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建话语表达的解构和重建

2017-05-30王华俊季君丽

党政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话语党员基层

王华俊 季君丽

根据中央组织部2015年党内统计公报,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441.3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1.3万个,总支部27.6万个,支部392.4万个,党员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875.8万。但是,与不断增长的体量相比,基层党建的建设和发展显然有所滞后。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全面降临,基层党建的宣传阵地外延和内涵在不断扩大,但话语表达却暴露出不少缺陷,尤其是面对新生代青年人群话语表达方式的颠覆性变化,主流话语权日趋衰弱,传统的主流党建面临严峻挑战,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面对这种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新形勢下基层党建工作时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特别要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有效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因此,新时期如何正视现有基层党建话语表达方式,进而以创新方式进行重建,对基层党建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党建话语表达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基层党建话语和传播体系本应是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渠道和主要载体,但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和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话语表达方式与意识形态构建不同步、不协调的情况,给基层党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甚至有时出现了“失语”的严重现象。

1.基层党建受到新兴传播渠道的冲击

新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媒体化和信息化。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手机APP、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沟通快捷便利,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基层党建主流媒体,而是越来越青睐于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便捷渠道获知信息,并尽快形成自身对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观点和态度。由于新媒体信息渠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传统的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受到削弱,体现党的话语权威的传统媒体信息对公众的影响力日渐式微,而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社会热点话题、个体言论直接影响公众的情绪和看法。话语载体的多样化意味着信息源的扩展,因此,党的话语表达方式正受到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冲击和挑战。

2.基层党建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定位矛盾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思想、理论下达和教育群众的前沿阵地,也是基层党建的主体。在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工作对象和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基层党组织将自身工作的首要定位,仍然归结为推动生产发展,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偏离了党建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说,基层党建是为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服务,当然这也恰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意识形态建设在基层党建中的定位如果模糊不清,就不可能使基层党建彰显党的政治特色,也不能将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教育传递给每位党员和人民群众,就会使基层党建的实效性面临挑战。

3.基层党建与党员干部能力的缺失

作为基层党建的承载人,基层党员干部承担着党宣、发展、组织、监督等一系列基层党建职能。但在应对、驾驭新媒体能力和信息处理方面,部分党的基层执政主体和个人缺乏应对智慧以及掌握足够的新媒体技术。网络新媒体普及的时代,是全民信息共享的时代,党建对象不再一味被动接受,而是更多参与到党建中来,关心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党内建设,履行党内监督的群众职能,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然而,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还比较落后,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愿去学习掌握新媒体,抱着漠视、忽视的态度,这就影响了基层党建在新媒体背景下能力的提升和发挥。

二、话语表达“失声”的解构及分析

1.对基层党建的客体认知较为滞后

从宏观角度看,8875.8万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3932.4万名,已占到总党员总数的44.3%;同时,35岁及以下即广义上的80后党员有2274.4万名,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从微观角度看,举例陆家嘴地区,根据陆家嘴综合党委2016年8月的分析数据,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高达86%,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党员占比92%。这几个统计数据的背后,意味着跟随时代发展,党员年龄层次呈递减态势,而学历层次则逐步提高。党员群体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新时期党建的对象已经有所改变。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期党员群体有文化、批判和参与意识强、网络化信息化的倾向性特征使得传统的基层党建话语表达方式和党建手段逐步失效。但是,目前的基层党建在制定党建方向和宣教目标时并没有完全把这些考虑在内,而仍是从教条的党建需求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对党建客体认知的滞后导致基层党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开始出现这些未来骨干党员“人在心不在”、敷衍塞责的消极情况,极大地阻碍了基层党建的传播和发展。

2.基层党建信息化的程度还不够高

基层党建从本质上说是执政党传递党内党外信息的社会行为,但是决定信息传递速度和接受程度,却需要合适的载体。以往的基层党建载体主要是会议、文件等纸质层面,但新时期信息时代来临后,信息化逐渐成为基层党建的主要渠道。只不过,当前时期信息化的程度与基层党建的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矛盾。如根据2016年8月重庆市委党校对市级机关开展的基层党建信息化与科学化调研结果显示,66.9%的受访干部认为党建信息化重要,70.1%的干部浏览过主要党建网站,80.3%的人认为信息化能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但仅有67%的干部认可党建信息平台对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党建信息化目前还是相对浮于表面,党建的核心内容不能通过信息平台有效传递。信息化停留在党务公开的基础上显然是不够的,毕竟基层党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活动,没有核心内涵的话,党建信息化就容易成为“面子工程”,基层党建就会“如鲠在喉”,无法发声。

