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2017-05-23顾汉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6期
关键词:UI设计互联网实验教学

顾汉杰

摘 要 使用SWOT方法分析“互联网+”手段改造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可行性,应用微信作为联结手段,从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程评价、课外扩展等方面对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阐释。

关键词 互联网+;UI设计;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130-03

1 引言

随着Web2.0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无疑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改变了许多固有的教学理念,让教学变得更为灵活、更为自由、更为智慧。UI设计课是目前社会需求度非常高的技能类课程。UI设计理念必须经由实验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与操作技能,而传统的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缺少互联网思维,已经不符合移动碎片化学习的需求,逐渐呈现出教学技术陈旧、学生主动性降低、师生交互呆板等问题。“互联网+教育”代表着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演变,可有效改造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

2 实施可行性

“互联网+”手段能否改善原有UI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本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其可行性。

从优势方面进行分析,互联网+的优势是互动性强,许多“互联网+”产品是学生兴趣的聚合口,如微信。将“互联网+”引入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UI设计内容的学习动机。此外,即时交互的特性也能够缓解师生双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对等关系[1]。

从劣势方面进行分析,“互联网+”技术一般均需依托Internet,在实验过程中开放网络会成为常态,一部分不专心的学生会浏览与实验教学主题无关的内容。这对教师的实验管理提出严峻的考验,要维持课堂的有序,保证实验流程的正常运行,都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机遇方面进行分析,“互联网+”如同春风,吹起一池之水,为原来呆板的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带来新的改革机遇。教师可以大胆启用适合于课程的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智慧教育趋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参与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

从威胁方面进行分析,新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带有一定的未知性,教师较难掌控所有方面。一旦对其管理不佳,则可能造成课堂上的某些失控,对整门课程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只要克服实验教学管理、学生动机维持等问题,应用互联网+手段构建UI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具备较大可行性。

3 实验教学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互联网+”技术手段,无论安排何种形式的混合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的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技术必须服务于实验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实验教学虽然是新技术的应用,但并非“为了使用技术而用技术”。每一项“互联网+”技术在引入实验教学之前,都必须经过论证评估。首先对其面向对象、技术特征、教学优势、潜在隐患等进行详细调研,再判断是否有合适的实验环节可以嵌入,最后决定是否将其安排入课程的实验设计之中,确保其能服务于实验教学。

维护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互联网+教育”概念兴起的当下,有些教学工作者看到深度学习机器人战胜人类思维能力等现象,对教学产生悲观情绪,认为“互联网+”将弱化教师地位。然而笔者认为,“互联网+”代表了新型的思维,但是教师地位并未下降,而是在侧面被加强。教师对于整个因新技术而呈现离散状态的教学过程,其引导管理作用变得愈加重要突出。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天性,也不可能因为冰冷的显示屏幕而被取代,面授除了知识的交流,还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互联网+”背景下的UI設计课程中仍需维护。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包括参与动机、关注程度、实践热情、知识内化效率、课程满意程度等。只要是能产生某些方面的助益,对教学过程没有消极影响,均可以考虑引入。如某项技术对于教学设计中的知识表达可能并无太多帮助,但它能活跃学习气氛,提升参与者的自信与热情,即可加入上述第一条原则的论证对象列表。

4 实验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微信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互联网媒介,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从基于慕课的自习、混合式实验过程、基于Web教学平台评价、基于开源社区扩展实践等方面展开,其模式思路如图1所示[2]。

基于慕课的自习 实验教学的课前学习主要通过慕课自习实现。教师在第一次课即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微信关注教师公众号。教师提前一周左右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下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并提供慕课学习资源的链接,要求学生就实验的知识要点在慕课平台上进行自学。

如下一节实验课的主题是APP UI,教师事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送推文,通知学生就APP UI主题进行预习,要求结合教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就APP UI的设计原则、设计风格、设计工具等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除了预告学习要求,还会提供与APP UI相关的网络参考资源。除了依据课程建设实际情况推送学校自制平面设计类慕课,还会推送中国大学MOOC“人人爱设计”、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等著名联盟、院校的针对性慕课资源,以解决参考资源有时不够全面的问题。

混合式实验过程 在实验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必须从微信端推送实验指导书,使用简化的流程图等方法告知学生整个实验的步骤,以让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有一个大致的概念,设立实验教学目标与流程,降低部分学生的茫然与紧张感。

