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
2017-05-30景晶
景晶
摘 要:在普通本科高校逐渐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聘用校外导师参与课堂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实习基地建设及培训,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高校可通过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
关键词:应用型;行政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001-04
Abstract: Since the gener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type,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e administration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can be achieved by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employing off-campus mentor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encourag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on the practice bases, strengthening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so 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set up the goal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improve the assess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deepen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the like, to create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Keywords: application oriented; administration;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team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与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由来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指出,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要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2014年5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实质
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大致有“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能力”说、“双层次”说、“双融合”说、“叠加”说、“特定”说等多种阐释。“双职称”说认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教师系列和职业技术专业方面的职称。“双证书”说,认为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证书的同时还需要有行业方面的技能证书。“双素质(能力)”说从能力方面强调,指出:“双师型”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以及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的能力。“疊加”说(双师=双证+双能)认为:“双证”和双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综合各方定义来看,笔者在本文中采用的概念内涵为,“双师型”教师应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双师素质(能力)和双师结构。
从双师素质来讲,“双师型”教师要求同时具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实践技能较强;与企业的技术人才相比,他们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教学能力突出。从双师结构来讲,“双师型”教师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在本文中,“双师型”教师不仅包含双师素质的含义,也包含双师结构的含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重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近年来,我国不断寻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都直接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相关联。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成为了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方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教育结构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修改高校设置标准,既鼓励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制订应用型高校标准,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进行第三方特别是需求方评价。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等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遴选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试点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试点期为4年。经过筛选,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遴选结果的公示》,广东金融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首批14所普通本科高校拟试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要打破以往以学科逻辑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思维定式,建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要转型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也会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
对于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张玉磊指出,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等,并未形成富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严重地制约了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1]邓雪琳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研究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理论传授的课程比重大,应用型、实践课程安排的比重小,这不利于帮助学生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力和技能,从而适应社会需求。[2]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集中在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较弱,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理念等方面进行改变,而做出这些改变,必然需要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关键。通过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够利用“双师型”教师的双重能力,开设一些具有实践导向的课程;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促使学生将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通过引进或者外聘校外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行业特点、行业需求以及掌握行业技能。
三、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为了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很多高校往往会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构建“校企共同体”来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共同体”一般是指由政府的政策推动,政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桥梁,高等院校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企业公司等以协议形式建设的一种利益实体。[3]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不仅仅包括营利性企业,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就业方向,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应该还包括非营利企业,比如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组织等,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广东省社会工作实务工作的开展,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在实习实践等校企合作项目上往往选择与一些非营利社会组织、NGO组织等进行合作。
2014年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与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双方在理论教学、实习实践、专业培训、就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博睿”)成立于2009年1月,是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其在运营过程中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为有需要的地区和人群提供优质的社工服务。目前博睿的服务领域有: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离婚辅导服务、残疾人服务、企业服务、司法服务、信访服务、禁毒服务、社会组织培育以及培训服务。在促进行政管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实践方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与博睿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大举措。
(一)聘用校外导师教学,提升学生对实务能力的掌握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特色明显的学科方向,对教师的专业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技能,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中,采用了聘用部分校外社会工作机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的形式。其中主要聘用了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以下是举例2014年我校聘用博睿的专业人员的授课情况。
表1 2014年我校聘用博睿的专业人员授课情况