3.党建传播的方法不够科学

基层党建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存在,从方法论的角度考量,党建需要科学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才能使话语权经久不衰。以往,基层党建以大众主流传播平台(如各类党组织会议、党报、党刊)为主要传播渠道,这些平台的最大优势和特性在于权威性、协同性和垄断性。权威性体现在基层党建的话语代表党的意志,并通过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获得绝对的声望和无可辩驳的影响力;协同性即基层党建由于是党的“扩音器”,可以通过官媒、基层组织、政工集体、个人等多个渠道同时进行传播,如同政工“大合唱”;垄断性体现在党组织对基层党建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接受强制性。因为这些因素,过去的基层党建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随着新时期党建新领域、新组织、新业态的趋势发展,话语表达体系的更迭和大众民主意识的提高,打破了过往的传播格局。这些特性和优势慢慢为时代所摒弃,最终导致在基层党建过程中,党组织的公信力流失和沟通渠道阻塞。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如果党建信息都来自一个信息源,缺乏多信源的相互印证和支撑,公信力程度就会降低,受众就会出现接受障碍。因此,现在的基层党建由于从本质上还是根植在党组织“唱独角戏”的阶段,必然带来整个传播体系的封闭性。这种不符合当代信息传播趋势的宣传方式,必然对基层党建的话语表达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新时期基层党建话语表达重建的策略

担负着党的理论信仰、政策路线宣传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正视时代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新时期的传播视域下思考和探讨话语权和表达方式的构建,多管齐下,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话语效力,巩固和增强基层党建的实效。

1.意识形态的紧密对接是提升基层党建话语权的首要因素

基层党建是传播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和渠道。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意识形态的对接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话语体系重建的首要核心要素。这是因为,基层党建要重新掌握话语权,加大在大众群体的传播覆盖面和获得认可的程度,首先其传播的意识形态与大众所希望和能接受的意识形态就要有效对接,避免出现“滑槽”现象。具体而言,就是要凝聚具有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话语,着力解决现有党建话语受众不爱听、不愿听的困境,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的吸引力。传统的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建设通常体现为官方宣传和学术研究层面的理论成果和观点阐释,但是在新时期,新媒体传播的话语特性对严肃宏大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体系带来了极大冲击,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和渴望也超过了传统党建的范畴,由此凸显出意识形态建设如何亲近大众、发挥对大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性。在新媒体传播的冲击下,需要革新传播方式和手段让主流意识形态真正走进公众和社会,让公众亲近并认同基层党建的思想和理念。譬如,我党在近年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推进以群众路线、“三严三实” “两学一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就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公众的思想认同紧密连接起来,严肃的理想信念教育与符合时代背景的话语宣教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接,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民众对这类党建实践的满意程度就很高。这类基层党建实践,推动了整个党的组织坚强有力、朝气蓬勃,有利于党员发挥应有作用,牢固党的根基,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这类群众路线的实例可以看出,当意识形态的理念符合公众对基层党建的渴求,它就会变得更加实用,更为现实,能够把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都聚合起来。因此,基层党建的意识形态宣传建设要紧密结合大众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公众民意舆情的研判分析,关注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诉求,拉近意识形态领域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凝聚具有时代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将宣传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贴近大众思想实际、认知水平的生活话语,积极倡导亲切质朴、浅显易懂、活泼生动、紧接地气的话语风格,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增强大众对基层党建的亲近感和认同度。

2.利用多媒体信息网络,进一步搭建立体化党建平台

当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从2015年情况看,网络主要活跃群体呈现代际更替趋势,90后已取代80后成为网上主要活动者,17-25岁年龄段的90后是微博的主体人群,网上60%以上的言论出自90后。数据的背后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如果把握不了综合性的多媒体信息平台,那基层党建的话语权就会被各类社会思潮所占据。因此,搭建立体化多媒体党建平台已是刻不容缓。

一是要加快传统党建转化为多媒体党建的发展速率,加速媒体融合,整合手机APP、微信、微博、各类论坛、党建官方网站等各种宣教资源,逐步建立党建资源信息库,并通过新时期信息传递的便捷特性得以在各基层党组织之间共享,实现党建资源一体化,从而将好的党建做法和优质资源第一时间以网络形式平铺到基层党建的各个角落,吸引更多的党建对象,不断提高和扩大自身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放权”到党支部,引导党支部以机关党建文化引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将特色党建成果转化成凝聚的力量,并将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以基层党支部为终端,建立一个开放、服务、互动、即时、大数据的综合党建移动应用平台,提高基层党建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二是要将信息化的载体整合起来,发挥作用。基层党建信息化重在“化”,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党建需求为导向,克服现有党建平台、传统“红色网站”传播模式的缺陷,即网络党建偏向垂直和被动,功能单一,缺少关联性、即时性和交互性,信息容量少,无法承载视频等大容量数据内容的传输。应突破党建信息源与受众群体之间的瓶颈,把实际应用作为衡量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实现党务信息数字化、对外服务网络化。采取诸如陆家嘴综合党委建立的“金领驿站”等模式,搭建线上互动平台,既依托互联网的主要宣教功能,又要充分挖掘“手機平台”的党建功能,建立一条以电脑为终端,以网络为媒介,以手机为接收方的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构建网上基层党建的全覆盖开放性平台,实现“党建+APP”的创新效果。

