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2017-05-30李天星

体育风尚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

李天星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现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需要发挥三个方面的功能,即为教育学功能、生物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本论文针对体育教学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学生教育;心理健康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职业性的特点。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仅是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局限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1]。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学充分利用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200分,分别发放给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对于调查结果的统计,采用计算机SPSS13软件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对体育运动非常感兴趣,也喜欢参加体育教学,但是多数的学生并不愿意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课堂教学模式太枯燥乏味了,觉得体育课难以令人感到身心放松,甚至会产生心理压力感。这就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对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从学生的职业特点出发,还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展开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发挥体育教学的职业导向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就会对体育教学产生积极意识。但是,从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没有正确理解,这样使教学引导上存在偏差。根据统计结果显示,35%的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定位于体育运动技术能力培养上,10.6%的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定位于职业引导上。可见,体育教师并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技术以及体育运动的社会应用性建立关联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接受体育训练的时候,仅仅是将体育课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课,是一种区别于文化课的训练课。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没有准确定位,也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接受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体育教学所发挥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以向社会各个领域输入身心健康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促使全民素质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多年来都以体育训练为主要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所在。在学生接受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是在无形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理念,对体育健康教育产生认知,逐渐地就会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2]。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从学生个性特点的角度出发,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可以将健康性体育教学和娱乐性体育教学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心理愉悦感,健康意识就会增强,学校的体育教学也会更好地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重在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对健康产生认知。所以,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还起到了一定的心理引导作用。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往往会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出发,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习惯,以进入到社会中后,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职业中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中枢神经也会得到调节,对大脑的发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以智力活动为主,结合体育训练,就能够做到劳逸结合,使自身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从促进学生的智力出发对体育锻炼方式进行调整,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使学生的创造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3]。比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将体育运动的各项技术进行分解,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掌握运动的技巧,并将运动的 规律总结出来。对于难懂之处,教师还可以示范动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如果体育运动的难度比较大,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运动更为直观,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更为明确。随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就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接受能力,对于运动的技巧也会深化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了培養。

三、通过体育教学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的生长正逐渐完善并趋于稳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指数的提高,而且还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更为完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当学生毕业离校之后,就要步入到旅游行业工作。旅游服务要保证质量,就需要旅游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旅游工作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将自己精神风貌展示出来,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游客保持甚微笑,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都是衡量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旅游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旅游服务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式教育[4]。比如,体育教学中的长跑运动对学生的持久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进行培养;体育教学中的球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旅游业是服务行业,也是注重与人沟通的职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旅游这个职业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不仅是语言的沟通,还需要善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而且要比语言沟通获得的效果更好。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将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得到培养。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入到体育教学中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到职业岗位中后,通常都是在一线工作,对气质具有一定的要求。这些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仅仅通过着装、化妆的仪表修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体育训练对自身的气质完整塑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身体形态,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气质的基础阶段。通过强身健体,让学生的行为举止都会给人以健康、端庄之感,以满足职业需求。体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更要发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形象气质,以做到言传身教,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接受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体育教学中,由于多为训练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同时要传授给学生预防损伤的相关知识,还要将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将自身未来的职业与体育训练建立相关性,并将所获得的安全知识融入到职业领域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我保护意识[5]。学生的体能训练之前进行热身运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训练中由于身体关节不适应强烈的运动而造成损伤。热身动作主要是对容易损伤的部位进行活动,包括肩关节、腰部、膝部、踝关节等等,通过热身运行之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拉伤。从职业教育角度而言,虽然一些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但是,只有做到脑体才能够缓解工作疲劳。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具备健康意识,认识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学生只有身心健全,才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尊重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中,正适应职业人才质量标准的转变而从传统的健康理念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向。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考虑。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求学生要学会体育知识,并更好地实现个性发展,由此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6]。所谓的个性化发展,更多的是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即体育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要从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到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而体育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如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持有消极的态度,不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当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7]。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个性,对于不同程度的监督、限制都要逐渐地适应,逐渐地学生团队精神就会得到培养。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在接受体育训练的同时,可以相互帮助完成运动项目,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由此可以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学生的健康意识也得以增强。

(四)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运动教学,以体育训练为主,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活充满激情。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细胞。由于每一名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都存在着倾向性,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才能够对其产生吸引力。教师就需要将体育教学模式构成一个体育活动氛围,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出發自主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并自愿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可以使体育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而且学生也会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培养。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运动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这就需要将体育教学的文化素质培养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8]。以文化教育为目的相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文化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在接受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感染力,而是使得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训练,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做到体育与相关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对心理健康就会更为深层地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将体育教学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同时还使得学生的心理上增强健康度,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赵贵海.体育活动对大连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179—180.

[2]许延威.身体观语境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1—36.

[3]梅利华.浅议三门球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99):114—115.

[4]鲁娜娜.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改革之路[J].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2013,33(02):151—151.

[5]谢婷婷.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以南京树人国际为例[J].体育时空,2015(01):129—129.

[6]董红卫,赵粉霞.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解决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3):217—218.

[7]陈伟芬.广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手段的促进[J].运动,2014(22):64—66.

[8]山福民.浅析体育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求知导刊,2015(08):52—52.

(作者单位: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中师学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