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5-30许晓星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对策研究

许晓星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有梦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能力、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海外留学生党员队伍,就进一步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5-0124-04

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要手段的国际化合作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模式得以长足发展,成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党建工作由于受到中外教育理念冲突、中外管理模式差异、学生学习定位不同、学生学习压力沉重、社会家庭因素影响和涉外纪律教育滞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难题与挑战。[1]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提出具备较强实践性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较好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江苏理工学院自2004年开展中德合作办学以来,共发展学生党员50余名,这批党员在出国学习、就业考研等方面起到了比较好的榜样作用,体现了一名优秀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高素质要求。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現行的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学生党组织不健全,组织意识不强

江苏理工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从2004年—2013年实行“2+2”的培养模式,这批学生党员在国内时间比较短,基本是以中共预备党员的身份出国,因此,很难在国外建立学生基层党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欠缺,学生党员管理比较松散,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没有有效的组织“三会一课”、政治学习等党日活动。

(二)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德语,只有德语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赴德国继续学习,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在校期间的系统理论学习时间较少,只有碎片化的信息阅读,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党员学习上抓得比较紧,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偏少,党员发挥作用不够,尤其是在国外,管理模式进一步松散化,学生党员主动联系国外同学和服务同学的意识缺乏。

(三)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中德合作办的学生党员在国内时间相对较少,接受系统的培养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党员在出国后的身份意识不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意识不强。往往只注重于自身的课程学习,忽视了对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关注和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党员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中德合作办学学制变化有利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随着教育部倡导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力度的加大,江苏理工学院于2014年以后举办“3+1.5”本科教育中德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以前举办“2+2”本科教育中德合作办学项目)。这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更为有利。一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上更加宽泛,内容上更加系统丰富,有利于建立起比较良好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系统化的培养教育体系。二是学生党组织的建设方面能够更加完善,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有效规范。学生党员中,有了正式党员,可以建立年级党小组,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党员活动。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建立完备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全员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重要主题。合作办学项目作为学校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国际教育学院在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确立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动员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和学生骨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人核心价值观,做好理想信念的启蒙教育。

1.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全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国际教育学院设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日、值班、联系班级等制度,并定期到联系班级参与班级主题活动,为同学讲党课、释疑问、解政策,搭建了学生与党员领导干部“零距离”交流渠道,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状态,更好地做到管理精细化和服务高效化。

2.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

中外合作办学中语言教师与学生相处相伴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语言教师的言行和人生观念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较为深远。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将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关注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塑造完整独立的人格。

3.建设新型“一体两翼”团队

“一体两翼”团队中的“一体”是指学生工作队伍,“两翼”是指学生党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好“一体两翼”团队有利于将学生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其全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二)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学生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的基础,解决好中外合作办学国内外学生党组织的建设问题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前提。

1.建立健全学生基层党组织机构

根据自身条件成立海外留学生党小组或党支部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国内部分高校已经走在前列,并形成了比较好的实践运行机制。[2]中德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根据党员人数和所赴留学国家的国情,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党小组,有利于努力扩大学生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制定和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规章制度

根据中德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要从党内民主、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等方面着手制定和完善权威性、有效性较强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保证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广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增强党组织在国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国外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

(三)搭建有效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平台

充分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契机,搭建有效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平台,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1.以国际教育学院分党校为依托,完善教育学习培养制度

以党员干部、辅导员、学生党员骨干等为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参与学习主题讨论等进行多层次、多批次教育培训,促进党内教育培训的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以网上党校为依托形成以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理解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基础理论学习与理想信念提升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将教育服务相结合、引领学生用“中国梦”筑牢爱党爱国之心,激发学生成才报国之志,更好地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党建工作质量。[3]

2.配备学生党员导师,完善党员继续教育新模式

聘请国际教育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并扩展到江苏理工学院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资深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党员导师,首先,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大学学习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引导。其次,从国内学习系统理论到国外思想引领,不断鼓励和指导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到国内外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探索有效的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与组织形式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当中比较优秀的群体,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是决定是否有效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关键。因此,根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确定党建工作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1.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由于地域限制,國外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无法做到实时了解和指导,因此,要充分利用建立“红色网站”、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建立思想汇报邮箱、国内外党支部会议QQ群、网上党校等模式,实时了解国外学生党员的学习及组织生活动态,达到有效管理和指导的目标。

2.因时、因地制宜,党建工作内容要有特色和亮点

对于海外留学生党员,要完成“四个一”的要求,即他们以党小组为单位,每个月开展一次党小组活动,每个季度向国内党支部做一次工作汇报,每半年与国内党支部进行一次视频交流学习活动,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述职一次。“四个一”的要求提出以来,海外留学生党员在组织观念、作用发挥、开展活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增强。如海外的学生已经形成了“有问题找组织”的常态,海外留学生党员设计组织的“马克思故乡的党性熏陶—赴德留学生党员党性提升工程”系列党日活动被国内媒体报道,并作为党建工作特色继续传承下去。

四、结论与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提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4]建设一支有梦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能力、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海外留学生党员队伍,增强海外留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成为学校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和工作的助手,有利于团结和带领广大留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推进中国留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的友好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管理人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有效利用新资源、不断拓展新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更有效地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苏健,周子琳.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0(9):115-116.

[2]郭强,孙秀成.新时期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社科纵横,2011(10):145-148.

[3]张爽.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析[J].党建研究,2015(7):171-172.

[4]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3-10-21)[2016-07-21].http://www.gov.cn/Idhd/2013-10/21/content-2511441.htm.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is essential to build a high-quality overseas student party members with dreams,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further reinforc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countermeasures study

责任编辑 孙学通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