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2017-05-30袁霞

职教通讯 2017年35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实施途径中等职业教育

摘 要:“互联网+教育”催生了职业教育新的教学生态环境。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要主动融合互联网技术,形成网络化教育模式、网络化学习模式。人们需要主动针对学生特点、学校实际,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可行途径与策略。在此,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以“互联网+教育”研究现状的初步梳理为基础,积极探索如何面向中职生实施“互联网+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互联网+教育;实施途径;智慧教学

作者简介:袁霞,女,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5-0019-04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要求通过“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探索网络化教育模式,推广网络化学习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同时,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向新的高度。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基本类型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人们要主动加强“互联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变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规避“互联网+”带来的威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在实践中,人们需要主动针对学生禀赋特点、学校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形式、途径及策略,切实提高“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适应性、实效性。在此,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在初步梳理我国“互联网+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面向中职生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和策略。

一、我国“互联网+教育”研究的基本现状

虽然“互联网+”、“互联网+教育”概念,人们提出的时间只有几年时间,但人们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研究,从“中国知网”中可以检索到1 900多篇研究论文。人们不仅研究“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内涵、特点,还研究“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挑战、应对措施等诸多方面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观点,有利于指导“互联网+教育”实践。在此,梳理了以下三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关于“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影响

李宏亮等(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将从形式到内涵、从思维到行动、从要素到结构等方面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微观层面表现为引发学校围墙的“崩塌”、班级的式微、权威的重构与评价的变革。课堂教学将从“基于知识传递”走向“基于个性学习和数据分析”,师生关系从“单一角色定位”走向“多维角色互构”。[1]张岩(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影响表现为: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学习从被动到自主,教学从灌输到互动。[2]吴南中(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将带来学习方式、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和学习成果认定的变革。[3]章金萍(2017)认为,“互联网+教育”将带来教材的变革,如运用二维码技术呈现课程的素材,教材资源的多元化、可读可看性,实现交互性等。[4]

(二)关于“互联网+教育”本质的探索

曹培杰(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互联网+教育”带有明显的技术性,技术进入教育不是要“塑造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流程”,而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教育变得更有智慧。技术把教师从教育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通过技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创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互联网+教育”的关键不是“网”,而是“人”,“互联网+教育”推进过程中,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创新。[5]张岩(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教育内容”、“互联网+教育体验”、“互联网+教育管理”、“互联网+教育评价”。 [2]吴南中(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教育注入互联网基因,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变革,实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生态化教育,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3]

(三)关于“互联网+教育”应对的措施

曹培杰(2016)认为,面对“互联网+教育”,人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未来学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融合信息技术加强教育流程再造。要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高质量学习的地方即为学校;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突出人文关怀、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打破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为学生创设多元融合的育人空间。不断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5]李宏亮等(2016)认为面对“互联网+教育”,要“借力科技”为课堂变革插上腾飞翅膀,“着力课程”为教学重构明晰实现路径,“助力教师”为课堂优化提供持续支撑。[1]郝敏钗(2017)在实践中总结应对“互联网+教育”,提出要开发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云教材”,搭建“互联网+移动终端”网络学习平台“云班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移动学习背景下的开放考核方式等。[6]

二、中等职校“互联网+教育”的实施途径

根据人们已经分析、总结的“互联网+教育”本质、内涵、特点以及带来的挑战、应对措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人们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实际,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形,积极实践探索切实、可行的“互联网+教育”途径。实践中,教师从零开始开发设计“互联网+教育”资源固然需要,而充分利用互联网已有的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学习更为重要。

(一)微课圈

微课是针对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各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短时教学视频。而“微课圈”是一种新的闭环式学习方式,依托于互联网完成,通过在线听课、测试、评估、答疑,一切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2015年9月8日,在线教育机构“微课网”投资创建的移动学习APP“微课圈”正式上线,为学习者提供大视野、分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资源。微课圈主要为中学生提供课堂之外学习的一款应用软件,包括精品课程,供学生观看;题库供学生随时自由测试;拍照搜题库找答案;在线交流、答疑解惑等内容。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数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可以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形成“微课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状态,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腾讯课堂和网易云课堂

