顺应教育的环境,这种教育方式必然会成为多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典范。
(四)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指的是种族、社会阶层以及特殊人才相关的教育问题,比多种族教育更宽泛和具体。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后现代音乐教育中加以体现,观念渗透的同时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撑,教育机构人员的配合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多元文化教育已近远远超过了种族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多元文化的研究关注的是整体上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更好的反映种族文化的社会性和多样性。多元文化制度的形成,不仅需要对种族文化进行细致研究,也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族群中享受同样的教育待遇,大力引导学校鼓励种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3]。
(五)多元文化教育的制度化
对于多元文化的教育和相关研究者而言,普遍的共识那便是,想要成功的实施多元化的教育,必须不断推进教育机制的改革,这包括课程、教材老师的教育方法、学校活动的开展、行政管理制度、教育者的心态和计划以及学校的目标等。在总结多元文化的教育中注意五个维度:教育者学会运用多样文化的内容、理论以及表述方式进行概念的解释、原则和理论的归纳;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只是框架的建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隐含的种族文化,对于多民族文化的前景以及外来偏见做出正确的论断;有些学生难以摆脱对其他种族的歧视,所以要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修正学生对种族的偏见;老师带动学生进入多民族、多样化的后现代的音乐教育之中,这就会逐渐形成平等的教育方法,从中可以使用多民族文化广泛的教育风格保持平等教学的理念;不断地强化学校的文化和结构,群体活动的分类、不均衡学业以及跨民族互动等都是整个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阶段,目标的确立以及多元文化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多民族音乐教育的基础[4]。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等都使得社会复杂化进而加速了新文化的转变和形成,进而加剧了多元文化形成的进程。在多元化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革新后现代音乐教育的新模式,使得教育的体制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后现代音乐的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多元化在后现代音乐中的具体体现,最后着重论述了后现代音乐中多元文化的提倡方法和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单一民族音乐课程的研究、多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多民族教育、多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教育制度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艺.浅谈后现代音乐教育中对提倡“多元文化”的理解[J]. 音乐大观,2014,03:73.
[2]宋瑾.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的思想基础与核心精神——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批评理论与生态哲学美学谈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02:25-36+161.
[3]李明辉,陈明,林月惠,等.首届“两岸新儒家会讲”[J].天府新论,2016,02:2-82.
[4]龙朝明.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两个“接着讲”[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05: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