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汇“屌丝”探析
2017-05-21何乃婷
何乃婷
摘要: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现象的新理论,为研究语言及文化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新词“屌丝”出现的时代背景入手,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强势语言模因“屌丝”的复制与传播的过程,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语言内在与外在的原因,以期为运用模因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模因论;模因;“屌丝”
与相对稳定固化的语音和语法体系相比,词汇范畴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新词语作为观察语言变化的晴雨表,不仅最直接地见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而且最真切地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领域的巨大变化。(李静莹,2008,(4):41)。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传承文化,以及揭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本文将把新词“屌丝”的大量涌现这一语言现象置于语用学的视野之中,用新兴的语言模因论加以考察,以期对新词语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语言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主义的观点对文化传承进化现象和规律进行解释的新理论。模因论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模因这一概念起源于社会生物学,如今,模因论已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交叉渗透,阐释了很多论题,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广义上讲,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魏代香,2011,(3):95),但并非所有的语言模因都可以被保留并流传下来,只有一些特定的,生命力强,被广泛复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持续传播的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而那些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发展变化逐渐被人淡忘,甚至消失的模因则称为“弱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流行语实质上就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
二、新词“屌丝”形成强势模因的原因
强势模因即在自我复制竞争中获胜的模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都是强势模因,语言模因也不例外,能够被使用、传播的网络语言必定是强势模因。(曹进,刘芳,2008,(1):47)。“屌丝”一词虽然带有一些不文明含义,但其为何能在网络上爆红,形成强势模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因素。它反映了一种集体焦虑,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折射。有学者认为这一“屌丝”情结并不是简单的青春情绪,而是现实社会矛盾不断堆积的征兆。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和自我存在意识,他们故意采取与传统社会不同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确证自我存在的价值。 “属丝”一词的使用者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敢于创新,不愿墨守陈规,这是“屌丝”一词受到当下年轻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其次,语言因素。语言体系本身对新词汇模因的形成和复制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一些词语失去了新颖性和生命力,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完成沟通,必须做到信息传递的迅速,因此要求网络语言的输入方便快捷。“屌丝”一词就是在这样特殊环境中应运而生,它的使用者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敢于创新,不愿墨守陈规,追求交流的即时性和简洁性。
再次,社会因素。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寻求一种释放的渠道。“屌丝”一词具有强烈的自嘲意味,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平衡。有人用它自嘲,有人借它减压,也有人从中获得了共鸣与温暖,这是一场“语言狂欢”。这些方面都印证了“屌丝”一词具有语言模因的合理性、时尚性和经济性。
三、结语
模因论为言语交际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信息时代,带有强势模因的网络热词,更容易被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是网络热词得以复制和传播的潜在动力。利用语言模因论,考察网络热词“屌丝”的语义和语用特征,我们发现词语模因的复制和广泛传播是语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互相接触、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语言模因论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视角,从而鼓励我们从新的角度思考语言的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进,刘芳.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47.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02).
[3]李静莹.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晒+X”族新词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4):41.
[4]魏代香.新词语词群的模因视角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03):95.
[5]谢朝群,林大津.meme的翻譯[J].外语学刊,2008(01).
[6]赵改梅,王晓斌.模因与流行语传播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