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5-30赵乐峰

体育风尚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赵乐峰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不但可以有效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分析了部分文献资料,并且引用典型案例为校企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进行探究,阐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育方式提出校企合作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为学校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校企合作;体育;人才培养;研究;模式

高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培养锻炼都具有一定优势,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有利条件,达成合作共识,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校企之间通过合作共赢,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生,同时也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这种教学模式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一、校企合作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生活中的健身娱乐会所、俱乐部等与体育相关的产业层出不穷,已经潜移默化的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应该将企业文化和技能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确定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1]。学校可以设置体育练习基地,和企业共同实行体育能力和技能锻炼,促使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体育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校内知识和校外工作有效结合,实现学以致用。此外,企业通过和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体育人才,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发挥其技术优势,弥补了学校在设备上的不足,也为高校体育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高校的体育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课本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推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是依据校企合作的目的展开的,在设置课程和教材时应该注意其基础性、成熟性和适用性。同时,它也将体育企业经营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的教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增加实践教学,是学生将体育知识贯穿的重要教学环节。以体育人才管理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积极创新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成为学校充满生气的重要根源。校企合作规模越广,关系越密切,利益越大,学校发展越迅速。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对高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校企合作对社会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需求和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无缝对接,将课本教学和实际训练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进行实地学习。通过不断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增加工作经验。通过资源整合,搭建交流平台,使校企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共同承担风险、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利共赢[2]。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将学生职业和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高技能、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企业需求导向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对岗位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努力,积极培养社会所需的体育应用型人才。此外,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摸索,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围绕特色培养开展教学,为学校打造特色化教学方针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办学品质稳步提升,对社会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3]。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一)签约模式

高校对所在地多家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并且与俱乐部签订了合约,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书,达成合作共识,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促使体育人才为社会所用。学生可以自愿报名,通过企业选拔成立实验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学习签订就业合同。这种签约模式既为企业的需要提供了人才,也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方向。这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适应了改革发展趋势,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也为企业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是校企聯合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二)建立基地

体育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将企业的俱乐部变成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习的固定场地,这种模式也就使企业肩负着提高体育老师教学能力的重任[4]。学校不但可以将课堂知识引入到实践中,还方便聘请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为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和师资力量接受企业的各种委托,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联合教学

学校可以通过和社会企业成立相关俱乐部或运动会所,为学生教学提供场地。社会企业对俱乐部定期赞助,为学生聘请专业指导老师,学校将俱乐部的命名与企业名称一致,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做宣传。这种联合教学模式实现了企业和学校的互利共赢,各取所需[5]。通过联合教育,企业为学校注入了资金、设备、师资等,使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体系。这种模式也是对体育课程的一种创新。

(四)制定教学目标

校企合作是院校为了让自身得以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院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使学校有针对性的教书育人,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品质。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特色,制定具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依照体育发展行情和企业对体育职位的需求开办教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撰写体育教材。同时,将与体育产业挂钩的行业作为教学核心,确定体育教学的方向,进一步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相关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四、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体系,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常用的模式有:任务驱动模式、工学轮换模式、案例教学模式、角色互换模式[6]。拓宽体育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向社会输送的道路。

(二)结合不同专业,实行课程改革,增加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能力训练专业课比例,使教材走进生活,不断开发课本知识,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体育行业协会,与其达成合作,促使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得以优化,即重视理论学习,也要注重技术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建立合作制度,完善评价系统。组建校企合作相关机构;制定合理的使用规范和评价准则;设定校企合作投入和回报的评价指标系统。

(五)跟紧时代步伐,创新合作思想。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校企之间的合作是以培养体育人才为目的,在培养中應该运用全新思想的教学模式,使学校的体育教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六)利用网络技术,设立教学平台。校企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科技成立组织机构,并建立教学网站,促使课程教学网络化,实时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之间的合作对高等院校实现特色教育、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实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共同开发利用课程体系扩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共同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加强建设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是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增加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高校自身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双方为了自身利益共同努力,达成合作,谋求发展,使教学内容和社会接轨,共同致力于培养适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向峰,刘雪勇,郝仕芳.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办学经验[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1):66-68.

[2]马超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19-20.

[3]杨洋,董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建构[J].教育:文摘版:00159-00159.

[4]郄小英.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8):65-66.

[5]安彦伟.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7,36(3):143-147.

[6]许宝卉,胡卫平.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4(2):16-18.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