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技术在手术室人员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2017-05-24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手术室物品人员

RFID技术在手术室人员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石玉芳 马静 崔福荣

目的探讨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手术室人员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的人员设备信息等均采取传统人工管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13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的人员设备信息等均采取RFID技术进行管理,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人员、物品以及设备等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择期手术开台准时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以及术者到达手术室准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品定位准确率、物品准备正确率、设备完好率、敷料周转率以及设备使用时间统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耗材过期失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人员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可使手术室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使手术室失误得以有效避免或减少。

射频识别技术;手术室管理;应用价值

探讨射频识别(RFID)属于通信技术的一种,其能够依靠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同时与识别目标建立起机械或光学接触,对有关数据进行读写[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RFID被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其中包括医院[2]。有资料显示,RFID技术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可使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使医疗差错得以有效避免[3]。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RFID技术在手术室人员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的人员设备信息等均采取传统人工管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13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的人员设备信息等均采取RFID技术进行管理,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39.7±6.3)岁,其中包括简单手术患者43例、中等难度手术患者46例、高难度手术患者41例;观察组中,男85例、女51例,年龄18~63岁,平均(39.2±6.1)岁,其中包括简单手术患者46例、中等难度手术患者49例、高难度手术患者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难度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准备手术间开展手术,手术室相关人员的核对,手术设备(包括麻醉机、监护仪、电刀等)的检查,以及手术物品(包括手术耗材、药品、无菌物品等)的检查均由手术室负责人员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应用了RFID技术的手术室进行手术,RFID的平台为Mi-crosoft Visual C、SQL Server等数据库,操作系统为Windows系统,在手术室中,将识别系统进行建立,识别系统的识别内容包括手术室人员、设备、物品等,通过RFID管理系统所具备的分析功能,对手术室内的人员,物品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达到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信息互通,使手术室中的人员,设备的使用情况,能够被一目了然的显示出来,并且将手术室中所应用的一次性物品使用清单,设备使用管理模块,手术安排模块,以及自动核查模块进行自动导出,并将收费清单进行自动生成,从而使患者能够对手术花费的明细有清晰的了解,使手术花费更为明细化。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人员分配情况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物品、设备分配情况比较[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首台择期手术开台准时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术者到达手术室准时率以及进出手术室登记花费时间,物品定位准确率,一次性耗材过期失效率,设备使用时间统计率,手术设备配备错误率,敷料周转率,手术用物准备正确率以及设备完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人员分配情况比较

观察组择期手术开台准时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以及术者到达手术室准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物品、设备分配情况比较

观察组物品定位准确率、物品准备正确率、设备完好率、敷料周转率以及设备使用时间统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耗材过期失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手术室由于属于复合工作平台,其不仅有医生,还有护理人员以及麻醉医师在其中进行工作,具有较大的人员流动性,加之手术室内的设备和手术用品种类较多,因此其具有的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使手术进行得到有效保障,就必须对手术室内的人员,设备,以及手术物品等进行有效管理[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择期手术开台准时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以及术者到达手术室准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RFID技术,可有效提高择期手术开台的准时性,促使手术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并保障手术患者能够准时到达手术室接受手术。分析其原由,主要是因为RFID技术的系统具有高效性,其系统中所具备的手术安排模块,在得到手术通知单后,会及时将通知单内容转译为电子版,并将其显示于手术间的通知屏上,从而使得负责手术安排的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手术准备工作进行开展,同时系统还会将患者、护士、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医师的相关信息进行显示,从而使负责手术安排的相关人员能够将准备工作做好,同时开展有效的手术安全检查工作,从而将择期手术开台准时率,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以及术者到达手术室准时率得以有效提高,对可能出现的医疗失误进行有效避免,使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得以有效确保[5]。除此以外,RFID技术所具备的电子识别、记录功能,能够对手术所需要的设备,以及物品进行有效管理[6]。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物品定位准确率、物品准备正确率、设备完好率、敷料周转率以及设备使用时间统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RFID技术具备有效的电子识别和记录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耗材过期失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FID技术应用于手术室智能信息管理时,还可使一次性高值耗材的过期失效率得以有效降低,从而使手术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并且RFID技术还可使手术室管理流程化,其具备的核查功能,可使医疗差错有效减少,使医疗安全得以确保,并可对收费清单进行自动生成,有效节省人力资源[7-8]。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人员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可使手术室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使手术室失误得以有效避免或减少。

[1] 刘芸. 基于RFID技术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 中国病案,2017(1):40-43.

[2] 文王庭. 基于RFID技术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74.

[3] 武玲玉,阳莉萍,杨娥玲. 基于RFID技术实现手术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2):96-97.

[4] 王志伟,闫秀霞,孙宝连. RFID技术应用研究综述及研究趋势展望[J]. 物流技术,2014,5(9):1-5,10.

[5] 陈圆,韩军,李亭,等. RFID技术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的初步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2):212-215.

[6] 林东晓,林霖,李伟鹏. 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53-55,6.

[7] 王芳,李翔,李莎,等. 基于RFID的医院冷链设备温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药房,2016,26(13):1799-1802.

[8] 邹冬梅.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J]. 医疗装备,2017,30(1):26-29.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Equipment Information in Operating Room and Its Clinical Value

SHI Yufang MA Jing CUI Furong Operating Room, The People’s Hospital at West Area,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information in operating room and its clinical value.MethodsA total of 266 case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m, 13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anual management. It was set up as the control group, 136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process of personnel equipment information and so on to take RFI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et it as observation group,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surgical personnel, item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ResultsThe rate of scheduled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0.05). The accuracy of the ite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failure rate of disposable suppli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informa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ng room, so that the operating room errors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or reduc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value

R197.324

A

1674-9316(2017)09-000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9.001

聊城市人民医院西区手术室,山东 聊城 252000

猜你喜欢

手术室物品人员
称物品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