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2017-05-30陈蓓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微电影发展策略新媒体

陈蓓

摘 要:微电影自身具备“三微”特点,即微(超短)时(6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4—7天或数周)、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千/万元每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微电影以其丰富的题材、多元化的视角、草根化的传播与发展、优质创作团队和导演的加入及符合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传播模式,发展势头强劲,本文针对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发展策略

新媒体发展迅速,如今融媒体时代悄然而至,种类多样,形式各异的微电影纷纷登上社交平台,用什么样精彩的内容,创意的形式与传统电影进行挑战,这是每一个微电影制作者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在剧本创作,镜头语言的运用,剪辑技巧与包装上,都需要精心的策划与实践。在信息化爆炸并且信息碎片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厌烦了那些传统制作手法的影视作品,这就给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但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重视微电影的视听表达,重视微电影内容的创作,才能让微电影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加强影片内容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新媒体的不斷发展、传统媒体的不断升级以及新旧媒体的融合,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碎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了争取受众的注意力,并长期受到受众的关注与参与,就必须要加强微电影内容的创新,树立精品化意识,注重内容大于形式的传播理念,培养创新发展意识,这样才能成为未来微电影制胜的法宝。从专业拍摄到业余传播,从大明星直接参与到草根演员执导影片,全民都在接触微电影领域,各种力量争相掘金微电影这个市场。在这个传播渠道过剩,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终将以内容和创意为法宝,在微电影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微电影特点突出表现在它“微”的特征,“微”让微电影有了自己本身的属性和个性特征。但是也正是因为“微”使得微电影必须在第一时间就把受众的眼光吸引住,拉到电影情节中,这就需要微电影从一开始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管是视听语言还是故事情情节。

二、避免过度商业化发展

“微电影的这种艺术形式注定了要与广告联姻,但是假如整部电影都成为广告的附庸,那么微电影也将失去思考的力量与社会关注的价值。”号称第一部微电影的《一触即发》中不难找到广告的影子,有的甚至情节、故事、演员都是广告主凯迪拉克的配角,广告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有人说,微电影最初发展的动力是起源于广告。在我国,受众早已习惯免费下载观看视频,如果采用付费的形式观看微电影,受众一时难以接受,所以只能依靠植入广告的方式来收回成本。

鉴于目前是以免费观看为主的在线观看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对于植入式广告的反感情绪。基于此,不少微电影,特别是大规模大阵容的电影制作即便使用了植入式广告的影子,也并没有引起到受众的排斥心理。植入式广告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尺度,而非使微电影沦为广告的奴隶。所以,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需要有较为精准的定位的。虽然微电影采用植入式广告的形式收回成本,但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较好的尺度把握,无论是内容,还是植入式广告,都要为主题所服务。

三、加强网络监督及监管

相比于传统电影艺术,微电影还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审核体系,一方面,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来说,新媒体的自由开放的传播特性,以及其包容的生存环境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平台。另一方面,政策监管的缺失对微电影来说提供了放任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它是一把双刃剑。淡化甚至消磨了微电作为“把关人”在传播链中的作用和效力。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微电影往往自带“低俗”“色情”“负能量”等标签,对受众的是非判断,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所以政府在相关制度上应给予适当的制约并且合理引导。在积极的推进微电影发展的同时,加强微电影相关制度的监管,包括内容的审核,价值观的导向等,才更有力整个市场的繁荣。

2012年7月,对于微电影存在的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管理条例出台以后,新浪等四大门户网站陆续开始了清理工作,利用文件的规定力量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整编。2014 年1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这对当前微电影、网络剧等网络视听节目作了进一步规范,包括节目内容、制作资金、制作团队等方面。文件还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的管理,对生产制作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主创人员开展严格的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导向。”

四、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首位微电影产业化的倡导者赵雨润先生认为:微电影最大的发展趋势就是“产业化”。从微电影的策划,制作,传播,营销,到外延活动,整个生产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积极鼓励吸引有资历的有实力的商业资本和制作团体加入,使微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越来越多的商业及制作团体瞄准这一新的契机,利用新媒体环境所具备的优势传播条件,低成本运营,高商业价值等特点,使得微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必然。对微电影来说,依托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发展,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微电影只有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缺点,势必在这一新媒体的环境下蓬勃发展,最终走一条平稳、有序、健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該成果为2016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科研资助项目,课题名称: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KY50

参考文献

[1]国玉霞.微电影创作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2014.

[2]罗惠敏.“微时代”微电影流行性与成长前景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2013 年 04 期.

[3]马彦皎.从微电影话语规则的现状看其发展与未来[J].西南交通大学,2013 年1期.

[4]薛国梅.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09 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微电影发展策略新媒体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