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遥作品受青年读者青睐之因探析

2017-05-21党盼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品路遥青年

党盼

摘要:路遥是二十世纪众多作家中重要的一员。当同一时期的许多作家从青年读者的记忆中淡去时,路遥和他的作品却依然受读者追捧。路遥的生命中充满了苦难,他面对生活的考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赢得青年读者的尊敬与崇拜。他作品中所描写的青年人在苦难中的奋斗历程,给了当代青年以生活的勇气,奋斗的动力,受到青年读者的格外青睐。

关键词:路遥;作品:青年;青睞

进入新世纪以来路遥和他的作品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探究路遥受欢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个人的魅力,另一方面在于作品的魅力。“从1986年到2000年间,《平凡的世界》在十五年内至少被重印过四次(1986年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华夏出版社,2000年的广州文艺出版社及太白文艺出版社)其中还不包括书摊上的各种盗版”[1];《平凡的世界》一直是盗版书摊上的畅销书,越靠近民工聚集区的书摊上,它越是常备书。盗版书虽然大大损害了该书正版的发行量,但低廉的价格却使它达到了许多像《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那样在底层挣扎的人群手中。“在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前十本书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名列第一,占24.1%。”[2];“在1995年五城市青年阅读调查中,1000多人次共提及385位作家为自己最喜欢的五位作家的人选,按照票数的多少前后排列,前十位作家的排名中,路遥居第七位”[3]。农民,打工者,学生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其中青年是其重要组成成员。

一﹑个人魅力:对苦难的超越

路遥的成功完全是个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他的一生是一部生动的个人奋斗史。路遥出生在十分贫困的农民家里,饥饿成了他儿时记忆中的阴影。7岁的时候由于家中人口过多,他被过继给伯父。1963年路遥小学毕业,家里的日子变的更加艰难,伯父家无力继续供路遥上学了。但是,一些同学拉着路遥进了考场,路遥想:“不管让不让我上学,我也要证明我能考上!”当时,路遥竟然在几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府—延川中学。靠着同学们的接济,一天一天地把中学读了下来。1973年路遥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学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性的书籍,为他将来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从事编辑工作。这件事对路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因此获得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从此路遥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文学远征。[4]志存高远的路遥终于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方向。

1980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引起了文学公众和文艺界的瞩目。并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接着路遥发表了第二个中篇小说《人生》,又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被改编成了电影。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一方面他表达了为完成这一文学工程而愿“以青春和生命作抵押”的愿望。另一方面,一旦他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反而从精神上获得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绝断红尘去,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风餐露宿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有为拼力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对自己的告诫:“如果不抓住命运赐予的这个机遇,你可能真的要重蹈柳青的覆辙。这就是真正的悲剧,永远的悲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路遥那献身于文学事业的永无追悔的牺牲精神和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这构成了一个作家独具魅力的存在方式。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路遥终于在1988年5月25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全部创作,《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走向苦难,挑战自我的产品。

二、创作观:为广大下层人民而作

路遥作为一位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对作家的劳动及“为谁写作”这类问题有着积极而正确的理解。“在他看来,从根本上讲,作家写作并不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能得到一种的廉价的满足。‘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最平庸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作和劳动 路遥鄙弃那种高蹈的个人主义,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及虚无,颓废的老庄主义创作倾向,也与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可疑的东西保持着距离”。[5]666路遥在这种创作观念的支撑下使得他的作品通俗易懂,使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文本的交流更加流畅。路遥是农民出身,他知道社会底层人们的困苦生活。他同情社会底层平凡的人们,密切关注他们的生存境况和内心的感受。为那些艰辛地生活着劳动着的广大的“农村人”写作,特别为那些在人生的坎坷路途中艰难挣扎的青年人写作。

“真正的小说关心的是人,叙写的是人在某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里的人生遭遇和内心的体验,小说家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味的情节、意象,和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向读者提供人生经验和智慧,从而对读者的人格成长和道德生活发生积极影响”。[5]667 这就是路遥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

三、黄金信仰:受挫是失败时的精神支柱

艾布拉母斯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路遥是一位经过磨炼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审视“世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易于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写的“世界”,并应用读者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运用想象、联想,使作品中深层次的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形成新的“世界”。这一过程就是文学的接受的过程,是文学作品实现其价值的过程。大多数的美学家们赞同把文学接受审美价值属性概括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等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三个层次”,而悦耳悦目是最基本的价值,悦心悦意较高,而悦神悦志是最高层次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经济建设挂帆起航后,人们都在积极努力改变眼前的现实,驱逐昔日的贫困,谋求生存和幸福,寻找自己合适的社会地位的时候,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成为一些农村青年关注的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尚未解决,而就业难,创业难,贫富差距等许多社会问题出现在青年面前。面对困难失败挫折是难免的,失败受挫,易使人失去斗志,就需要有精神动力的支持去继续拼搏。路遥的作品恰在此时横空出世,对于处于迷茫期的青年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参考文献:

[1]熊修雨,张晓峰.穿过云层的阳光-论路遥及其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反思[J].学术探索,2003(3).

[2]王继坤.高校开设阅读学课势在必行[J].上饶师专学报,1999.

[3]林青.关于当代青年文学阅读的意向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教育艺术,1997(4).

[4]汪德宁.“路遥现象”的当代启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4).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作品路遥青年
言论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贾平凹义助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