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研究

2017-05-22任森春占韦威

关键词:预警设置机制

任森春,占韦威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研究

任森春,占韦威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大部分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试从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和所遵循的原则,初步设计了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指标体系和组织结构。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考,为高校专业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而且是一种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高校教育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教育程度不足,即大学生受教育的水平没有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标准;第二,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出现产能过剩;第三,结构性问题,高校专业类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错位,出现“岗位空缺”和“局部供给过剩”并存的局面。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供给过剩和结构性失业,尤其是结构性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科专业定位是高校办学定位的基础,专业设置的结构合理性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主要纽带,其应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正确反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征。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应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避免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市场供求错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专业设置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和高校后,许多高校出于功利性和投机性的目的,没有根据自身实力与社会需求,贪多求大,盲目开设各类专业。这导致了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学科特色不突出,师资匮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重复开设也使得一些专业严重供过于求,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问题突出。

在此背景下,加快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及时预警和适时退出,对连续不达标的专业给予减招甚至停招处理,可以提高高校对学科结构的优化意识和对专业的建设意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从而突出高校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催生了一些新兴产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现有专业已经“过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必然会淡出。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为之提供了渠道,并可以将节省的资源应用于新兴特色专业的建设,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结构,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矛盾。

一、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1.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是高校人才供求关系的晴雨表,一方面,它可以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及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高校的专业设置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专业设置的重复性

专业设置的重复性主要体现在那些社会需求急、新兴产业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上。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根据自身的实力、办学特色以及社会需求状况,追求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不惜降低招生门槛和办学质量,追求自身的片面发展。专业重复设置,出现趋同化现象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多个高校同时设置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必然会导致单个高校招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使整个社会的师资力量、资金以及教学设施分散于各校,无法形成教育资源的规模效应,最终影响办学质量;二是,各高校出于自身考虑,为了达到专业招生人数,降低招生标准进行扩招,使整个社会相同专业的招生规模供过于求,从而使人才市场上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出现“扎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结构性就业难”问题。

(2)专业开设的盲目性与专业退出“惯性”

高校在增加和开设新的专业时,未进行科学规划、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盲目从与同类型高校竞争出发,设置“竞争性”专业,没有考虑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实力。结果导致办学质量下降、毕业生无竞争力和就业率下滑,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专业退出方面,许多高校可能早已洞察本校的某个或某些专业已经“过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市场上供给远大于需求,应该淡化退出。但是,高校决策层会顾忌,如果撤掉一个专业,该专业相关教学设施将面临着限制和再安排,相关师资力量也面临重新安置、转岗、离职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所以,许多高校在面临专业退出时,宁愿维持现状不撤掉应退专业,这就是所谓的专业退出“惯性”,这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专业设置必须具有前瞻性才能跟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步伐,避免出现社会对某类新兴人才产生需求时,高校却不能及时输出该类人才,出现培养滞后的现象。例如,新能源、智能机器、“互联网+”等领域将是未来人才的需求方向,高校人才培养若不能洞察社会的发展脉络,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培养的人才就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顺应社会的需求。目前国内高校在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上还有所欠缺。

(4)以单科专业为主体,缺乏跨学科专业

我国高校多以单科专业为主,缺乏跨学科专业。跨学科专业是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多种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在英美大学中,跨学科专业设置比较广泛,例如,在美国,以教师为主,教师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英国,大学除了提供单一专业课程以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双学科或多学科的交叉课程(甚至文理交叉),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通过跨学科专业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例如,保险学专业,市场对于普通保险人才的供给并不短缺,但是,像从事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车险等方向的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非常短缺,供不应求,具备条件优势的学校可以考虑开设相应的跨学科专业,今后像这样类似跨学科专业将是高校跨学科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2.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周期性与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动的即时存在着根本矛盾

即使高校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上较为理性,能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要准确洞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时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能为解决这对矛盾提供有效的路径,从而使高校专业调整尽可能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下面我们以保险业人才市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图1所示,D为保险业人才的需求曲线,S为保险业人才的供给曲线,两曲线的交点E表示市场供需均衡的状态。假设W0是保险行业前期的工资水平,社会公众对该行业今后的工资水平有较好的预期,那么高校保险专业就存在扩招的压力。具有培养条件和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大学都会大量招收该类专业学生,从而导致该类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由L0增加到L1,与此同时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出现整体下滑的现象,从而就会导致该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并且由于人才专业素质的下降,出现岗位的结构性空缺。这样必然会使市场的工资水平从W0降到W1,此时,市场上会出现与上面完全相反的信息,人才供给和工资水平将再次得到调整,经过这样多轮的调整,理论上市场的力量会使人才供求达到均衡状态E,但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图1 保险业人才供求变动图

如果高校构建了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就可以有效减少这种“痛苦”的过程,加快向市场均衡调整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市场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问题。

二、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影响高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有很多,而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耗费高校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高校教育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建立该机制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性既要体现在预警指标的选择和预警对象上,又要体现在危机处理上,要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关键指标,要标本兼治。

