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预习设计,实现课堂效率提高

2016-10-12高秀丽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

高秀丽

摘 要: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作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预习的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关键词: 语文预习 题目形式 预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即“预习—讨论—历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历练”则以课外为主。由此可见,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思想上没有重视这一环节,备课中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材教法上,淡化预习作业。教师重视不够,学生自然受影响,以致在语文教学中,预习作业设计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预习多以题目形式出现,但缺少预习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容易导致学生以解决问题代替预习,认为预习就是找出问题的答案,达不到预习的效果。笔者认为应积极采取如下对策:

一、方法指引——事半功倍

英国数学家贝尔特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由此可见,方法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预习作业同样需要方法的指引。初中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但很难准确地独自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预习作业可以采用学案形式,从四个方面入手:通读、查阅、勾画和点评。学生刚接触课文,首先养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中做实“读”这个环节。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勾画课文语言优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让你产生有疑问的地方,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索,寻找答案并做好记录。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试着对课文结构、语言特点进行初步的欣赏揣摩,写一写读后感悟。

二、目标学情——追本溯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和展开的。预习作业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布置合理的预习作业,预习作业设计的质量也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写的作品,在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点,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不同的语言运用和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与教学目标应紧密结合,根据不同课文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

如学习《创造学思想录》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预习作业:你所知道的创造发明家有哪些?他们有哪些发明?你觉得他们与常人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吗?你认为创造发明需要哪些条件?前两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想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改良蒸汽机等,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后两个问题难度稍大,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较强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语文水平低一些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困难。预习作业的布置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挥各自的潜力,基础好一点的能“吃得饱”,基础弱一点的能“消化了”,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多元形式——精彩纷呈

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预习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预习作业的布置不能拘泥于课文学习内容,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应当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一双手》一文中,描写张迎善的“天下第一奇手”,塑造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劳动者这一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本文是一篇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文章,学生与实际生活接触比较多,此类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农民,我让学生回家认真观察父母的手,并写一段话,以此作为预习作业。全班学生都较好地完成预习作业,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妈妈的手瘦骨嶙峋,骨节突出,像老树根。尤其是右手的小拇指,特别弯曲,骨节也特别地突出,我知道那是做鞋子做的。”观察得仔细,写得非常感人。预习作业不应局限于单一枯燥的教材,而应让预习作业走向生活,作业设计灵活而变得形式多样。

四、思想教育——融入渗透

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者相比,育人更重要,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入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一定要适时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文章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或深邃的哲理。如学习《享受生活》一文,本文教学的归结点就是要让学生从海伦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做热爱生活的人。我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从海伦的思想境界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试结合海伦的生平事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发。通过预习作业,学生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借鉴写作技巧,更要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受到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湖北大学出版社,1999.

[2]周朝德.浅谈初中语文预习.科教文汇,2008(8).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
开展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探讨
让有效预习成为学习英语的阶梯
语文课前预习方法的探究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