如教师推送一个“头脑风暴+思维导图+UI绘制”的流程以及绘制APP UI的重点技巧至学生微信,进行学习任务的预示。要求学生按5~6人分组进行头脑风暴,每组设一位组长以及一位记录员。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提示APP主题的卡片分发到每个小组,要求小组就发到卡片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提炼创意,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不得打断发言,学生采用Xmind软件或纸笔等工具提炼创意。头脑风暴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Xmind将创意点组织为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并请创意较好的小组将思维导图成果在讲台上进行讲解。而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就APP UI的各个分解页面使用Axure或Sketch绘制APP UI原型。教师在整个混合式实验过程中主要是组织与引导,并视学生的具体实验需求考虑采用Remote Desktop演示重点与难点。

除此之外,师生的讨论有时也使用微信的微现场等功能进行交互,如教师在Web设立讨论主题“微软的扁平化风格UI是否代表互联网的全部扁平化趋势”,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通过微信提交看法,教师则筛选学生讨论意见,将具备代表性的见解“上墙”(展示在页面),并对“上墙”意见进行点评。

基于Web教学平台的评价 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活动中的组员表现、思维导图的创意讲解、现场互动等形式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方面,教师主要通过学生在Web端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期末总评对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行加权计算。

限于微信手机端API等问题,移动端提交作业功能仍不成熟,因此,目前实验作业的提交与批改采用的是“课堂派”这种融合PC端与移动端的Web教学平台。教师提前在Web教学平台发布作业要求,学生将完成的实验成果提交到系统对应任务,教师在平台上实时预览作业并进行打分。因为该Web系统与微信端数据互通,学生可自愿绑定微信至Web系统。绑定微信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查询作业提交结果以及分数。教师也可以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私信点评,师生间均可以通过Web系统或微信进行站内私信,避免学生因做错作业产生的尴尬感,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加深了师生的信任与交流。

基于开源社区的扩展实践 创新创业成为当下高校应用型教育的重点关注话题,因此,本研究除了课堂内的实验,还积极推动课外的实践深化。“互联网+”背景下UI设计课程的扩展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后。教师通过微信推送时下具备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主题,引导实验过程中感兴趣的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此外,教师不定期微信推送开源社区信息(如开源中国社区OSChina),引导学生在课外跨学科跨学院组队,扩展所学知识,并依托科技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将其转化为实践成果。教师在这个步骤内充当导师身份,与学生在创客空间等场所进行交流,助其成果孵化。

5 存在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UI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中,虽然在诸多方面有所改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工具并非原生为教学开发 许多好的互联网工具(方法、应用、平台等)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验教学,降低了工具的适用性与工作效率。原因在于其并非原生为教学开发,部分是中途转型,还有部分至今仍面向其他领域。但一个利好的现象是,包括YY教育、新东方网校、淘宝同学在内等在线教育均对教育市场看好,开始投入开发力度,甚至QQ群等长期未进行教学优化的也推出了教学群功能。

教师对于新技术有抵触心理 大部分教师能接受新技术,却不情愿将其应用于教学。因为,首先这部分付出往往并未计入工作量,教师没有回报;其次,学习技术需要时间,将技术转化应用于教学进而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习惯,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部分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在课堂上因新技术应用失误而产生尴尬。这一点仍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政策安排,以及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

自律性差的学生会影响效果 實验教学中教师头疼的往往是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如在大班教学小组讨论项目形式中,组内“消极怠工”的学生往往会降低整个小组的凝聚力,影响最后的实验成果。微信、Web等应用的放开,给了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自由与资源,然而从事无关事情的学生却会影响整个实验任务的积极氛围。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实验过程,因材施教,引导偏离于任务之外的学生重新回到任务线。

6 结论

“互联网+”应用于实验教学是一种趋势,种种便捷特性为UI设计课程带来新的活力。本研究结合微信、Web教学系统等互联网媒体,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对此满意度较高,期望能结合更多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教师及教育研究者而言,“互联网+”本身正在发展,仍有许多特性需要时间去改善,以更好地符合教学需求。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教师对技术的接纳度提升,包括UI设计在内的课程都会形成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闫晓甜,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及其学生参与度评价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1):189-193.

[3]徐妲,钟绍春,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

猜你喜欢

UI设计互联网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
Android手机主题设计 
UI设计在产品形象中的价值与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析原创动漫作品手游《Battle Glory》中的UI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