首先,通过聘用博睿社会工作中心的骨干和一线社工给学生面对面授课,使学生能够从一线社会工作人员的视角去感触专业的发展、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在教授课程过程中,校外导师往往结合中心开展的社工项目、实际案例分析等来讲解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这样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好的运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之中。其次,校外导师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到实习实践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专业实习途径。自2014年5月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以来,博睿以培养未来的社会工作者为目的,一直为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专业见习、课程实践实习机会,累计接受学生实习多达100多人次,同时机构积极接纳学生进行课程实践,为学生分配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实习机制。最后,对于校外导师而言,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校外导师也只有了解大学生对社会工作的看法、认知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疑惑,通过教学获得的反思和提升也能够促进实务工作的开展,所以对校外导师而言,授课过程也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
这种聘用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方式,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益的。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能够完善企业的员工培训和人才储备,提升企业的技术服务水平。对于学校来说,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升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学习效果,更好的促进专业建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使得校企资源得以整合和利用,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专职教师参与实习基地项目服务过程,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
在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与博睿社会工作中心的合作过程中,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也是重点,具体形式为,博睿邀请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方向专业教师作为机构的专业顾问、观察员等,参与到中心社会工作项目开展、实施以及评估过程中。据博睿社会工作中心人员介绍道,他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会邀请专业教师作为活动的“观察者”和“评估者”。通过参与观察社会工作开展活动情况、社会工作服务社区情况等,既能加深专业教师对社会工作实务的认知,同时专业教师作为“评估者”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发现和探讨一些实务领域中的问题。
在对教师的教学管理上,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也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安排相关教师深入到社会服务组织中获取社会工作实务的服务形式和服务过程,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在课程的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毕业实习等质量标准上,我校也经常争取一些企业、社会组织等的看法和建议,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注重教师队伍“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和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除了可以聘用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对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些专业相关技能水平。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在教师能力建设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往往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同时要求具有一些行政管理相关的专业技能,比如社会调查分析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心理咨询能力等,教师队伍中不乏有人力资源管理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的人,大大丰富完善了我校行政管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以下是我校部分专兼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专业技能与授课情况。(如表2所示)
(四)建立校企联动机制,深化“双师共育”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对于高职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对“双师”教师的培养机制问题,因此,“双师共育”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3]。传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专业教师简单地进入合作企业兼职锻炼或承担岗位工作,或是专业教学上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而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就需要在校企共同体视阈下,建立在双方共同需求基础上的“双师共育”模式,真正实现师资共建,资源共享。
我校在与博睿等社会组织合作过程中,双方就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一方面,专业教师到博睿进行实践性学习交流,通过与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零距离接触,理解社会工作文化和实务发展,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作为社会服务组织,博睿也因此吸纳了我校大量的实习生参与服务项目的实施以及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聘用博睿社会中心的优秀社工人员到学校任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完善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专业实践教师紧缺的问题,提高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行政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营造“双师”素质形成环境
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宽基础、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宽基础”就是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通才”教育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模块”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是为核心,使学生具有符合市场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具体做法可以建立一个基础模块和几个方向模块(社会调研和统计分析模块、基础写作模块、企事业管理方向模块、公务员考试方向模块等)。
在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必然会对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也能够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成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自我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緊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然需要加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能力、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在教师的选拔、聘用、培训以及晋升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比如招聘时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证书,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在岗教师脱产或者定期下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到实习基地学习等,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知识培训课程,鼓励专业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到相关机构进行实践等,实现知识更新和能力拓展。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体制
要让“双师型”教师既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定位目标,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还需要从政策上以及激励体制上进行扶植和鼓励。
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职称评审制度尤为关键,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审制度和要求应该区别于一般教师,比如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评审应该体现“双师”特色,既注重理论研究能力,又要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研究能力,不过分要求“双师型”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在考核方面,考虑到“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特点,可以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绩效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挂钩,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另外,在激励体制方面,可以设置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动力,比如对于具有“双证”职称的教师,在聘任时可以高聘一级,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待遇;可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保障。如通过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倾斜;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工作室等,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善教师的工作成长环境,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和技术创新条件。
(三)深化校企合作,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协同参与。作为政府来讲,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发挥校企共同体机制优势,以“提升专业建设、促进实习就业”为目标,将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机制有机联系起来,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师去企业实践方案,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合作研发、参与技术革新,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高校和企业可以依托产业项目,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将企业的理念与实际与高校教学理念模式相结合,实现项目的共同开发,教学课程的共同开发,以及实习基地共建,动员实习基地面向专业学生和教师开放,为教师实践、学生实习创造良好实训条件。[4]
参考文献
[1]张玉磊.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应用型导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3(03).
[2]邓雪林.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反思[J].高教论坛,2011(12).
[3]叶鉴铭.校企共赢我们在路上——校企共同体实践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4]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