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05-19谢燕梅陈柳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3期
关键词:危重急诊科全程

谢燕梅,陈柳红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谢燕梅,陈柳红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目的 研究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服务措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取常规急救流程措施和护理模式的448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的448例危重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一次抢救成功率以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 (P<0.05)。干预组的一次抢救成功率为9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8% (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服务措施,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和一次抢救成功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

急诊科收治的大部分为病情危重患者,需要进入急诊科室接受一系列抢救措施,挽救生命,在病情缓解后再转入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由于急诊科救治对象的特殊性,对医疗水平、护理质量等要求较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改进传统护理模式并为急诊科患者提供全面护理以适应其病情需要已成为科室管理层的重要任务[1-2]。本研究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服务措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收治的危重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取常规急救流程措施和护理模式的448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的448例危重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中,男294例,女15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 (42.1±3.9)岁;疾病类型:车祸98例,脑梗、脑出血、脑外伤等脑部疾病146例,突发性心梗56例,气胸66例,药物中毒82例。干预组中,男312例,女136例;年龄 20~63岁,平均年龄(39.6±5.6)岁;疾病类型:车祸 110例,脑梗、脑出血、脑外伤等脑部疾病132例,突发性心梗62例,气胸70例,药物中毒7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抢救流程,患者接到120调度中心电话后,及时组织医护人员跟车前往抢救现场,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坚持现场急救原则,及时与医院急诊科室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然后立刻实施转运,进入急诊科室后,医师及时评估患者的体征,护理人员负责记录各项指标,积极遵医嘱使用急救药物治疗,判断患者目前的意识状态,积极抢救,维持患者基础体征平稳。干预组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包括:①科室建立全程护理模式,建立信息网络,预诊护理人员接到指令后及时接诊,将患者通过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实施院内抢救,及时遵医嘱提供用药护理,进行病情监护工作。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实施心电监护,行相关检查工作,及时告知家属和同行者办理住院手续,与家属进行谈话并告知患者的治疗情况,让家属有一定心理准备,缓解不良情绪[3]。②急诊科应与120调度中心建立网络交流方式,接到调度指令后及时出发进行院前急救,随车前往现场进行抢救,出发前及时检查相关急救药品与设施功能,做好准备工作。到达现场后及时查看患者的表现,判断病情急缓程度,对于存在机体暴露伤的患者应先使用无菌纱布堵住伤口,优先止血,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早期判断是否存在休克早期征象,及时补液,然后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室,提前与科室取得联系,告知其准备好抢救准备。③医院应与120急救调度中心进行信息网络共享,在院前急救时保持网络通讯,及时将患者信息反馈回科室,科室随即做好相关抢救准备,包括药品与设施。保证抢救效果的首要条件是进行快速病情判断与分诊,科室应安排急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分诊工作,护理人员接到通知后,及时安排床位并准备好一切与抢救相关的物品,救护车到达医院时及时接诊。在运送过程中,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快速简单自我介绍,安抚患者情绪,搜集其基本资料,及时通知家属,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根据患者主诉分析病因、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完成用药,后实施抢救[4]。④及时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分别实施抢救,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快速准确完成医嘱内容。首先为患者清理呼吸道,保证呼吸顺畅,及时给氧和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待病情平稳后继续观察,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按照特级护理标准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及时与家属联系,补办入院手续,为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检查,常规抽血、加强引流管护理,及时观察引流液性质,做好导管标识和导管固定工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⑤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患者完成检查工作,积极满足患者治疗期间的需要。患者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时,急诊人员需与病区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患者对科室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急救护理程序、抢救准备工作、陪伴护理和健康宣教,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护理服务质量越好。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一次抢救成功率。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n,n(%)]

2.2 两组患者的一次抢救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的一次抢救成功率为9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8%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一次抢救成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急救护理程序 抢救准备工作 陪伴护理 健康宣教干预组 448 90.63±2.10 91.28±2.16 92.56±2.20 90.51±2.11对照组 448 72.16±1.09 71.53±1.00 73.29±1.45 72.41±1.16 t值 165.229 175.624 154.797 159.10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在急诊科室实施全程护理服务,主要包括规范急救程序、合理安排人员完成急诊分诊工作、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及时监测其生命体征、遵医嘱使用药物急救、做好病情观察、及时通知家属进行住院登记、做好各项护理记录。本研究通过总结以往传统护理模式经验,找出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针对急诊科患者的特点和实际病情,借鉴兄弟医院的先进护理理念,改革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相关研究[5-6]结果一致。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服务措施,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和一次抢救成功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4.

[2]赵洪秀.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209,212.

[3]李淼,段峰.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应用体会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92-193.

[4]陈夏冰,杨丽娴,张秀凤,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9-11.

[5]陈伟,陈洁,孟颖慧.用急诊抢救关键环节要素标准规范急诊抢救记录 [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25-327.

[6]丁玉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545-4546.

(责任编辑:钟婷婷)

Application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in Emergency Rescue of Critical Patients

XIE Yanmei,CHEN Liuhong
(Yunfu People's Hospital,Yunfu 5273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hole course nursing measures in emergency rescue of critical patients.Methods 448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receiving conventional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od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d another 448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receiving whole course nursing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group.The satisfaction degree,success rate of one-time rescue and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5.98%,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93%of control group(P<0.05).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rescu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1.96%,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58%of control group(P<0.05).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scor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Whole course nursing measures in emergency rescue of critical pati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higher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higher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rescue,which are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Whole course nursing;Emergency;Critical patients

R472.2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3.0405

2016-09-12

谢燕梅 (1977-),女,广东云浮人,主管护师,从事急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危重急诊科全程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