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教学法在高中“经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21潘峰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教学应用

潘峰

摘 要: 由于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存在着过 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政治课堂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转 变,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仍然是配角,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发现教学法是当前新课 改理念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为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带来更加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发现教学法 经济生活 教学应用

1.发现教学法的简要概述

发现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杜威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其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对知识探索发现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协助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自主观察和认识学科的知识结构,并结合老师所提供的资料进一步“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事物内在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现学习这种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中的作用。发现教学法最核心的理念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化发展到“主动发现”,让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好奇心等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启发和指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发现教学法在“经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1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内容方面,重点结合了当前高中生变化性极强的思想和可塑性的特点,这些内容通过情景内容的安排,再到问题的设置,然后得出观点和结论的结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其中,问题的设置上都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教材所涉及的材料类型非常丰富,以数字、表格或者漫画等多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强化和突出重点和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2在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生活实践性

“经济生活”在教材编排方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更加注重对学生周边生活实例的选取,然后把教材中相对抽象性的经济理论观念渗透到实际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日常用语的教学引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生活与消费”单元的编排设计,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掌握了基本的消费知识,同时懂得了如何在日常生活理性、正确地做一个消费者。

3.发现教学法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3.1发现教学法的准备阶段

3.1.1强化探寻教材编写的意图,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发现教学。政治老师应深入探究教材编写的意图,并确立教学的目标,选取适合运用发现教学法教学的章节。政治学科本身在知识方面更多的部分是体会和感悟,因此在应用发现教学法前应全面了解和熟悉教材,然后选择适合发现教学法的内容,如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公司的经营”、“国家财政”及各单元后的综合探究,全面而客观地考虑这些章节的编写安排是否具备逻辑性和目的性,然后在教学应用中让学生发挥“发现”、“探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真正引导学生开展“发现式”学习。

3.1.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寻找学习知识的“发现点”。应用发现法教学,很大程度上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合理的难度,使得这种难易程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善于抓住有利而恰当的时机,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经济生活”的学习中,其所得到的经济结论是经过自己努力思考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的,而不是老师主导一切。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效确立学生独立探究完成的“最近发展区”,而且应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予以了解和熟悉,并结合学生已学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安排教材,找到可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具体要求。

3.1.3积极搜集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学习“经济生活”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是积极搜集各类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理论性较强的时政材料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老师在搜集整理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这些资料有效地把理论性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让学生根据这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材料锻炼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劳动与就业》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创设了下列问题情境: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存在很多招聘会的冷清,不少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在感叹如今的就业形势,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就业现场的图片、近年来的就业走势图及相关大学生找工作的体会短片等,然后请学生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该如何应对?高中生同样面临着高考和就业的选择与压力,选择相关资料设置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2组织实施发现教学法的阶段

3.2.1确立探究目标,倡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教学法不仅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只有相互配合协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老师在实施这种发现教学前,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应把握好学生探究发现的方向和目标,以此保障学生发现的效率和质量。发现法更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受限,因此更加提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可辅助式地补充,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

3.2.2通过老师搜集的资料解答学生在“发现”中的疑问。教师在课堂提供的材料,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分解。在学生对资料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老师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对材料中事物之间的比较,并从材料中找到疑点进行思考,逐渐让学生养成发现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依法纳税》这一课时,让学生全面而透彻地理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含义,相对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这句话的具体表现的理解更是相对抽象和困难,那么此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县城的道路可以实现四通八达,这一建设工程主要是谁的功劳最大呢?政府还是民间?学生回答是政府。那政府的资金来自哪里呢?此时即可将这句话非常清晰而明确地解释完整。然后进行另外一个思考比较:税收的本质和我国税收的性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通过创设这种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时产生矛盾和冲突,或者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无法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现的尝试。

3.2.3通过练习对知识予以深化巩固。发现教学法的应用,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练习的巩固深化。学生只有在经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后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刚学过的知识,进而渐渐学习如何学以致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工作者,教师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不断改善和调整教学。课堂教学因为时间有限,练习作业的布置可将课上没来得及解决但又是重点的问题延续到課下,让学生的发现学习拓展延伸到课下。

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改善和校正优化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结束一节课的教学后或者是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后,最好对整个上课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估,认真分析上课过程的成与败,这些反思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发挥了学习主体性?课堂组织氛围如何?教学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求完善和优化教学的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燕.发现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26):164-165.

[2]符长喜,陈喜月.发现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25(3):113-116.

[3]吴振宇.关于发现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23(10):118.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教学应用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