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梦与全球路
2017-05-30肖君和
摘要:本文对全球梦进行探求后,认为它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与之相联的文明、大同、和谐已经在全球实现”,它有自己的涵义和性质,它与全球路有着引导和制约的关系。本文还认为应该让全球梦紧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关键词:全球梦;全球路;涵义;性质;关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5-0001-07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5.01
全球路是“一种伟大的客观存在”[1],全球梦更是一种伟大的客观存在。本文拟对全球梦进行探求,并研究它有什么涵义和性质,它与全球路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年底,美国第56届总统大选结束,奥巴马发表胜选演讲《为了永远的美国梦》。也是在2012年年底,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谈到自己的国家梦。面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指出:“需要按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摒弃冷战思维、零和游戏,以更大的包容度和换位思考,一起寻找人类的终极追求,倘若达成这样的目的,必将是中国梦的超越和升华,也是人类文明演进方式的突破。” 该学者还倡议:“中国梦、美国梦,站到人类和历史的高度来评价,都是造福人类的梦想,并且都处于进行时、发展中。那么,就让我们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共同去探求和创造一个人类共有的梦想。”[2]
这位学者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互联网使世界各国、各地区联成一体,全球治理早已提到国际社会议事日程上的今天,我们确实要具有世界眼光,站到人类文明制高点上分析和认识问题,去寻找“人类的终极追求”,探求“人类共有的梦想”——“全球梦”(或“世界梦”)。但是,只是“寻找”和“探求”,而不是“创造”。因为这个“人类的终极追求”“人类共有的梦想”是客观存在,伟大的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就不需要我们去创造,而只需要我们去寻找、探求,通过寻找、探求而达到发现。
二、探求全球梦
“全球梦”(或“世界梦”)的“梦”指的是涵义为“幻想”、“渴望”的“梦想”,而“幻想”的涵义为“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沒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像”,“想像”的涵义则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全球”指的是“整个地球;全世界”[3]。综合这些关联着的涵义,笔者认为“全球梦”指的是以关于整个地球、全世界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沒有实现的事物进行想像,想出它的种种具体形象。
然而,“整个地球”、“全世界”有包括自然界事物、社会界事物在内的种种事物,而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4]。另外,一般来说,人有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而自然界事物没有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自然界事物的“理想和愿望”需要由人群、人类来表达。这么说来,“全球梦”主要是以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想像出还沒有实现的事物的种种具体形象。
那么,人群、人类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呢?人群、人類的理想和愿望与人类的目的紧紧相连。话说到这里,人们又会进一步追问:人类的目的又是什么?人类的目的是生存和自由。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要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亦即要生存,所以他们要以生存为自己的目的。然而,“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性的活动是认识自然界和支配自然界的活动,即自觉的和自由的活动”,因此,他们又要以自由为自己的目的。不仅如此,“人的自由作为目的是人通过劳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自我提出的,对人并不具有外在强制性,人对自由的追求完全是主动的、自愿的”[5]。所以,对人类来说,作为目的的自由甚至高于作为目的的生存。就因为如此,“人类出于对自由的向往,并把它理想化、规范化,以之作为行动的目标,评价的尺度和追求的动力。即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由,生命与爱情都不足惜,可见自由对人类之价值。”[6]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经过反复评选,最后结果,马克思排在第一位,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马克思之所以得到后世人们的如此巨大如此崇高的评价,诚然是因为他和恩格斯一起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深刻的思想宝库一一马克思主义,笔者以为还与他代表人类揭示了人类的理想“自由人的联合体”不无关系。
详写为“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能够成为人类的理想,在于:第一、体现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第二、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体现了作为人类目的的生存和自由(特别是“自由”)的要求;第三、体现了“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9]的要求。说具体点,因为体现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这个群体应该是“联合体”,是社会。因为体现了人类目的中的“自由”,人的类特性中“自由”,所以构成这个“联合体”的人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有意识、理性的自由人。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但不是全球梦。我们在前面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涵义讲过,“全球梦”主要是以人群、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想像出还没有实现的事物的种种具体形象。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作为“梦想”,“全球梦”应该由“种种具体形象”,而这“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没有展现出各种“具体形象”。第二、“全球梦”所涉及的“沒有实现的事物”,主要讲的是的人类,但不仅仅是讲人类。人类的环境、组织机构等等也应该包括在内。“自由人的联合体”显然没有它们包括在内。那么,“自由人的联合体”怎么才能显现为种种“具体形象”?怎么才能把人类的环境、组织机构等等纳入到“全球梦”中?