2.信息化原则

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这时靠人工处理是不可能,必须依靠信息化的处理方法。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运用专门设计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及时有效地为专业预警和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另外,高校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问题,各部门可以依靠信息化的共享平台,进行信息共享、意见交流和问题讨论,这样可以为预警机制的完善和危机的及时处理提供可靠的保证。

3.常规化原则

高校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建立不是只喊喊口号,要落实到实处,要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该机制的正常运行。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不能形同虚设,不能是一个随意和临时的工作机制,高校应该加以重视,让该机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当问题出现时,专业预警机制就会自动启动,迅速有效地商讨对策,及时调整处理,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三、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构建

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专业预警指标体系的选择;第二,机制组织结构流程的设计。

1.本科专业预警指标体系

专业预警指标体系是整个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核心。本文中的专业预警指标体系是在参照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业年度指标[2]以及鲁娟、王悦等(2014)高校本科专业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3]同时遵循可获得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可测度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编制出来的。该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市场需求、就业质量、专业建设、培养效果和生源状况,20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本科专业预警指标体系

2.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组织结构

该机制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专业发展目标、信息管理系统、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测算系统、专业警报系统和专家分析系统等几个模块,这几个模块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一环扣一环,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往复的闭环循环系统,具体组织结构如图2。

图2 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组织结构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关键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权威性;预警测算系统是在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软件对前期信息进行测算,得出测算结果,为之后的专业警报作准备,该体系中的专业预警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是关键和核心,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和权威分析;专业警报系统是对专业发展状况发出警报,根据严重程度把警报结果分为三个等级:绿色警报代表专业发展良好,建议扩大招生数量,加大速度发展;黄色警报代表专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过快,建议适度发展,调整规模和课程设置;红色预警代表专业发展已严重偏离社会需求,建议限定招生或停招整顿。[4]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调整。专家分析系统是在一支来自各部门权威专家队伍的指导下,对专业警报结果进行分析,是在做出专业调整前的最后一道把关,同时,专家在分析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从而进一步对预警指标体系、测算模型以及信息管理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最后,对于专业退出还要注意:对那些就业率连续下降、市场严重饱和以及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进行淡化和退出,专业退出时,不能“一刀切”和太武断,一定要把握好退出时机、退出节奏、退出力度和退出方式,同时,也要做好专业退出后的妥善安置工作,避免新的矛盾产生。

四、构建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在构建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过程中,政府、市场和高校必须找到各自的合理定位

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干预,从微观干预转向宏观调控为主,从指令性转为服务性和指导性,把重心放在专业评估鉴定组织的构建上。国家应成立相应机构与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相结合,构建相应的预测体系,负责全国宏观和地方微观的人才预测,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商业性机构的发展,从而有效补充官方预测。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必须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来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最后,应该发挥高校的主体功能,高校是专业建设的主战场,理应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自律机制以及接受社会的监督,以保证学科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2.拓宽获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渠道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存在缺陷和困难。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信息网都是为本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出现就业信息不能与其他高校以及社会上的人才就业网共享的问题,这样高校很难对市场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全面的掌握。另外,现实中高校毕业生存在自愿性失业的情况以及就业过程中难以被及时辨别的弄虚作假行为,这都使准确的就业信息难以被高校完全掌握。这时就应该发挥社会商业性机构的作用,例如,麦可思研究院这样发布就业信息的机构,此类机构值得推广,同时政府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的力度。高校在构建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时,应积极接纳社会中介、行业顾问委员会等组织的参与,其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建议,对高校专业建设和调整会有很大帮助。

3.优化专业退出机制

对于那些就业率持续走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达标、社会认同度较低的红色警报专业,学校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预先发出预警信号,组织专业进行退出,在专业退出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专业具体情况,有减招、隔年招生、完全停招等多种退出方式可供选择。有很多高校当某个专业已发出退出预警时,由于专业调整“菜单成本”和专业退出“惯性”的存在,明知专业该退出而不退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第三方组织的监督;第二,专业退出后安置路径的突破。还有对于那些与经济发展不太紧密、按照专业预警机制已发出退出警报,但是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专业,比如,一些人文、社会基础学科专业,不能采用一般的专业退出机制,应特殊对待,政府主管部门应重点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1]关瑾,周海玲,孙绍荣.就业视角中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12):6-8.

[2]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鲁娟,王悦,郭玉峰.高校本科专业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2):1112-1114.

[4]曹景萍,宋作忠.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的思考与探索——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69-73.

Class No.:G64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Specialty Warning and Exiting Mechanism for Employment-oriented Undergraduates

Ren Senchun, Zhan Weiwei

(School of Financ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t present, college graduates in China are facing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main reason is the disconnect between talents training and social nee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ty setting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building the warning and exiting mechanism for employment-oriented undergraduate,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s well.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adjust and upgrade the specialty settings.

higher education; specialty setup; specialty warning; exit mechanism

任森春,博士,教授,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 占韦威,硕士,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安徽省为例”(2015ZDjy075)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7)05-0030-5

G642

A

猜你喜欢

预警设置机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