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逗年

2017-05-27段奇清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年俗豆皮水痘

段奇清

冬月尾,腊月初,外地一些匠人便纷纷进入村子,可以说,是这些手艺人加浓了家乡年的气氛,或者说,年借了他们肩头担子“吱吱呀呀”的歌谣来到孩子们的心间。和着歌谣节拍来到村子里的,有做棉絮的弹匠,制作银饰和铜器的银匠铜匠……不过这些似乎离孩子们远了些。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数修笼匠,这些人是来为村人们修理蒸笼的。这就意味着大人们要蒸豆糕——“逗年”的大幕也就徐徐拉开了。

用豆子最多的是打豆腐,说的是打“年豆腐”,其实打出的豆腐过年用不了多少,最多也不过是加了细碎的猪肉做几碗豆腐圆子,以祝福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在家乡,豆腐主要的用途是做霉豆腐,做好后用罐子装上,那可是乡人们来年一年下饭的美味。还有豆渣,团成团,霉好后,切成条,晒干,有客人来,加上清水,用罐子煨了,也会让孩子们馋得直流口水。

豆子的用途还有做豆皮,做好的豆皮切成条,晒干后,放锅里煮,煮好的豆皮和汤和水的,再往里面加上一些炒米,香喷喷,非常可口。还有就是将豆子炒熟,与炒米,炒熟了的芝麻,及麦芽糖混合了,做成糕片,会让乡人们香甜上好几个月。

关于豆子,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洗豆”。这当然不是制作豆制品时,将豆子洗干净了,加水,泡胀,便于磨豆加工。这里的“洗豆”其实应该叫“洗痘”。

因为孩子们出水痘多在冬天,一到了腊月初,家中有得了水痘已痊愈的孩子,便要举行一个仪式——洗痘。由于医学进步,上世纪70年代虽说出水痘的孩子不是太多了,但这一习俗依然沿袭了下来。

由于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旦谁家的孩子得了水痘,就得告诉乡亲们,让他们的孩子不要再到自己家来玩。患了病的孩子会被隔离在家中,从卫生所抓一些祛毒清热的茅根之类的中草药来,煎后服下。有条件的话,能磨一些羚角,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效果更佳。

一进腊月,要办年食货了,“洗痘”的仪式就可以进行了。这时出水痘已痊愈的孩子的父母会告诉乡亲们,定于腊月初的某日某时举行洗痘仪式。当天,在病愈孩子家的大门口,把孩子穿过的衣服和床上的用品全都挂在阳光下,甚至睡过的床也放到太阳下晒。说的是纳阳光的灵气,其实是通过太阳消毒。

此时,村里的孩子们都来了,孩子们还会看到太阳下放有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浅沿笸箩,笸箩里面还有一个小凳子,要举行仪式的孩子就坐在凳子上,头上顶一个铁制的茶盘,父亲或母亲高举起盛有炒熟了的豆子的畚箕,缓缓倒在孩子头顶上的铁盘中,豆子叮叮当当溅撒开来,来参加洗逗仪式的其他孩子便嬉笑着开始哄抢,一把把装进口袋里,在今后几天里他们要好好享受一番。

孩子们追逐的也许是一份热闹,一份快乐,一份口福。但在大人们眼中,吃了“洗豆”,孩子就洗去了日后的一切病痛。大人们还将孩子带回去的“洗豆”,或者说“喜豆”放进用来打豆腐、煎豆皮的豆子中去,就可祛除一家人来年的一切厄难。

洗痘儀式也是患病的孩子的家长向村人们宣告:他们家的孩子已经痊愈,可以和他(她)玩耍,不用担心被传染了。相比其他祈盼祝福,这一点更具现实意义,也彰显了乡人们一颗善良美好的心。

说过年美好,而最让人难忘的是乡人们在年俗上显示出的一颗美善的心,它温暖快乐着年俗,也喜庆和温暖着人们关于童年的记忆!

(选自《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灵犀一点

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被继承下来的传统年俗已所剩无几,所以才让“逗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吧!打豆腐、蒸豆糕、“洗豆”驱病,这些并不耀眼的习俗里却透着浓浓的淳朴的年味儿,温暖人心,让人不禁心生向往。朴实的文字却打动人心,这份淳朴与温暖,值得被珍藏。

【王志加/供稿】

猜你喜欢

年俗豆皮水痘
生水痘真难受
金庸最爱:武汉三鲜豆皮
爸爸得了水痘的时候
依托年俗学数学 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
富强、文明:年俗变迁的主旋律
妈妈家的豆皮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大学毕业生乐做“豆皮西施”
水痘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