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2017-05-10苏娅倩
苏娅倩
摘要:春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围绕春节所展开的一系列年俗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年俗变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青少年作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力军,如何利用春节这一契机,接受年俗教育,了解年俗背后的来源和历史,让年俗在孩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年俗变淡的必然性、年俗教育的重要性、年俗教育需要言传身教并举三个方面来阐述年俗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年俗教育;传承
莫言在《过去的年》中说过:“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的确,小时候过年,祈盼的是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如今,当这些都变成平常事以后,人们就越发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不可否认,“年味儿”的变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在的人们对传统信仰的缺失,人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找不到释放的载体和表达方式。然而,年来了人们依旧在过,而且年复一年,说明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它新的希望,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意义和教化意义。过年之于孩子尤为如此,如何利用春节过年这一契机,让孩子接受年俗教育,让孩子了解年俗背后的来源和历史,让年俗在孩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则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年俗变淡有一定必然性
(1)传统年俗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其性质与形式都是为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所服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习俗也因之变化。如今,春联、窗花随处可买,不再需要亲手去写去剪;爆竹一响,PM2.5爆表,鞭炮也要限时销售燃放;就连拜年红包也被“互联网+”的新形式赋予了新的娱乐精神,成为“新年俗”的杰出代表。年俗賴以存在的精神基础和社会土壤逐渐丧失,老传统便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年俗的日益转变,虽然竭力试图维系中国年“团圆、快乐、喜庆、祝福、憧憬”的味道,但却遗失了传统中国年的底色。
(2)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很多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缺乏兴趣,对年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知之甚少。
(3)以往中国传统的济济一堂、热热闹闹的家族生活被三口之家、五口之家等家庭模式取代,邻里间的迎来送往也逐渐被冷落,加之互联网革新了人际交往模式,网络拜年让足不出户传情达意成为多数人首选。人与人情感的隔离,尤其是靠言传身教传承的年俗也就丧失了传播的可能。
二、年俗教育的重要性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等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其他任何节日或习俗所无法企及和替代的。因此,让人们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知道过年的风俗,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尤为重要。
1.年俗教育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春节是年俗文化的盛宴,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虽然古老,但却处处展示出最红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与精髓。在春节,各类民俗都潜藏着无与伦比的传统文化魅力,利用年俗教育契机,找准和突出年俗精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培养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发展历程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体现。
2.年俗教育有利于促进互动交流能力的提高
如今,中国的小家庭比例日益提高,大部分孩子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缺乏合作能力,容易被孤立冷落,其归属感、自尊心等心理需求有所缺失。引导孩子参与和体验一些年俗教育活动,例如:一起打扫房间、采办年货、贴春联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交流协作的快乐,有利于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3.年俗教育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激发
创新思维是一种敢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每一项年俗活动都是新鲜的,鼓励孩子参与体验剪窗花、捏面人、包饺子、滚汤圆等年俗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活跃思维,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会促进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年俗教育需言传更需身教
1.通过绘本和歌曲等了解年俗知识
现在的年轻家长经常感叹,年俗的知识储备真是少的可怜,当准备和孩子去讲述春节的那些习俗时,才发现自己了解的太少了。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充满中国年俗的绘本、故事书、连环画来了解;也可以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贺年歌曲,比如《财神来到我家门》、《恭喜恭喜恭喜你》等,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2.通过恢复和重建年俗仪式来渗透年俗文化
在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年轻父母对传统年俗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尤其是韩国人,他们认为过新年一些优雅而繁琐的仪式,是传承东方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强化家族凝聚力,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契机。利用春节契机恢复和重建年俗仪式,如祭灶、守岁、杀年猪、庙会祭祀等等,强化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恢复年俗仪式的庄重,年俗才有可能回归。
3.通过参与体验来感受年俗魅力
相对于简单的说教,在年俗活动中实现参与和体验,更易于增强对传统年俗的认知,也会使年味儿体会得更真切。比如让孩子学着剪窗花、剪十二生肖;爱好书法的孩子可以写春联和福字;临近正月十五,可以让孩子参与制作灯谜和元宵;带孩子逛庙会、看花灯,一边看、一边讲,一边买一些年俗味道比较浓的实物,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进一步开阔眼界,了解年俗知识。只有亲身经历了印象才最深刻,年俗的文化内涵才能体会的更深刻,留存的记忆才能更长久。
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表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早已无意识地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成为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年俗教育作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帮助孩子潜移默化地储备年俗知识,在参与体验、寓教于乐中玩转年俗不失为妙计良方,对于其丰富知识、完善心智、培养情趣、塑造人格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