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意义

2017-05-26何月燕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区域活动幼儿

何月燕

【摘 要】区域自选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以物化的操作实现教师的解放,使教师可以集中进行个别指导。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和运用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禅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作为语言领域领衔示范幼儿园,通过区域自选活动努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每一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起到很好的示范和领头作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口语表达;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一重要指导,打破传统的教育环境空间布置格局,突出区域活动的重要地位。在区域活动的实践中,我园对怎样利用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环境组织教育活动进行了研究探索。实践表明,区域活动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

开展幼儿区域活动,首先就需要考虑活动区的环境、条件的创设问题。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创设一个能让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的自主性的活动空间,使幼儿勇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师幼共同合作,采用固定和灵活相结合的设置,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活动区,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利用课室空间和墙壁展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手工制作品。例如在组织“快乐小厨神”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在家扮演小厨师的照片;在作品画袋装上小朋友画的餐具;在作品展览区摆放小朋友制作的饺子、汤圆、包子;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餐具图片和厨师人物挂画;在活动室一角设计一个小厨房,将各种餐具、食物投放进去……总之,在活动室里,将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根据季节、主题活动的变化,引导孩子们主动地配合变化布置周围的环境,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这些活动既为幼儿的口语表达提供良好机会,又极大限度调动幼儿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口语表达发展的需要

幼儿认识事物多数依赖的是直接经验,他们喜欢动手接触材料,所以我们需要在各个区域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结构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区域的创设要考虑幼儿的个性差异,区域设置要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较强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幼儿的发展是不同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也存在能力上的差异,所以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状况,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积极探索的愿望和机会,并使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获得自信。如在泥工区,引导孩子做小兔、花、杯子等;在数学区提供的珠子,孔有大有小,颜色多种多样,数量有多有少,可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信息,通过语言交流和其他方式,向周围人和同伴表达、传递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感受,告知观察的结果,提出疑问、抒发愉悦和惊奇的情感,评价他人的探索结果……在语言区设置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指偶、录音等材料,让幼儿听了录音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如从“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中培养幼儿自我创造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合作的能力。在故事表演中通过模仿人物语言、表情,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三、轻松愉快的区域活动,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不断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

1. 让孩子想说

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在区域活动时积极讲述、发言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表达。

2. 让孩子敢说

有些幼儿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自我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自由交谈”、“角色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所学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表演与表达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从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会说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将话说好,也就是把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生动、讲贴切,为孩子树立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自信心。

四、通过和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中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 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

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如关于“我最喜爱的蔬菜”的综合游戏,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可以经常接触到,可以通过外形、颜色、味道、烹调方法、美术手工制作等方式将蔬菜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更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围绕活动情节的主要内容确定谈话的主题

各活动区之间应是相互开放联系的,以方便幼儿出入及各区间的交流。例如在开展“车子叭叭叭”单元主题活动中,利用设置的“公路”,将“住宅小区”、“超市”、“停车场”、“娃娃家”、“公共汽车”多个游戏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大游戏。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极高,同伴间的交往率大大加强,让幼儿在观察、想象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以此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在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五、充分利用區域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1.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既可以在幼儿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又可以利用活动区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区域活动可增加教师接触幼儿的机会,教师参与某个区域活动时先后参加几个小组的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幼儿能感受教师的关注,同时也增加教师因材施教的机会。

2. 师幼平等对话的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在与幼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把他们当成谈话的主体,教师则主要发挥组织、参与、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教师要时刻把幼儿放在说话的主体位置。教师要融入幼儿说话的情景,就必须先拉近和幼儿的距离,通常情况下,教师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可能成为维系幼儿情感亲近的纽带,比如在和幼儿说话的时候,最好是蹲下身来,可以握着幼儿的小手,轻挠他的脑袋,最重要的是投以真诚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到亲切和平等。这样,幼儿自然也会对教师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自然会把平时不敢说出的话主动向老师表达;同时,教师要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主动地参与或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在嬉戏中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敬畏心理。

参考文献

[1]伊莉莎白·琼斯、格雷琴·瑞诺兹著,陶英琪译.小游戏大学问: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梅子涵.一辈子的书[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7.

[3]徐萍.幼儿区角活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区域活动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