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
2017-05-19贾亚君
本文为2015年度浙江财经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5DJYJ003)
【摘 要】 大数据时代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空间得到了拓展,但也面临话语权转移、传统话语表达方式受到挑战、教育者话语权威面临消解等现实问题。实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的主要策略是:实现学生话语权回归,注重主体性;构建对话式话语新范式,凸显创新性;合理利用网络话语,彰显时代性;提升话语责任教育,加强实践性。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话语是一个棘手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着如此之多的相互冲突和重叠的定义,它们来自各种理论的和学科的立場。在语言学中,‘话语有时用来指口头对话的延伸部分,以便与书写‘文本相对照。”[1]原本作为语言学概念,话语特指人们的言说和表述,现在却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法国思想家福柯把话语理论首先应用于政治文化领域并把它置于凸显位置,在他的著作中频繁出现话语一词。福柯认为:“必须将话语看作是一系列的事件,看作是一种政治事件:通过这些政治事件才得以运载着政权、并由政权又反过来控制着话语本身。”[2]从本质上来看,话语代表一种权力的存在和表现,是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以及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反应。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寄托着中国人民经历了几代人的千辛万苦才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应当始终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牢牢占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而且应当植根于当下的现实,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相结合,与具体的人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很好地被受教育者理解和认同。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大数据浪潮的侵袭,不仅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大数据的海量化、快速化、多样化等特征在带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态深刻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的挑战分析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它给人们带来了思维的变革和挑战。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指出:“在我看来,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我们面临的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做大数据,并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与好处。”[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拓展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空间和创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交流范式,但也面临转移话语权和挑战教育者话语权威等现实情况。
1、多元化的话语表达对传统教学话语的挑战
长期以来,因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和思政教师的特定社会角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特别的要求,例如语境的严肃性、叙事的宏达性、语词的固定性和话语的规范性等等。而在大数据语境下,由于高度分散化的话语表达主体和言论的自由化使得话语表达存在着多元性、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性,一方面很多拥有公信力的专家学者会传递理性思想和积极态度给大学生群体,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大量负面甚至偏激的信息极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和选择困惑。因此,话语表达的复杂多元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大数据语境下日益凸显,传统教学话语更趋匮乏,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很好地融人大学生的文化语境之中,教师的话语感染力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消减,甚至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2、去中心化的话语表达对教师话语霸权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因为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据着获取信息资源的先导和支配地位,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方面也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选择权,师生之间往往是一种“中心——边缘”、容易走向对立的等级结构。而在大数据环境下,话语表达呈现出去中心化,逐渐解构了话语单向表达结构,权力边缘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给传统的教师话语霸权地位造成了重大冲击。特别是大数据平台的不断涌现,为学生话语权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机会,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为自主地选择教育内容的机会,一种符合大学生自身心理和特点的话语体系日渐形成。随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权利双主体的日益形成,传统思政教育者的话语权垄断地位被逐渐打破,教师话语霸权也将不断消解。
3、平等性的话语表达对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中,教师处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形成了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控制式、灌输式和劝导式话语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表达方式。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网络话语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具有了双重属性。就权利来看,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和优势,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机会,话语表达趋向于平等、自由、独立发展;就权力而言,学生自觉树立起大数据思维,主动学习大数据技术,他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志并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性力量。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下,平等性的话语表达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对传统话语表达方式构成了严重挑战,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教学话语表达方式的和善于转变教学模式。
4、虚拟性的话语表达对话语环境的挑战
传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比较单一,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环境主要就是现实生活。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数字化生存”的一代,大数据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利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种种手段,进行网络参政、网络消费和娱乐交流等,构成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大学生使用的网络交流平台上每天都会产生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对话、邮件等构成的海量数据,这些大数据能够集中反映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但是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显著特点,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筑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开放和复杂的教育环境。特别是话语表达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深刻影响了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迁、教育內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重构更为开放和有效的话语环境。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的策略
面对大数据时代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带来的诸多挑战,为了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和顺应时代的新发展,应当不断创新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创新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实现学生话语权回归,注重主体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模式里越来越多地融入自我思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更加深入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消除身份地位的差别,积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构建平等意识基础上的师生沟通的桥梁,归还学生的话语表达权,凸显学生学生话语权利主体地位,有效维护学生话语权的回归。面对丰富的“大数据资源”,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及时、准确地挖掘和解读,并对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要有独特的洞察力和充分的预见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准脉”,做到有效疏通和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理性运用网络话语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2、构建对话式话语新范式,凸显创新性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话语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话语权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厌烦了传统的灌输式和控制式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改用凸显学生学生话语权利主体地位的对话式话语新范式。“话语的对话方式表征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民主交往关系,双方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采取自愿、自由的方式展开对话,并且这种对话不是封闭式而是开放式的,双方都能敞开各自心扉进行真诚交流,相互之间更易达成真正的理解与共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话式的话语新范式,给每一位学生以“言说”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充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性价值,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的重大创新,是最有效的教学话语。
3、合理利用网络话语,彰显时代性
大数据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走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野,大学生通过手机参与网络生活,特别是新媒介的灵活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广泛流行的文化现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态日益显现出微型化趋势。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变化非常迅速,求新求异的当代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新兴的网络话语,相比之下,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对网络的熟悉和运用程度却远远不如大学生,容易产生教师教学话语与学生网络话语的隔膜,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应该有效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和优势,善于把握微媒微介、体验微情微意、利用微言微语,学习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言微语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小精悍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语境,消除了师生间的话语差异,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以微言大义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提升话语责任教育,加强实践性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维护了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利和权力,但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网络监控技术相对滞后以及部分大学生法律道德观念不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学生网络话语不负责任的现象。话语权利与话语责任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两者联系密切,话语权利的取得必须以承担相应话语责任为前提。大学生网络话语责任意识淡漠问题必须引起高校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强化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二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网络话语行为的道德自律;三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话语责任意识的养成、网络语言传播的规范以及良好网络语言环境的维护,有效占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话语与社会变迁[M].华夏出版社,2003.
[2] 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2003.
[3] 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
[4] 郭毅然.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的根基[J].探索,2007.5.
【作者简介】
贾亚君(1976-)女,浙江金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