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探究
2017-05-30孙爱晶陈怡君石晓娟
孙爱晶 陈怡君 石晓娟
摘 要:成果导向教育(OBE)作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所关注和实践,构建基于OBE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总结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OBE;培养目标;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033-02
Abstract: As the core idea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 is being adopted and implemented by more and more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OBE-based evalua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rationality and achievement of training objectives should be evaluated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should be summed u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training effectively.
Keywords: OBE; training objectives; evaluation system
一、概述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最终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再将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1]。OBE在1981年由美国教育家Spady等人率先提出,并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此后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高等教育的正确方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理念。随着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在我国已经拉开,OBE作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围绕OBE的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也随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高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是来源于外部需求和学校的内部需求,外部需求包括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质量追求。按照OBE理念的要求,培养目标要具有公开性,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专业要有具体的措施、渠道和方法向教师、在校学生、校友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就需要通过教师、校友、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等的反馈信息,从而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并给出持续改进的具体建议。
二、培养目标评价体系构建
(一)明确培养目标评价的目的
一是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之本,评价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内涵是否合理极其重要;二是根据合理性评价的结果,结合各种发展变化,适当调整培养目标,或者通过达成度评价发现不足之处,调整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三是通过持续改进,促进专业不断使学生/家长、企业和工业界、政府和社会满意。
(二)制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制度
专业应有培养目标定期(一般3-4年)修订的相关制度,在培养目标修订之前,组织实施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的评价,成立以专业教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小组,对毕业生、校友、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征询意见,经充分讨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修订稿,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呈报学校审查,学校批准后经教务处发布实施。
(三)确定培养目标评价的依据
一是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依据。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即是指目标期望与需求期望的吻合度,培养目标应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即:学校发展对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学校定位)、校友主流职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校友反馈意见)、应届生的职业期待与目标期待的吻合度(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对人才发展潜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需求(用人单位反馈,含教师),具有主观性和预期性。二是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依据。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是指目标期望与校友表现的吻合度,即:校友的主流职业领域、校友的主要工作性质和工作成就、校友的薪资水平和岗位角色或职称、用人单位对校友的评价(能力的认可度,职场竞争力),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
(四)完善培养目标评价反馈机制
培养目标评价反馈机制应包括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成立由学院就业和教务人员组成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小组,通过走访、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汇总,形成报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就报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学院领导班子就报告和有关问题,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落实方案,有教学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具体的执行落实。
三、培养目标评价体系的应用
西安邮电大学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领域。学校在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以OBE理念为指导,认真做好培养目标修订的环节。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培养方案一起修订。修订培养方案时由学校教务处提出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养方案构成与学时学分要求、各类课程安排的具体意见等,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责任人的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统筹本学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作为特邀委员。各本科专业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可按学院特色分设专业方向。修订过程中应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各专业要注意调研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需求,至少聘请1位用人单位专家参与修订培养方案,就调研情况、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支持条件等听取意见和建议。
对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专项评价和修订。如在我校通信工程专业2016级培养目标修订中,多次召开相关研讨会征求教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意见,详细解释培养目标的形成过程和内涵,以评估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专业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对专业毕业生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征询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意见和建议。利用调查意见表,对2016届应届毕业生以及毕业5年以上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衡量和评估。采取深入学生就业单位调研、与学生就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座谈、教师去企业进行课题合作时调研等方式,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状态,建立了统一的企业对专业毕业生及培养目标的问卷调查表,通过用人单位反馈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以及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意见和建议。关注行业内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反映到培养目标的制订和修改工作中。另外利用校友会、媒体信息平台等资源反映社会对专业学生能力的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在本次征求专业教师意见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认真听课,参与实践环节的能力比较弱,从而影响学生毕业能力达成。经讨论一致认为各课程应该改革考核模式,加强实践环节考核,要求专业各类课程应该有设计报告和实验环节,要弱化只以知识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强化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环节,在新的教学大纲中要落实加大设计和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提出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用人单位、毕业生和企业专家的反馈信息都肯定了专业学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但是对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终身学习意识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这样才能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企业对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希望有进一步提高。
根据反馈的问题,该专业重新修订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表述更清晰,突出了对创新的要求,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通识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热情;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科研立项、论文、开放实验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将互联网+教育体现在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选择试点课程,探索翻转课堂及MOOCs等在线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加强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科学化、合理化、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通过加强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加强新生研讨课建设。要求学科领域知名教授面向一年级本科新生开设一门新生课,内容包括:学科前沿、行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结构等。加强个性培养,落实素质拓展8学分实施办法。发挥学校学科和科研优势,课内外相结合、强化实践创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实施个性化培养。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全面自主创新的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理念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目前在国内的实施刚刚开始起步,积极探索OBE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秋凤,李洪侠,沈杨.基于OBE视角的高等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05):97-100.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