騰讯课堂和网易云课堂这两种教学平台,分别以直播课和录播课两种课程形式为主。其中,网易云课堂以录播课为主。腾讯课堂凭借QQ客户端的优势,直播课发展较为迅速。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未来“互联网+教育”的一个趋势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花几分钟学习一堂微课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通过手机学习录播课,恰好满足这种随时学习的条件。网易云课堂是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而腾讯课堂是直播课,教师通过语音进行实时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语音功能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分享或者PPT演示的手段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实时直播,进一步模拟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文字区发言,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做到即时解答,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小测验。直播课教学支持教学的全屏录制,方便学生复习与回顾,进行查漏补缺。技术上支持多人在线直播流畅,支持多终端的使用,实现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管理。腾讯课堂在课后提升方面,主要将QQ群打造成学习阵地,是依托某一课程构建的学习讨论基地。“学习QQ群”依托于QQ这个中职生目前最常用的、活跃度高的客户端,让学生之间有即时性的交流沟通平台,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向老师提问。学生通过不断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问解答,分享经验和成果,构建了一个类似于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其优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能够有效地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困惑,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这个群体中其他同学提供有益的帮助;(2)在帮助他人或者共同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种基于网络的学习形式,学生更加大胆、自由,平时在课堂上不经常发言、内向的学生,在QQ群里可能会大胆发言,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种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对于课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真正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收益。

(三)蓝墨云班课

当前,已经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已经在我们身边普及,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条件基本成熟。因为,教师、学生不再需要固定在PC机前教与学;教师不用苦恼教室没有开展课堂互动反馈的设施;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即时地沟通分享,又不会受到非教学的干扰。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可以激发学生在移动终端上的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移动教学互动,让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轻松、自由、有趣。移动信息化教学助手蓝墨云班课,采用云技术,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而设计。iPhone、iPad、Android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有专属应用,兼有PC版,对教师和学生是全部免费。教师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让学生的移动设备变成学习工具,不再只是社交、游戏工具……配套蓝墨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学期末,教师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数字教材学习评估报告。蓝墨云班课1.8版本的核心功能是作业提交和互相评价。

(四)微信公众号

随着智能化移动设备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中职生绝大多数有自己的微信号。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微信具有友好的操作方式,而且平台搭建方便。教师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形式多样的课余学习资源,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及网页链接等。这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利用自己碎片化学习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时效性、精准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交互学习服务,适应现代学生群体的行为习惯。

三、中等职校“互联网+教育”的教学策略

“互联网+教育”将推动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深刻变化,涉及教育内容、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体验等诸多方面。人们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互联网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适应其“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等基本特征。“互联网+”融入职业教育,形成以教学内容形式、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为核心的网络化变革。中等职校实施“互联网+教育”,需要主动寻求应对策略,围绕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教育教学主要参与者,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策略,实现智慧教学。

(一)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形成智慧教育环境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是需要通过网络和电子产品辅助完成。一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机房供学生使用;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应该普及无线网络,方便学生学习和查阅资料,为学习提供便捷条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等职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的筹措与投入,尽快建成“智慧校园”,形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主要支持的智慧管理。

(二)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形成智慧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下,网络教学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归根结底只是教学手段。教师始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引领者,是教学环节的主要设计者、实施者。“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学改革,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微信公众号等教学平台。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要做好前期系列工作,如熟悉教学平台,制作、上传学生课前预习资料——视频、PPT等。视频的制作要对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作丰富多彩的视频,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制作的视频要流畅清晰、设计精美,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关注点。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知识建构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要点难点,实现知识技能的有效内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及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教学平台的运用,教师要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对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要做好微信公众号官网申请、定义菜单、子菜单。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以文字、图片、语音推送学习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适时调整课堂的授课方式和顺序。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教師根据学生上课提交的练习结果和课堂学习的情况反馈,推送学习内容,做好对学力不足学生的跟踪辅导和学力有余学生的提高深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习网站、直播课、录播课等网路资源,指导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优化网络环境学习,形成智慧学习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形成智慧化网络学习模式。对于中职生,要利用“互联网+”形成校外校内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校外,学生应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自主课前学习,观看视频、预习老师发布在教学平台的资料。在校内,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交到网络平台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形成互助互动。通过网络化学习,学生应努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根据课前预习,带着问题主动地进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不断进行知识技能内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讨论、交流中主动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信息。教师利用“互联网+”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多样化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创设微课圈、直播课、录播课等网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因此,“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实现人人能够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中职生要主动融入智慧学习环境,适应智慧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80-84.

[2]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3] 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1):6-11.

[4] 章金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一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7(1):84-87.

[5] 曹培杰.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6(10):46-51.

[6] 郝敏钗,乔振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54-56.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实施途径中等职业教育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