肖君和:全球梦与全球路文明,只有文明才能让“自由人的联合体”显现为种种“具体形象”;文明,只有文明才能把人类的环境、组织机构等纳入到全球梦中。之所以这样说,在于我们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注意到:
(1)自由与文明的关系:“人类产生了语言思想国家以后的追求自由的历史过程的总和”是文明;“文明意味着人类不断地追求自由、获得自由、走向死亡的过程。国家、群体、文化、资本、权力、河流山川、道路城市、工业农业等等秩序的现象只是这一过程的必需的外在形式和利用物、对立物”;“文明是人、自由、秩序的总和。自由是人和秩序赖以存在的根本力量和原则,秩序因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秩序是全部自由的环节,而绝不是目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对各种秩序进行加工、复制、改造、摧毁、重铸而追求自由的历史”[10]。由此可见,文明与自由(以及“自由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自由”(以及“自由人”)的代名词。
(2)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作为“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人类为了求生存和生存得越来越好而创造的”东西,“表现人类美好的东西”,作为“人类的自我教化”,“人类行为向着美、善、理性、优雅和秩序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形式”[11],总是与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
综合上述两点,源于拉丁语civitas,意思为“公民的”“有组织的”“城市的”,远在殷周社会,就用来说明“美好事物”“礼节”“道德”“行为”等意[12]的“文明”,既与“自由”(以及“自由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自由”(以及“自由人”)的代名词,使“自由人的联合体”显现为种种美好的“具体形象”,又把包括人类环境、组织机构等在内的各种“美好事物”纳入“全球梦”中来。笔者在《试论“全球路”》中论述过,“走向共体大同”是“走向文明进步”的补充、辅助或“走向文明进步”的一翼,“走向和平和谐”也是对“走向文明进步”的补充、辅助或“走向文明进步”的另外一翼,因此,正如“文明”能够成为“自由”(以及“自由人”)和具体形象的中介形式一样,“和谐”、“大同”也能够成为“自由”(以及“自由人”)和具体形象的中介形式。探求到这里,笔者以为已经探求到全球梦了。这个全球梦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与之相联的文明、大同、和谐已经在全球实现。
三、全球梦的涵义与性质
先阐述已经探求到的全球梦的涵义,再看看它有什么性质。
1.全球梦的涵义至少有五
(1)全体人类成员都成了自由人。他们是平等的,相互之间既不是剥削者、压迫者,也不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在自然界面前他们也是自由的,既不去奴役自然界,也不受自然界的奴役。总之,自由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自由人与自然界之间也是平等的。
(2)自由人结成联合体,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使人的各个方面的本质力量都发展起来,使个人向完整的个人发展,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所谓自由发展,就是一个人的发展,不再‘把买卖利益当作原則,不再受‘人类不得不作为奴隶来发展自己能力的那种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约束,而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当作原则。”自由人联合体的内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它将根本结束‘个体与类之间的斗争。类的发展将不再像以往的社会那样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相反,将以个体的发展为基础和目标。”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社会的一切都是为了个人的,它排斥一切脱离个人而存在的东西,绝不承认不以个人利益为依归的抽象的所谓‘社会利益或‘联合体利益,更不允许借用抽象的所谓‘社会利益或‘整体利益的名义来损害个人利益”[13],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实质和基本宗旨。
(3)世界成为文明世界。“文明是人的自由秩序和秩序自由”,“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对各种秩序进行加工、复制、改造、摧毁、重铸而追求自由的历史”[14],为了追求自由,捍卫自由,人类就要将文明普及到世界各地。同样道理,世界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时,世界也就成了文明世界。当然,这里说的“文明”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邓小平)的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文明。如果人类不文明,人类世界不文明,人类就不可能获得自由,即使一段时间获得了,也会获而复失。总之,人成为“自由人”的同时,就成为“文明人”。世界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时,就成为“文明的世界”、“文明的地球”。
