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7-05-30黄丽群

体育风尚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策略

黄丽群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体育伤害事故类型、性质及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有效的进行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应对策略,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学校、学生、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也为切实推进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伤害事故;高职院校;策略

学校体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具有健身、娱乐、竞技特点,不可避免地存在伤害事故事件,这种伤害同时也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瞬间性、项目性、原因多样性等特点,再者运动环境、活动项目、场地器材、学生的身体状况、教师指导情况等因素,导致近年来学生因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经济和法律纠纷屡见不鲜,严重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秩序,也给学生、家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给体育教师也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没有法律保障和有效的解决机制,加之社会舆论压力,为了减少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也只能采取消极防范措施:停止使用有危险性的体育设施,降低体育教学内容的强度和难度,运动会不开展具有危险的体育项目,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却违背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理念,无法贯彻落实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科学的预防和妥善应对高职院校体育伤害事故至关重要。体育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控制好了我们可以享受体育运动带给我们的健康、快乐,控制不好,体育运动会使我们受到意外伤害,因此我们应当积极、主动的面对体育伤害事故的存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而不是消极对待,为了逃避责任,就不敢开展,甚至取消项目,我们要妥善做好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尽最大可能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界定

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参与的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课教学中,以及在校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教育、保护职责范围内体育教育活动设施、场馆等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或者死亡,以及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事故。按轻重程度把体育伤害事故划分为轻微运动伤害事故、一般运动伤害事故和严重运动伤害事故;按事故责任把学校运动伤害事故分为学校责任事故、学生责任事故、教师责任事故和混合型责任事故。

二、高职院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常见的体育伤害事故类型及性质

通过调查,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分学生互相的误伤、学生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受伤,常见的体育伤害事故的性质分:扭伤、肌肉拉伤、碰撞、挫伤、骨裂、骨折、晕倒、骨膜炎、摔跤、脱臼、脑震荡等。

(二)高职院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好、就业好才是关键,体育课程不重要,专业课、就业率才是关键,使得体育课程处于尴尬的地位,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进行选项教学,采用合班上课,学生上课人数过多,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培训缺乏,这样都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其次,体育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设备陈旧、功能不全,体育场地建设不合理,没有按照标准的场地建设,或多种运动项目场地混合使用,体育器材短缺 、质量差、体育设施保养滞后,体育器材的数量和学生的比例存在失调,缺乏完善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制度等引发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最后,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不完善,每年的新生入学体检只是走个过场,检查的结果没有与体育教学部门对接,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未建立或建立不全,与体育教学部门没有对接,体育教师不清楚每个班的体质特异学生,无法兼顾每个学生。

2.教师方面的因素

第一,教师對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体育教师在备教案的时候,只考虑了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忽略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只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了场地、环境、运动项目等安全因素。第二,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运动损伤及急救的知识,导致在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第三,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够,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松散,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自由活动,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没有在旁边巡视、指导、纠错,没有将安全教育落实到位。第四,教学组织不当,体育教师对开展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严密的组织和安排,没有考虑安全的隐患和预测,缺乏对安全事故的预见性,没有合理的检查场地,布置场地等从而引发体育安全教育事故。

3.学生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生缺乏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做好热身运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完成不规范,有的学生好胜心强,即使存在体质特异或身体不佳时,对老师隐瞒,看别人能做,认为自己也可以,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后,学生的主观纪律性不强,不听从教师的安排,擅自自行做一些比较危险的项目或在课堂嬉戏打闹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4.混合因素(包括学校、学生、教师多方引起的因素)

在体育运动中,很多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复杂性、瞬间性、潜隐性,有时防不胜防,所以要求学生要遵守课堂常规、体育教师重视安全教育、学校有专人维护和保养体育设施设备。

三、高职院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一)学校方面的预防措施

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课程,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保证体育器材的充足和做好体育场地的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公告栏、图片等宣传,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要建立健全体育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管理的安全条例,完善体育硬件设施,创建舒适的体育运动环境。

学校要加强医务监督,对每一年的新生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建立好学生的健康档案并与体育教学部门做好紧密衔接工作,让体育教师了解每个班体质特异的学生,针对这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体育伤害事故防不胜防,学校要建立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依法建立健全保险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渠道畅通,建立健全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引入社会救济和保险机制,分散压力,降低风险。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及其他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建立学生体育伤害事故鉴定机构,科学合理的界定各方的责任,充分利用调解、仲裁等手段,将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成本降至最小。

(二)学生方面的预防措施

学生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要将自身的实际情况告诉体育老师,尤其是一些体质特殊的学生,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要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运动前要有做准备活动的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不争强好胜,遵守课堂常规,认真听讲,服从体育教师的指导。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运动伤害,防止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主动要求家长为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父母、为自己买一份放心,同时减轻学校、教师、家长的压力,来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

(三)教师方面的预防措施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視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融合在每一节体育课堂教学中,严格做好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策划教案,做到组织有序、方法得当,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和监控,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做到例行检查、场地器材检查与学生自我检查,做到因地、因人、因情况而异,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提高安全评估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体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客观的看待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加大体育器材、设施的硬件投入,做好维护和保养,做好各种体育活动的安全方案,并落实到位,鼓励和推动学生家长给孩子购买意外保险,健全卫生保健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健全体质健康档案,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将安全教育始终贯彻体育运动中,树立安全体育的思想,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确保学生身体安全,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董英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办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

[2]王勇.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规避[D].四川大学,2005.

[3]凌平,王清.论体育运动的风险与体育保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

[4]王伯超,黄丹.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规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5]袁古洁.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2003:05.

[6]王珍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与防范措施-基于案例研究[D].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12.

(作者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