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2017-05-30谢传红

歌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铜鼓

谢传红

[摘 要]白裤瑶属于布努语瑶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两省区。白裤瑶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铜鼓的群体,白裤瑶人认为铜鼓不是一般的器物,他们赋予铜鼓神性,认为铜鼓是神物。目前白裤瑶铜鼓音乐的研究主要以广西白裤瑶为对象,贵州白裤瑶铜鼓音乐的研究力量较为薄弱。仍需努力的方向是:白裤瑶铜鼓音乐本体研究需要形成比较一致的记谱方式以利于各地铜鼓音乐之间的比较;铜鼓音乐文化习俗的研究要有广泛的田野调查,形成整体性的视角避免以偏概全;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要有文化语境的视角。

[关键词]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

国内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瑶族自称较多,民族学界根据语言的不同将瑶族分为勉语、布努语、拉珈语、汉语四个集团,白裤瑶属于操布努语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两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河池市金城江区拔贡乡,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均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区。白裤瑶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铜鼓的群体,白裤瑶人认为铜鼓不是一般的器物,他们赋予铜鼓神性,认为铜鼓是神物。基于这种对铜鼓的特殊情感,白裤瑶人围绕着铜鼓形成了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和民俗习惯,如给铜鼓取名的仪式,请铜鼓的仪式,送铜鼓的仪式等。

白裤瑶人使用铜鼓的历史较为悠久,清道光八年编纂的《庆远府志》中记载:“瑶壮俱尚铜鼓,而所用之时不同,有用之于吉礼,有用之于凶礼,南丹惟丧事用之,尤须择日,可击则击,不可击则止。”白裤瑶人也承认铜鼓最早只使用于丧事中,后来才在其他场合使用铜鼓。另外,黄祖瑜修《河池县志》中详细记载了南丹州瑶族(今天南丹县大瑶寨的白裤瑶)婚丧节日击铜鼓的场面。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对白裤瑶铜鼓进行了调查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从民俗学的角度介绍白裤瑶铜鼓的使用习俗、铜鼓演奏形式、演奏特点等。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白裤瑶铜鼓的研究体现出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特点。

综观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研究文献,对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对其他地区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关注较少;对白裤瑶使用铜鼓的习俗关注较多,对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本体分析较少;对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个案研究较多,对不同地区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及整体性的研究较少。基于已有文献的学习,对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利于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研究的深入。

一、 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本体研究

对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本体研究成果主要有邢磊的《广西铜鼓音乐研究》和赵凌的《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以贵州省懂蒙寨为例》。邢磊在文中主要论述广西南丹县里湖乡白裤瑶的铜鼓音乐特点,里湖乡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演奏形式为一面皮鼓与多面铜鼓合奏,里湖乡白裤瑶有四种鼓式,即[怀里式][瑶里式][纪后式][岜地式],作者对铜鼓音乐的记谱采用拟声字加节奏型的方式记写。这四种鼓式的结构总体相同,为单一部曲式结构,四种鼓式的细部结构略有不同。里湖乡白裤瑶铜鼓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咚 -∣、∣咚 咚·∣、∣咚 咚∣。①赵凌在文中主要论述贵州省瑶山乡懂蒙寨白裤瑶的铜鼓音乐特点,瑶山乡懂蒙寨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演奏形式为一面皮鼓与多面铜鼓合奏,铜鼓音乐有七种鼓谱。作者对铜鼓音乐的记谱采用敲击部位加节奏型的方式记写,认为每一种鼓谱均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其中有几种鼓谱的节奏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②

在广西白裤瑶铜鼓音乐的研究文献中,均提到广西白裤瑶铜鼓音乐有[怀里式][瑶里式][纪后式][岜地式]四种鼓谱,对这四种鼓谱进行分析的成果主要以邢磊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对贵州瑶山乡白裤瑶铜鼓音乐的研究以个案为主,完整的鼓谱以及对铜鼓音乐的分析以赵凌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在对白裤瑶铜鼓音乐的研究中,研究者不能局限于研究铜鼓音乐的节奏、曲式结构、象征意义等问题,还需要注意铜鼓音乐节奏与白裤瑶人的心理意识,铜鼓音乐结构与白裤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语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目前来说,对广西和贵州白裤瑶铜鼓音乐的研究缺少全面的田野调查,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视角,也缺少在此基础上的比较研究。另外,由于研究者针对白裤瑶铜鼓音乐所采取的记谱方式各异,很难通过现有的铜鼓鼓谱分析各地铜鼓音乐之间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省区白裤瑶铜鼓音乐本体特点之间的比较研究。