(4) 世界成为大同世界。共体大同是文明进步的一翼,世界成为文明世界之日,也就是世界成为大同世界之时。笔者在《试论“全球路”》中介绍过《礼记.礼运》关于大同社会的描述。那种描述包含着“每个人互相关爱、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珍惜资源、追求奉献”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儒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视其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儒家思想的演变,‘大同梦的内涵不断丰富,佛教的慈悲、资本主义的平等自由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都不断融入其中,但积极进取、克已爱人的精神内核并沒有变”。与“大同世界”说并提的“大同梦”内涵还有“天下为公”之说。“古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既点出了权力是整个社会实现大同的关键因素,也表明了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是公有、为公、公正、公平。天下公有,这就是天子和百官不是世袭,而是由民选;为公,是指使用权力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公正、公平就是要求为政者在使用权力时要不偏不倚”。“大同梦”内涵中还有“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说的是“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友好和睦起来”,这也是合乎世界人民心愿的事情。[15],如此观之,世界成为具有“天下为公”、“协和万邦”要素的大同世界,确实是全球梦的重要内容。
(5)世界成为和谐世界。和平和谐是文明进步的另外一翼。世界要成为“和谐世界”,首先要成为和平的世界,没有战争的世界。在没有战争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地构建和谐社会。这和谐社会的含义有三;“一是社会关系和谐,二是和谐的社会关系稳定而可持续,三是周边社会关系和平稳定。虽然古今中外名目不同,和谐社会自古就是人类的梦想,无论是西方的千年王国和乌托邦,还是东方的大同之世和极乐世界,其实都是一种理想化的和谐社会。”[16]既然“自古就是人类的梦想”,将“和谐社会”的世界版“和谐世界”纳入“全球梦”,就是理所当然的事精了。
2.全球梦的性质
全球梦的性质有依据充足性、可以实现性、全球性、想像性、阶段性。
(1)依据充足性
“梦想”作为“幻想”,它的第一个规定是要“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在这个问题上,全球梦的依据是:第一、它以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目的一一自由为依据,指归在全体人类都能获得自由;第二、它以人类发展史中的文明进步为依据,指归在向前发展进步;第三、“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都是被不同时代的先进人们提出来的对于未来社会的展望。由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目的是自由,人类发展史中的不断文明进步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又是不同时代的先进人们提出来的,因此,它们作为依据是充足的,能够使人信服的。
(2)可以实现性
可以实现性与依据充足性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因为构成全球梦的依据是充足的,它就可以实现。说具体一点,构成全球梦的依据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所以总有一天会实现。再从全球梦中的“世界成为文明世界”的涵义来看,因为要让世界成为文明世界,人类就不断地追求文明进步,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成果,而让人类生生不息执着追求,而让我们认定‘沒有剥削和压迫、‘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换言之,‘自由人的联合体一一引者)能够实现。即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判断同样能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诚然,美国乃至所有西方国家高度尊重私权,但是,我们更应当从中看到,尊重私权并不是让某一方面的人群私欲膨胀,而是让所有人都遵守法规制度,以保证社会和谐有序而不会趋向极端个人主义”[17]。
(3)全球性
全球性说的是,全球梦是适合于全世界、整个地球的,不仅仅适合某一国、某一地区、某一民族。全球梦之所以具有全球性,在于“世界上许多核心价值(如“自由”“平等”、“文明”、“大同”、“和谐”等一一引者)原本就是人类共有的文明结晶,只是各个民族文明源流不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因而不会以同样的态度与标准接受下来,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并且最终都会走到一起来。”[18]
(4)想像性
想像性来自“梦想”、“幻想”涵义中的“对还沒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像”,“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笔者给全球梦下的定义“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与之相联的文明、大同、和谐已经在全球实现”,只是关于全球梦的概括说法。《礼记.礼运》中关于“大同”的描述,就充满了精彩的想像,如“人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相信讲到全球梦,人们知道了关于它的定义后,也会对它产生类似于《礼记.礼运》描述“大同”那样的精彩程度不同的想像。
(5)阶段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9]。习近平同志的话告诉我们,第一,现在我们说的“中国梦”,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梦”,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这个“中国梦”不是中华民族历来的终极梦想,而是近代以来产生,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即2049年)应该实现的“梦想”。换言之,现在所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到2049年这个历史阶段的中国梦。2049年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后的中国梦,又将是別有内涵别有样子的中国梦。显然,中国梦是有阶段性的。全球梦跟中国梦一样,也是有阶段性,能分出若干阶段来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与之相联的文明、大同、和谐在全球实现”是人类的终极追求、终极目标、终极梦想,在这个终极追求、目标、梦想实现之前,还有很多阶段性的全球梦。中共十八大报告认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俄共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讲过:“中国是通向公正世界的火车头。”[21]显而易见,“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公正世界”的成为现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历史阶段的全球梦。