三是要加强网络党建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无论是通过党建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还是一些其他党建平台,其背后制定和宣教党建工作的必然是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干部。但现状是,越是经验丰富、党性意识强的干部,与信息化网络和新媒体的距离越远,客观导致了很多网站bug(错误)很多,内容乏善可陈,甚至出现了不少僵尸网站(即

不更新、不管理),严重阻滞了基层党建的信息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的互联网主体意识,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既熟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又擅长新媒体技术的精专队伍,改变网上党建新闻机制落后、通讯实效羸弱、论坛功能落后等现状,为基层党建占据网络信息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力量。

3.健全基层党建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就指出:“要做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基层党建要想在新时期稳定发展,牢牢把握话语,制度规矩是重要的元素。应该说,当前的基层党建制度建设相较以往已经有所提高,各基层常用制度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制度建设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陷阱中。基层党建在新时期已经发展为上下互动的社会行为,因此基层党建的制度建设也要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从横向看,上述制度已经涵盖了党建的大多方面,但还需在党建实效性的评价反馈机制方面继续健全。一方面,要坚持综合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增强考核评价的系统性。要抓住能客观反映党建主流和真实水平的关键项目,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考核内容突出重点进行考核。除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外,每年视年度工作任务和与基层党建工作相关联的内容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进行考核。同时,应建立季度讲评和年度总评考核常态化机制。季度讲评中以党支部为主(突出其在基层党建中的主体地位),对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年度总评则对机关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综合考核,使其能全面、真实、系统反映党建工作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在季度讲评和年度考核中,要不断完善动态考评制度,建立健全自评、支部互评、群众测评“三位一体”的考评机制,确保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从纵向看,信息时代既然以新媒体为主要特征,那么发展新媒体技术下的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建立并完善新媒体技术下的党建工作制度,要着力形成党员网上行为的规范准则。目前,相较线下,线上的相关制度相对匮乏。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把牢基层党建话语权,应着重在党员网上行为的标准、党支部网上集体活动的常态化章程等方面建章立制,通过探索建立网络基层党建目标管理制度、党建网站实效性考评制度、基层党员干部网上教育制度等,有效推动基层党建的进程,并规范党建活动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此外,还要在管理层面对新媒体技术下的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逐步构建网络党建的一系列联动制度,确保制度的大网能完全覆盖到基层党建每个角度,为党建工作的线上开展保驾护航。

4.注重传播特性,构建党建话语“双向通道”

在拓展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构建党建“双向”话语通道。这是因为在新时期,党建网站亟需从原来单向的信息传播和电子党务平台转向注重党员干部和群众体验、强化用户参与互动的综合性“网络党建”服务平台,以真正扩大公民在党建过程中政治参与的机会。这将区别于之前传统的党建网站功能和角色。基层党建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在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党内民主决策和党内民主管理等方面有着传统党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较好地保障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推动各项党建工作的建设。强化这一服务功能正是基层党建双向话语通道构建的核心内容。从目前的情况看,主流党建网站比较强调的是电子政务服务功能(如党务公开,事务办理等),下一步则需要强化党建网络问政的功能,以保证党建网站不仅仅是信息发布的主渠道,还是党组织吸纳基层民意、开放参与的信息汇流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上党建沟通平台可以理解为以民主生活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党建民主话语体系的网络延续。

此外,根据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目前存在四种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即通过网络议论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通过专业网站的政治性论坛、特定软件发表政治见解;通过网络与政府官员進行在线交流;通过网路表达意见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如果我们在基层党建中,积极利用网络把公众政治参与的需求激活的话,就能在以上四个维度大大提高基层党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具体来看,可以通过建立党建交互平台,包括党员论坛、专家点评、组织对话等互动性较强的栏目,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引领意识形态潮流趋向,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给基层党建受众群体足够的空间去讨论、去思考,引导他们成为理性和成熟的党员干部。积极利用新时期年轻党员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开设党建博客和微博,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的微信、陌陌、飞信通、手机QQ等渠道,建立网状党员信息网,分别开设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党支部书记、入党联系人的微信群和QQ 群,进行多点互动,架构上下沟通的党建桥梁,形成以点带面的网状结构,最终建立起点对面的动态沟通渠道。

(本文系上海市机关党建暨思想政治研究会2016年度党建重点课题)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张 敏)

猜你喜欢

话语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