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7-05-30张如鑫韩永强

职教通讯 2017年7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产业链

张如鑫 韩永强

摘 要: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面对产业链创新的新形势,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链建设仍然存在人才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高端人才比重偏小、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基于产业链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与产业创新方向一致的技术技能人才链,以为山西省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DJA140245)

作者简介:张如鑫,女,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韩永强,男,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7-0064-05

技术技能人才链是指可适用于特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技术技能人才规格,[1]横向上包括某一产业及与其相关产业所需要的一系列技术技能人才,纵向上包括某一产业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产业链是指以产品为对象,以某一产业为核心,与其衍生出的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产业依据特定关系而组成的链式组织。在横向上包括某一产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所构成的产业链条,在纵向上包括某一产业所涉及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产业的集合。

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产业链决定着技术技能人才链的发展方向。产业链的发展和调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规格,产业链第一次升级和创新也促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产业链延伸和发展提供支撑。首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是产业得以发展和调整的基础。其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链的层级结构是产业链升级和创新的关键,拥有更多素质高、层次高、自我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对产业创新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而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流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换言之,技术技能人才链层级的提高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山西省正面临资源型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新兴产业集群培育,都离不开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支撑。因此,着力打造与产业链发展战略方向相一致的技术技能人才链,是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基于产业链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链建设现状

(一)山西省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创新方向

从山西产业结构来看,目前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比较小,第二产业呈现稳中有降趋势,已经由2011年峰值59.1%下降2015年的40.7%。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则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15年占比达到53%。从全省产业链发展视角看,第一产业领域主要以低水平的种植、养殖和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产业,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依然是第一产业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在第二产业领域,全省围绕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焦化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所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受资源型经济顽疾的影响,过于强调产业链的起点,而忽视对产业链下游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山西省煤—焦—冶产业链领域,对冶炼产品的下游开发和利用不足,对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冶金产业的下游开发力度不够。[2] 在服务业领域,虽然山西省服务业空间布局正趋于合理,但是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规模还有待提高,产业集中度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亟需深度优化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正因如此,加快山西省产业链的创新升级,促进各级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是未来产业链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产业链创新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链建设取得的成绩

1.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储备能力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主要途径。当前,山西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養体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加强。2015年底,山西省技能人才总量已达到260万人,这与山西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密不可分。2005-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平均保持在57.6万人左右,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平均保持在27.2万人左右(见图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量基本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校生人数年均达到约30万人,这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10年来,仅各级职业院校累计培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就达到了280万人。

2.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山西省积极落实和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在全省范围内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力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数量的增长。2015年底,山西省高技能人才为70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约占7%。2016年,全省新增5万名高技能人才,[3]增幅达到7.1%。到2020年,全省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将达到30万人,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重点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分别达到40个和60个,这将为山西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山西省技术型人才队伍持续壮大。2014年,全省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量达到46万人,较2010 年增长了7.9%。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见图2)。在技术研发支持方面,近5年来,全省R&D经费投入基本稳定(见图3),这为技术人员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技术技能人才的产业创新贡献能力增强。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对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西省正处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产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显示,2012-2016年,全省年平均新登记科技成果376项,年平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2016年,全省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达到10 062项,较2015年增长约2%。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以2014年为例,当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4 723件,占全省同期专利申请量的30.1%,这表明山西省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正逐步增强。未来随着,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纵深推进,进一步强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产业创新能力,将仍是相当一段时期内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

二、影响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山西省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技能人才队伍产业创新贡献率的消积因素,破解这些难题,对促进打造基于产业链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链建设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经济发展步伐不协调

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是产业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人才基础,然而研究却发现,我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难以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以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作为观察指标,该指标由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速度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速度的比率来确定,比率越接近1,则表示供需协调性越好,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够满足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反之,则表示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供给与产业发展步伐不一致。2011-2015年数据显示,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跟不上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见表1),难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足量的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大军。

(二)技术技能人才在产业领域中配置不合理

当前,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协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储备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为考察指标,该指标由各级产业所涉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比重与相应产业构成比重之间的比率来表示,指标越接近1,则代表协调性越好;反之,则代表协调性越差。

对2010-2014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在第一产业领域,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第一产业的协调度值平均为1.48,高等技术技能人才中供给与第一产业的协调度均值为0.68,表明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够满足第一产业的基本需求,而第一产业领域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却相对短缺。在第二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严重滞后于产业需求。其中,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第二产业发展的协调度值平均为0.48,高等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这一比值平均为0.7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却严重饱和。其中,中等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第三产业的协调度值平均高达1.66,高等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平均比值也高达1.63。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不协调,势必导致一部分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而一部分企业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出现“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

(三)产业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仍然偏少

当前,山西省高技能人才总量仍然偏少,这不利于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15年底,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占全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7%,但仅占同期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的1.6%。同时,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占全省城镇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口总量的7.5%,低于同期全国9.8%的平均水平。此外,从山西省各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配置来看,随着全省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亟需更多的高技能农业人才作为支撑。在工业产业领域,伴随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发展,以及新興产业链建设的推进,通过在相关产业链配置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来促进产业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此外,尽管山西省服务产业就业人员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高素质的高端服务型人才的短缺,依然是影响全省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技术技能人才产业创新能力仍相对不足

作为创新创造活动的重要力量之一,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的产业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从2011-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来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见图4)。究其原因,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后劲不足关系密切。从同期有效发明专利数来看,虽然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2015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3 548家,其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23 749件,平均每家企业为7件。相比之下,山西同期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 731家,有效发明专利总数为4 468件,平均每家企业为1件,仅为北京同期平均水平的14.3%。此外,在现代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可见,提升全省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促进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策略

针对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基本要求,发展与山西省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结构,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形成与区域产业经济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完善技术技能人才链顶层设计

政府要积极加强宏观引导和顶层设计,着力完善市场与政府的双重调节机制,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储备,不断优化技术技能人才管理机制,给予技术技能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支持。要完善制度保障,提供经费支持,增强职业院校办学的市场活力,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行业产业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质量需求上的反馈作用,深化企业参与办学的主体地位,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密切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关系,推进两者协同创新步伐。

(二)围绕产业链发展要求,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现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发展的“三对接”。(1)招生规划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对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匹配。(2)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对接。人才培养单位要深入分析区域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要密切关注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动向,及时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为产业链输送所需的合格人才。(3)培养规格与区域产业人才质量需求对接。要积极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育机制,组建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着力探索基于产业发展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增强技术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

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要提高人才引进和安置费用,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来晋服务。要不断完善用人制度,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使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中能够脱颖而出。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其薪资报酬和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人才激励机制。要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制度,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帮助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四)根据转型发展需要,打造产业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链

以“技术技能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形成服务山西经济、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的技术创新人才链。根据山西省产业链发展的方向,重点打造与高端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领域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链,以多种方法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密切与产业结构的联系,最终形成符合山西省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要求的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秦虹.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教育科学,2013(5):77.

[2] 郭丕斌,等.“全产业链”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山西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165-166.

[3] 俞涛.山西省2016年新增5万名高技能人才[N].太原晚报,2016-03-04(09).

[责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