四、全球梦与全球路的关系
全球梦与全球路之间存在着引导和制约的双重关系。我们先说引导关系,后说制约关系。
1.全球梦对于全球路的引导
(1)全球梦能对全球路起引导作用的原因
全球梦能对全球路起引导作用的原因有三。第一、“梦想”、幻想是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像”。想像的结果是希望“还沒有实现的事物”能够实现,这种“希望”就起着引导作用。全球夢作为人类的梦想、幻想,也是对“没有实现的事物”的想像,因而,也存在着“希望”和引导的问题。第二、笔者在前面讲过,自由是人类的重要目的,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性活动。自由对人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全球梦中成为自由人的内容能引导人们为追求自由而前行。第三、“世界成为文明世界”是全球梦的重要内容,而文明又是“人的自由秩序和秩序自由”,这么一来,世界成为文明世界,就使得全世界的人成为自由人,自由人又结成联合体快速成为事实。这也就是说,全球梦涵义中的“世界成为文明世界”,对于“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全球路来说,能起到极好的引导和促成作用。
(2)全球梦引导全球路的表现
全球梦引导全球路的表现至少有三。其一、通过涵义中的“世界成为文明世界”,引导“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全球路向前延伸。怎么引导?“世界成为文明世界”就像一面发光的旗帜竖在远方,人们就会被它的光辉形象所吸引,而朝着它迅跑,这么一来,走向文明进步的全球路就会迅速向前延伸。以下三种表现的说明都差别不多,笔者就只列提纲,不赘言了。其二、通过涵义中的“世界成为大同世界”,引导“不断走向共体大同”的全球路向前延伸。其三、通过涵义中的“世界成为和谐世界”,引导“不断走向和平和谐”的全球路向前延伸。
2.全球路对于全球梦的制约
全球路对全球梦起制约作用,实际上是对全球梦引导作用的制约。之所以能对全球梦的引导作用进行制约,在于全球路本身是由正反两种力量、因素构成的。“全球路是一条在与野蛮愚昧的斗争中,不断地走向文明进步;在与分散分裂的斗争中,不断地走向共体大同;在与战争纷乱的斗争中,不断地走向和平和谐的道路”[22]。文明进步与野蛮愚昧、共体大同与分散分裂、和平和谐与战争纷乱就是正负两种力量、因素。一旦正力量、因素占上风,全球梦的引导作用就会顺畅;反之,一旦负力量、因素占上风,全球梦的引导作用就会受到阻碍(当然,也可能适得其反,令全球梦更吸引人)。不管是顺畅,还是受阻碍,都是受到一定的制约。
当然,全球路的不断地走向文明进步,走向共体大同,走向和平和谐的特质决定了正力量、因素,总的说来是占上风的;相应地,全球梦的引导作用也会顺畅地起到。
关于全球梦的引导作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讲。有学者认为:“中国梦必须向个人接近,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有效对接,让老百姓产生质感,找到实现的途径。习近平主席将以徃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称做中国梦,目的之一应该是想通过放飞梦想而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倡导中国梦,需要进行大量的从制度到内容的系统设计,让梦想紧贴每一个中国人”[23]。这位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话启发了我们:全球梦也应该“向个人接近”,实现全球梦与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效对接,让老百姓产生质感,找到实现途径”,也要对全球梦进行系统设计,让全球梦紧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11][22]肖君和,试论“全球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17][18][23]公方彬.大思想:中国崛起的瓶颈与突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42,33-34,42,41.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71,551,1376,1049,1115.
[5][13]李延明.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道探索前进[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56-57,82-83.
[6]陈刚.马克思的自由观[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139.
[7][8][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56,46.
[10][12][14]苗元一.中囯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11,5-6,11.
[15]邵文辉.求大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11,23.
[16]中华文化书院.中华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3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4.
[2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文艺报,2012-11-19.
[21]胡晓光.中国是通向公正世界的火车头一一专访俄共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N]参考消息,2017-03-20.
(责任编辑:王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