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初探
2017-05-19杨柳
杨柳
【摘 要】 本文从责任意识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外延,责任意识可以划分为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以及自我责任意识。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剖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最后从优化责任意识教育环境、提升责任意识水平的方法分析了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
【关键词】 责任意识;缺失;大学生;培养
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得到极大发展,但同时也使传统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着重大变化。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界定
1、责任意识内涵
责任意识也称责任心或责任感,就是自身很清晰的明白什么是责任,如何履行并且为何要进行责任的履行等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成为行动派。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
2、责任意识外延
责任意识可以总体划分为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以及自我责任意识。
(1)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或社会群体为了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履行各种道德和法律义务,并为自身的行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2)家庭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是指家庭中的每个人需要在其中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无偿的奉献以及努力。
(3)自我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即个人责任意识,是指社会个体对责任自觉进行承担,并且解决,将自身能够深入到责任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表现。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1、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以前人们所说的实现人生理想的目标,而是更加关注自己利益的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集体利益远远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人首先会主动地放弃个人利益,对于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表示出认可且积极的态度。而当今不少大学生忽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只关心自身能享受到什么,他们并不否认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当涉及具体的个人利益时,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奉献牺牲的精神。
2、家庭责任意识的缺失
家庭责任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并且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对于亲情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牺牲一切。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儿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了接受,却不懂得付出。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
3、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在责任意识的养成与实践中都有缺失。大学生在结束高中生活的短时间内跨越到大学校园中,内心对三年寒窗苦读的释放,占很大一部分原因。对于在大学中的考试以及一些学习中,考试中出现的作弊现象,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还以身试法,责任意识缺失严重。另外,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一种精神,在未来走向社会的社会遭遇不同的困难与挫折,因此大学生需要培养这种独立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更好的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方便了生活,但是我们在享受带来的积极因素时不能忘却了一些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阻碍着大学生的发展。这对其成长和责任意识的形成有严重的消极影响。
(2)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一些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性不强,导致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并且受到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塑造大学生健康的责任意识有不利影响。
2、学习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
目前,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在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方面较薄弱。因此使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心态,他们学习知识不在自己的兴趣与目的,而是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很大影响。
3、家庭教育中父母责任意识的缺失
现在,家长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有问题。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宠溺至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家中的独苗,令家长产生溺爱行为。但是我们要了解的是一旦把握不当,就会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
1、优化责任意识教育环境
(1)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子女看到自己做人做事时诚实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为,只有这样,责任意识教育才会得到良好的熏陶。
(2)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增强责任意识教育的时效性,离不开学校的参与。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校园,可以鼓励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健康成材。然而,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来教育学生。
(3)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除了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因素。因此,努力创建家庭与学校氛围一致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自身提高责任意识有重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责任意识水平的方法
(1)相互交流、自我提升的方法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相互交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师生互动,互相信任、了解的交往。目的是能够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2)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角色互换是引导学生担当别人的角色的教育方法,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实践自己的责任行为,强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等方法,再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
(3)通过增强情感,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中,情感占很重要部分。因此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大学生情感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舒心城,陈望道主編.辞海[M].北京: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11.11-20.30.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23.24.
[3] 邓小平文选[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22.35.
[4] 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14.15.
[5]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21.13.
【作者简介】
杨 柳(199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