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研究
2017-05-19李诗琪杨晓宁
李诗琪?杨晓宁
【摘 要】 本文立足自媒体时代背景,分析了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加强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途径: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关键词】 自媒体;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现状;存在问题;加强途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数据表明,中国网民的增长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率也不断提高。在这一趋势下,提高网民素质,增强其自觉自律意识变得极为重要。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每天的生活工作虽然离不开网络和媒体,但对自媒体并不了解,仍然处于认知朦胧阶段,对于自身的价值和所处的地位也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自媒体概念的界定及其时代特征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对于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来说,自媒体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充分的发展空间。那么,自媒体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和从未有过的成就呢?这与自媒体本身的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自媒体时代,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否具有专业素养,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决定了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加之人们各种形式的传播,使自媒体具有更丰富的信息量和更大的威慑力。其次,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曾经的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以专业编辑或者新闻工作者为主,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的视角和立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预设性。而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可以是每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平凡的百姓,无论是学生,商人,农民等都有发生的机会和平台,他们的言论往往是无功利,无偏见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具有普泛化的特点。自媒体快速发展以来实现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转移,即授予了草根阶层张扬个性,体现个体价值与力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渠道,充分表达了民意。随着普泛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民众表达“自我声音”的趋势也会愈演愈烈。总而言之,由于自媒体传播主体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的特点,自媒体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平台。
调查数据表明,自媒体的使用人群大多是20岁到29岁的年轻群体,其次是10岁到19岁。由此可见,自媒体的使用群体大多是大学生。而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主体正一个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经历着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特殊时期,因而思想较为活跃的同时也更加迷茫。加之面对信息繁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在自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同时面临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此,我们将结合系统全面的调查问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二、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何为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體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1]在自媒体与自媒体主体的关系上,大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利用自媒体平台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和发展的自觉意识便成为主体性。“所谓自媒体主体意识,即自媒体参与者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以及行为后果的理性自觉。”[2]大学生在这种自觉自律的思想高度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评判标准,充当好自媒体时代的主体角色。那么,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现状究竟如何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为更好的研究调查,特意向大学生群体发放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重点针对辽宁省大连市中多所高校大学生,并以大连大学为重点调研对象,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共发放1000份,有效问卷837份,涵盖文史类,理工类,管理类,医学类,艺体类等众多学科专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整体分析,我们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对自媒体认识模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问及“您眼中的自媒体是什么”时,有455个学生回答网络社区,占调查总人数的54.4%;认为是个人发布信息的途径的有308人,占调查人数的36.8%;还有8.8%的学生认为是科技产品。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虽然处于自媒体发展的高速时期,每天身处其中并且通过自媒体获取和传播信息,但对自媒体是什么缺乏一个清醒准确的认识。对自媒体的使用率高,但能真正了解其实质的人却不多。
二是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淡薄。当问及“网络自媒体使您对于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产生了怎样的认识”时,有353人表示没有想过,占调研人数的46.4%;还有30.4%的人表示自己有一定的话语权;还有23.2%的人表示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大型媒体相抗衡。当问及“您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更倾向于原创还是转发”时,有558人表示原创,占总人数的66.67%。当问及“您觉得您在自媒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时,有47.2%的人认为即是主体又是受众;25.6%的人认为只是受众;还有23.2%的人认为自己只是个打酱油的。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未认识到自身对于自媒体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大学生们在自媒体平台发生时,大多数人受到一定限制,可见其仍然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没有做到话语权的主人,社会的发声者和真正的参与者。除此之外,很多人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身作为主体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体自觉意识淡薄。
三是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模糊。当问及“在网络上面对与您不同的观点,您会选择”时,只有47.22%的人选择理性讨论,还有39.44%的人表示会置之不理。当问及“在上网时对于未经证实的内容,您会选择”时,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置之不理,比例达到了57.78%;只有13.33%的人表示会主动求证。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在面对繁杂的信息时,能够主动求证其真伪的大学生较少。有很多甚至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晰地价值评价标准,通常以置之不理来解决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当问及“您的偶像在网络上被攻击您会怎么做”时,有54.4%的人表示会理性分析对错,不盲目跟风;有28.8%的人觉得很无聊,不去关注谁对谁错;还有13.6%的人表示仍然会默默支持偶像;还有3.2%的人表示要用行动支持偶像,跟攻击方争吵。可见当面对喜爱的偶像时,有少数大学生忽视了道德的底线为了捍卫偶像名誉,缺乏责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修养与原则。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模糊,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价值评价和是非判断的引导格外重要,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三、加强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途径
为了加强大学生对自媒体准确的认识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作用,强化对自媒体时代下主体地位的把握,树立一个正确理性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目的,在我们的探讨和分析之后,总结了以下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由于大学生对自媒体的含义,时代特征,价值意义甚至运行操作缺乏一个完整化,系统化的了解,加之学生家长在对学生的教导中疏于这方面的重视,最主要的是学校方面很少对学生进行自觉自律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如今大学生对自媒体认识模糊,主体自觉意识淡薄。因此,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以及社会方面都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自媒体主体意识的教导和培养。一方面在自媒体的相关知识内容方面要加强教育力度,向大学生们传授关于自媒体的内涵、时代特征、发展前景、价值意义,利弊影响等方面的,同时要结合相关教育教学内容,使同学们树立一个理性自觉的主体意识。
2、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价值评价标准
在纷繁复杂的色会中,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很容易被扭曲和改变,形成一种多样化的价值评价标准。虽说如今的社会环境多元交融,大学生的价值评价难免会受到影响,会因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会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多元化不代表混乱化,在多元的同時应该保持基本的原则和统一,否则社会也会因此陷入混乱复杂的秩序。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紧抓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学校在为学生树立一个准确的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学校必须发挥其主要作用,通过这种形式将价值观引导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应该注重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应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思想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更为广泛。
加强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的主体自觉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因此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大学生本身还是学校或者社会都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价值判断的能力,树立其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减少对他人的伤害,无论是内在价值还是外在行动力都体现着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引领意识,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强制,从小的方面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在自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作为主体的价值特性,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保持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从大的方面讲,有利于重构并转移话语权,为广大网友营造和提供一个具有自由话语权的网络环境及平台,使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加自律自觉,对净化中国的网络文化,使我国在自媒体时代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注 释】
[1] 谢玉进,郑永廷.大学生网络虚拟交往的主体性困境.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
[2] 杨晓宁,郭燕.浅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主体意识.黑河学刊,2015.9.
【作者简介】
李诗琪(1995-)女,大连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