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调查与策略

2017-05-26邱策立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低段学生

邱策立

【摘 要】对于课前预习,很多数学老师都没有特别注重,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他们普遍认为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多,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不强,所以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即使偶尔让他们进行预习,也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本校及周边两所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低段学生;数学课前预习;预习方法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1. 教师预习观念薄弱

从表1可以看出,经常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教师没有一个,偶尔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老师只占20%,从来没有布置预习作业的教师占80%。他们普遍认为低段数学知识难度不大,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再说低段学生识字量不多,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又不强,所以让他们进行课前预习也没有实际效果。

2. 学生缺乏预习能力

抽查的一、二年级共185名学生,从统计图2可以看出,57.3%的学生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上的例题,走马观花地浏览一番就算完成了任务。26.4%的学生认为预习时的关键是做一下例题后面“做一做”的题目。

从统计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数学预习作业关注度不够,甚至没有关注。他们认为预习作业就是看一下数学书,即使不看也没有关系,反正老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都会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他们对一些书面作业都会进行认真检查,但是对于预习作业则认为只是签一个字就可以了。

二、措施与建议

(一)教给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很多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会说“回去把课文预习一下”,但是并没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小学低段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根本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1. 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通过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概念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①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②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③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在预习直角、锐角、钝角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三种角进行对比,明确概念,再画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角。

2. 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1)看懂例题。以二年级上册《进位加》为例,可以让学生这样进行预习:让学生先结合主题图和里面的文字信息列出算式,再试着自己根据这部分旧知识尝试解决。如学生会利用小棒来理解算式,从个位开始算起,满十向前进一,再让学生结合書上的例子,看清楚解题过程,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疑惑要积极开动脑筋,善于提出疑问。

(2)尝试练习。对例题理解后,再让学生解决“做一做”中的练习,由此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3. 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并回忆和巩固以前学过的一些旧知。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很自然地就会准备好不同长度的尺子,并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测量不同的物体,在个人力量有限的环境中,会采取与同伴和父母合作的方式去测量较大的物体长度,经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会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二)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体验预习的快乐

在教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发挥预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的预习方案,让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预习。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①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②学会比较:平移跟旋转有什么区别?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表述吗?

③能试着去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吗?

从第二天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因为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预习,都能很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方法去交流和感受,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飞扬,灵感迸发,享受到了预习带来的快乐。

(三)内化预习行为,提升预习需求

要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课前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老师也应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预习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家庭作业,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1. 课堂反馈形式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课时《十几减9》。这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感受到多种不同方法的异同,并重点学会和感知破十法的优势。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由于在幼儿园老师和父母都进行过教学,很多孩子都会进行计算,但是他们对方法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留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①计算14-9,16-9,18-9。

②你是怎么计算这些算式的?能说出你的方法吗?

③将你的方法和书本上的方法进行比较,你感觉哪种方法更好呢?

第二天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昨天的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让学生交流预习心得和困惑。学生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前预习不能流于形式,需要认真踏实地去完成。

2. 课后交流形式

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反馈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平时的检查中,可以让组长对该组同学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可以通过书面的预习作业检查,还可以通过当场提问等形式进行反馈,对完成质量好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和肯定。教师在空余时间,也可以随时抽取一些学生进行课后反馈,通过这样的一种交流形式,能更大范围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在反馈时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用通过预习得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也为课堂新知的学习做一些铺垫。真正让课前预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低段学生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
规范 合理 协同
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开展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探讨
优化语文预习设计,实现课堂效率提高
预习笔记在高中数学中的微研究
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图形谱教学培养低段学生音准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