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探究
2017-05-25王典雅陈辛
王典雅 陈辛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可行性,提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内容上,应对教材章节进行整合,重点强化突出与职业素质培养相关的部分;在教学方法上,应进一步加强主体性实践教学,在主体性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在考核方法上,应构建体现职业素质培养多元性、全程式的考核模式。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职业素质 培养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40-02
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它主要包括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理念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求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正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质需要靠后天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够获得。职业素质决定着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成败得失,是一个人能否在个人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当前部分高职学生虽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过设想,但是这种规划也仅仅局限于所学专业内容,并没有真正为自己树立一个职业素质的目标,更不用说为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而做好规划和打算。有调查表明,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只是一知半解,不积极了解就业信息,很多学生仅限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讲有关内容,不积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甚至听从一些人对未来专业职业的误导,从而导致错失在学校中培养自已职业素质的大好机会。
就业能力也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获得工作的能力较差、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由于职业意识淡薄,高职学生在学校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没有正确分析自己在职业素质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导致不能合理地将自己与适合的单位和岗位定位联系,找工作不断受挫。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走向职场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环境,缺乏职业道德修养,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导致跳槽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也使得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上来看,它与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有着统一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有三门课程,一门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一门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还有一门形势与政策课。“基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这些内容都与职业素质息息相关。“概论课”则为学生系统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大学生,要学会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要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勇往直前的高尚品格,这恰恰也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则更是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平台,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也离不开紧跟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脚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向着最好的自己发展,鞭策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这也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的一个优势。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一致。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有很多内容,包括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社会交往与适应素质,等等。显然,这些培养目标都是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当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是培育英才的必由之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进行的德育行进在这条必由之路的最前方。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对策
(一)在教学内容上,对教材章节进行整合,重点强化突出与职业素质培养相关的部分。根据高职院校培养职业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各教学团队,应当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延伸,将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和目标更加明确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板块当中。以“基础课”为例,可以将课程设计为五大模块:“适应高职生活模块”“理想与价值模块”“爱国主义精神模块”“道德模块”“法律模块”。在理想与价值模块中,着重与学生共同讨论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模块中,将学生如何从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爱国主义作为重要探讨和学习的内容;道德模块中,有关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是本模块的重心;在法律模块中,重点突出有关劳动法以及各种职业法律法规的内容。而“概论课”,亦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将教学内容根据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进行整合。这样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会以服务学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为主线,把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充满兴趣的职业素质培养内容,从而使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备显著的职业特色。
(二)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加强主体性实践教学,在主体性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在主體性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能够建设自我的鲜明个性,能够积极寻求把握人生方向的方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性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个主体性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收集最新的职业素质培养相关案例,交与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每天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带有职业性质的时事热点;创设职场模拟情境,让学生充当场景主角,真切感受职业人将面对的问题,审视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职业专题演讲、组织剧场表演或是朗诵、辩论比赛等各种实践活动。这些围绕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性实践教学方案,必然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同时也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考核方法上,构建体现职业素质培养多元性、全程式的考核模式。要将职业素质培养真正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离不开考核方式的大胆改革和创新。课程考核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状况,进一步改变原来考核模式,使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素质,达到知行合一。首先,将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不再由原来简单的卷面成绩加平时作业与出勤率作为考核标准,而是将学生在各个模块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中的素质表现作为考核的首要依据,每个模块设定一个标准分数,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基础课”的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的主体性实践教学环节设定15分,如果学生五个模块可以拿到满分,那么期末总成绩就已经占75分,这也意味着他的职业素质成绩已经达到良好级别。除此之外,学生的出勤率、守法性、纪律性等都纳入考核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设定为25分。两大考核内容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考核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取消纸面考试终将是大势所趋。其次,将考核方式多样化,不再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人考核,将考核的权利赋予学生个人、小组成员以及班团干部。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当中,将这些考核成绩逐一记录,最终汇总,使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思想政治理論课的全程渗透了职业素质培养与考核的内容。
总之,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继续探寻更多更好的方式,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2]黎家华.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1(5)
[3]田春艳.谈高职思政课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5)
[4]邓兆娟.高职思政课教学如何实现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J].广西教育,2012(9)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2012MSZ022)
【作者简介】王典雅(1978— ),山西平遥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法律教育;陈 辛(1979— ),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法律教育。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