二、 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习俗研究

白裤瑶人赋予铜鼓诸多功能,使得铜鼓超越一般器物的性能,具有神性,因而在使用铜鼓时形成了诸多的仪式和禁忌。在白裤瑶社会,铜鼓的收藏极为隐秘,只有藏鼓人和宗族中的少数人知道收藏地点。使用铜鼓之前有请铜鼓的仪式,使用铜鼓之后有送铜鼓的仪式。请铜鼓和送铜鼓都需要祭鼓,祭铜鼓要准备猪肉、牛肉、红糯米饭、酒、香等物,忌用羊肉、马肉、鸭肉,认为羊很顽皮喜欢以角抵物会损坏铜鼓;马喜欢用蹄子踢东西,会损坏铜鼓;鸭子的声音不好听会影响铜鼓的声音。

白裤瑶人的每一面铜鼓都有一个名字,买回来的铜鼓会先放置几天任人敲打,再请师公择吉日给铜鼓取名字。给铜鼓取名字有两个仪式阶段,一是祭神,二是取名。祭神仪式要杀鸭打卦,取名仪式要杀鸡进行鸡卜。铜鼓有了名字之后,就具有了神性,不能随意敲打。据说,白裤瑶的铜鼓只在老人过世后的仪式中使用,且必须在农历九月之后至正月十五这个时间段使用铜鼓,其他场合是不能使用铜鼓的。如今,白裤瑶人在春节以及一些接待和欢迎仪式中也使用铜鼓了。

关于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习俗的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由于个案研究中资料占有的局限性,使得研究者们的观点存在差异。如有研究者认为广西白裤瑶铜鼓分阴阳两种,一般在春节和葬礼上使用,喜事多打双鼓,阴阳共鸣,丧事则打单鼓,死者是男子打阳鼓,女子的则打阴鼓。③而这种铜鼓分阴阳以及铜鼓使用数量的问题在贵州省的白裤瑶调查中没有听到。有的研究者认为白裤瑶在丧葬仪式中敲铜鼓的次数有规定,70至100岁的老人打11回,40至60岁的打7-9回,死者是男的打单数,女的打双数,即男的打7、9、11回,女的打6、8、10回。而有的研究者认为敲打铜鼓的每一回合要打14次,④据说前7次表示送死者去阴间要过7关,后7次表示送葬人归来要免去7次灾难。⑤每打三轮休息一次,鼓手们停下来喝一轮酒。另外,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对贵州省瑶山乡白裤瑶铜鼓的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在同一个乡镇,不同姓氏之间在丧葬仪式中敲击铜鼓的次数也有差异。当地敲击铜鼓的师傅根据姓氏的不同在敲击铜鼓时主动改变敲击次数以区分姓氏。同一村寨内不同的个体对使用铜鼓的细节有不同的说法,调查者应该在认识一个区域内铜鼓习俗完整的图景下,分析不同个体对铜鼓习俗的说法背后隐含的逻辑。可见个案研究结果呈现出来的差异,体现出整体性视角的重要性。对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習俗的研究,需要研究者们通力合作,在基本一致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对铜鼓音乐文化的数据进行整合,探讨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数据差异的成因等问题,这样才能在诸多个案的基础上对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习俗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三、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研究者认为白裤瑶铜鼓文化有使用时间的变化,铜鼓音乐舞蹈有娱神向娱人的变化,铜鼓文化变化背后有深层的社会经济原因等等。①有研究者认为对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主要有民间、政府、学者三种形式,这三种传承形式为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将“参与式”理论方法运用到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之中,学者、政府、民间三种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参与到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之中。②有学者认为各种外界力量的介入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造成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传承的变化,现实生活中改变传统文化遗产的现象屡有发生,就铜鼓来说,如商人可能会让铜鼓文化适应经济发展和旅游的需要而断章取义或者任意演绎,从而打破传统铜鼓文化遗产的完整内涵,导致后人很难再享受到原汁原味的铜鼓文化遗产。③

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需要有历史的眼光,通过访谈中的口述资料构建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历史,认识“过去的”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式。同时又要有现代的眼光,通过田野调查构建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现实生存语境,认识当代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式。研究者也应该考虑到传统文化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变是一种常态,是事物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的自我调适。白裤瑶的铜鼓音乐文化在过去的语境和现代的语境当中是有习俗和功能的变化的,研究者应该注意到这种文化语境的变化,因时因地制宜地提出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传承的方案。

四、结语

白裤瑶的铜鼓音乐文化研究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本体研究需要建立在统一的记谱方式基础之上;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习俗需要进一步做详实的田野调查工作;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需要建立一种语境的视角。白裤瑶铜鼓音乐是白裤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着铜鼓的一系列仪式活动以及铜鼓的传说故事反映着白裤瑶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以整体性的观点进一步研究白裤瑶铜鼓音乐的本体特点,使用铜鼓的习俗观念和传承保护措施,对深入研究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白裤瑶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玉时阶.白裤瑶社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朱荣,毛殊凡,周可达等.中国白裤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3]荔波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荔波瑶族[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

[4]赵书峰.国內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5(4).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铜鼓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东兰铜鼓响八方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快乐的小铜鼓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