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语言

2017-05-30马华灵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接收者种族主义肤色

马华灵

2009年11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报道:6岁白人女孩夏罗娜·高尔(Sharona Gower),边吃巧克力慕斯,边跟友人追逐嬉戏。她的脸上不慎粘上了巧克力。于是,一个11岁黑人女孩善意提醒道:“你的脸上有巧克力!”孰料,6岁女童天真地回答道:“你的脸上也有巧克力啊!”黑人女孩义愤填膺,于是报告了学校老师。老师把夏罗娜训斥了一顿,而且把这个事件定性为种族主义事件。而夏罗娜却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对此,夏罗娜的父亲尼克·高尔(Nick Gower)愤愤不平:“一个6岁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种族主义,然而却被贴上种族主义者的标签。政治正确绝对走火入魔了!”最终,学校自知小题大做,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为什么脱口而出的童言却被解读为别有用心的种族歧视呢?其原因是理解降格为误解。理解意味着,信息发出者编码了信息,而信息接收者按照信息发出者的方式解码了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还原。而误解意味着,信息发出者编码了信息,但是信息接收者没有按照信息发出者的方式解码信息,从而产生了信息误差。

理解与误解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信息发出者的编码过程与信息接收者的解码过程取决于他们各自的视域。所谓视域,就是构成我之所以为我、你之所以为你的各种背景性要素。例如,我们的性别、种族、肤色、语言、文化、教育、家庭、性取向、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编码过程就是信息发出者借助自身的各种背景性视域,把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加密的方式注入各种信息符号。而解码过程就是信息接收者借助自身的各种背景性视域,把被信息发出者加密了的信息符号还原为所要传递的信息。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出者的背景性视域的重合度越高,信息接收者解码信息发出者所传递之信息的准确度就越高,这样,理解就越是可能。反之误解就越是可能。易言之,视域的重合度和理解的可能性成正比,而视域的重合度和误解的可能性成反比。

基于此,本文把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互相重合的视域称为交集视域,而把双方互不重合的视域称为空集视域。因此,交集视域越多,理解的可能性越大,误解的可能性越小;反之,空集视域越多,理解的可能性越小,误解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在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空集视域使理解难以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使理解变得可能呢?其中一个补救措施就是同理心,亦即通过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从而增加交集视域的程度,并最终使理解成为可能。我不是女人,但是,如果我想象自己是女人,并从女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那么,我会怎么说,怎么做?我不是孩子,但是,如果我想象自己是孩子,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那么,我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想象进入对方的视域,我得以从对方的视角出发来理解对方。

在这个案例中,白人女孩夏罗娜是信息发出者,她所发出的信息符号是“你的脸上也有巧克力啊!”而她所要传达的信息就是黑人女孩的脸上有巧克力。从白人女孩的视角来看,她并不知道黑色是黑人女孩与生俱来的肤色,亦即黑色皮肤是白人女孩与黑人女孩之间的空集视域。因此,当她在编码她的信息时,她并没有把肤色的视域纳入信息符号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她误以为黑人女孩的黑色,不是因为其肤色,而是因为巧克力。于是,她善意提醒黑人女孩脸上也粘上了巧克力。

但是,从信息接收者黑人女孩的视角来看,黑色皮肤是黑人身份的象征,是黑人自我认同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调侃肤色,嘲弄的是人格尊严与身份象征。当她在解码白人女孩的信息符号之时,她把白人女孩所没有编码的肤色视域纳入了解码过程,于是,理解变成了误解。她知道黑色不是因为巧克力,而是因为其肤色。这样,白人女孩语言中的善意就转化为黑人女孩视域中的恶意。她误以为白人女孩在嘲笑她的肤色。于是,她报告了老师。

而黑人女孩报告老师后,信息传递开始了新一轮的编码和解码。黑人女孩把肤色的视域纳入了新一轮的编码过程,而老师也把肤色的视域纳入了新一轮的解码过程。这样,肤色就是黑人女孩和老师之间的交集视域。所以,老师和黑人女孩都误以为白人女孩在嘲笑黑人女孩的肤色。于是,老师把脱口而出的童言定性为别有用心的种族歧视。

而在白人女孩的父亲尼克看来,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童言无忌。尼克与其女儿在年龄上存在着空集视域。但是,尼克尝试进入其女儿的视角,站在女孩的立场上来思考女孩的语言。于是,他跟他女儿产生了交集视域。正是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他尝试剥离黑人女孩和老师在解码时所强加的种族符号,从而把其女儿的信息符号还原为没有种族符号的信息,因此,他理解她的女儿并不知道什么是种族主义,而这个事件也跟种族主义无关。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政治正确走火入魔了。

而学校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不是理解,而是误解。他们错误地解码了白人女孩没有纳入的种族符号,从而使童言无忌演变为种族主义事件。最终,他们尝试着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删除了种族符号,从而还原了白人女孩真实传递的信息,即白人女孩善意提醒黑人女孩脸上有巧克力。

因此,要理解語言所传递的信息,必须还原语言背后的视域,否则理解就会变成误解。如果说同样话的人不是孩子,而是成人,那么这样的事件就可能是种族主义事件。因为成人明确知晓什么是种族主义。然而,如果说同样话的人是一个从没见过黑人的外国成人,那么,这就未必是种族主义事件了。跟夏罗娜事件相反的是电影《相助》(The Help)中的片段。黑人女佣艾波琳所抚养的白人小孩反复问她为什么是黑人,而她一笑而过道:“因为我咖啡喝多了。”她知道,这是童真,不是嘲笑。

正是如此,防止政治正确走火入魔的恰当方式是,还原政治语言背后的视域,从而恰当地理解政治语言。

责任编辑:王 曦

猜你喜欢

接收者种族主义肤色
与种族主义作战的艺术家
正视美国种族主义历史需正视“种族”这一概念的起源 精读
基于SDN的组播安全机制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人的肤色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单粒子未知态的分级量子通信
肤色检测和Hu矩在安全帽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