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形看汉字背后的文化和理据
2017-05-18张家甜
摘 要: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可以通过汉字的字形一窥汉字的理据性及其背后的文化。《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来源的字典,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说文解字;字形;文化;理据性
作者简介:张家甜(1993-),女,汉族,山西长治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字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2
《说文解字》的存在,让我们可以看到系统的小篆形体,小篆在汉字形体的转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些小篆字形,我们得以窥看文字背后的文化和理据性。
一、从寸看法度
《说文解字》:“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可以看出,寸是指事字,小篆字形中,“又”象手形,“一”指手腕下一寸之处,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我们叫做“寸口”,简称“寸”。实际上在寻找穴位时,每个人穴位的位置虽然相同,但个人手指的大小、宽度不同,确定穴位必须用自己的手指。因此寸也就有了分寸、标准、规范和法度的意思。《说文解字》中带“寸”的字,则大都有分寸、法度的意思。如:
《说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可以看出,寺是指有法度的地方,最有法度的地方莫过于政府的办公机构,所以古代官员任职的地方则通称寺,如“大理寺”,是审核刑狱案件的机构,至于寺庙的含义则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寺庙是出家之人念经拜佛的地方,有其规矩和制度,说到底也是有法度的地方。
《说文解字》:“导,引也。”从小篆字形可以看出,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所以需要引导,有了分寸和法度的引导才能确保不导入歧途,所以导字下面由最开始的止演变为寸,更好地履行了汉字的表意职能。如现汉中“导师”一词,也保留了这个意思。
《说文解字》:“封,爵诸侯之土也。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可以看出,封本来的意思,是君王把土地赏赐给大臣,这赏赐不是随意赏的,也有其相应的法度和规矩,如公侯可以赏百里,伯只有七十里等。也就是说封是论功行赏,是按照一套规章制度下来的奖赏。
二、从女字看女子地位
《说文解字》:“女,妇人也。象形。”即女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双手交叉,跪在地上的女子的形状。其本义就是女子,而后引申出女儿等义。从其字形可以看出,女子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而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女流之辈”一词,含轻蔑义,暗示了社会上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从《说文解字》带女字的文字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如:
《说文解字》:“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从妇字的字形也可以看出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服也,指服侍男人,服从男人。点出女子的社会地位,女子是男子的附庸,依附于男人,所以要三从四德,顺从服从。持帚洒扫,指拿扫帚扫地,则点出了女子的社会角色,指出妇女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家务,也点出了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普遍格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处于弱势。
《说文解字》:“如,从随也。[注]徐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会意”可看出,如的意思即听从,跟随。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其中的如就是依照顺从的意思,词语中“如意”、“如法炮制”等词,皆为依照顺从意。如字从口从女,则反映了“三从”的习俗,古代女子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可见“如”就是女子生来的命运,必须要顺从,听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而由听从、跟随的含义,引申出相似、像、往、到、去等含义,如《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即像、同之意。现代汉语中的“如同,字如其人”等皆是此义。《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中的如则是去的含义,意为去厕所。
《说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婢为女子当中地位尤为卑下的人,通常指受役使的女子,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中为婢。
《说文解字》:“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藁。[注]臣铉等曰:又,手也,持事者也。”即奴隶中,男的交给负责差役的官员,女的交给负责舂米炊煮和种菜采集的官员。奴字从女从又,指用手掠夺女子。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女奴从事劳动。因为奴地位低贱,所以后来也可用来谦称,如古代的年轻女子喜欢称自己为奴家。而发展到现代,则产生了新的词语,如“房奴、车奴、卡奴”等。
由于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所以一些带有女字旁的字都有不好的含义,如:
《说文解字》:“奸,犯淫也。”此字谓犯奸淫之罪。即男女间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后来由此引申出虚假、狡诈、邪恶的意思,如狼狈为奸、奸细、汉奸等。
《说文解字》:“妨,害也。”如《国语·越语》:“将妨于国家。”是危害,阻碍的意思。如现代汉语中有妨碍一词。
《说文解字》:“妒,妇妒夫也。”本义指妇女妒忌丈夫,后来引申成妒忌他人。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妆成每被秋娘妒”。
三、从八看别
《说文解字》:“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也就是说,八的本义是分别,虽然现在是指数字,但是分别的意思在一些汉字中还是存在的。
《说文解字》:“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从字形可以看出,分就是用刀剖物,把东西分开的意思。如《荀子·礼论》:“然则何以分之?”其中分就是分开的意思。由分别的意思引申出区分、辨别的意思,如《论语·微子》:“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说文解字》:“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由平分而产生公正义,公正的事情大家都认同,所以有了“公理、公道”,要想做到公正,必须让大家都知道,所以有了“公开、公报、公然”。历来朝廷、国家都是权利的代表,行使权利必须公平公正,所以“公”也是国家、朝廷、君王的代表,如:《汉书·杨恽传》:“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这里的公是国家或者朝廷的意思;《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这里的公指君上。国家事务叫公事,政府工作机关叫公家,古代有三公,现代有公安。
四、从吉看士
《说文解字》:“吉,善也。从士口。”甲骨文中,吉字,上是兵器,下是盛放兵器的器具。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使人民免受战争之苦,借此来表示吉祥。然而但从《说文解字》字形看,从士口,即士说出的话,这表示士说出的话是好的话,代表善,从一个侧面反应,古代士这个阶层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可知,士是会办事的人,是能够从繁杂的事物中抓到关键,归纳道理的人,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从历史来看,“士”这个阶层,上古为掌刑狱官员;商、西周、春秋则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战国时,则有所谓学士、方士、策士等,如以游说出名的策士张仪、苏秦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士是排第一位的。发展到今天,有了一批带“士”的词语,大多都是褒义或者中性的词语。如带有明显赞誉色彩的“勇士、壮士、义士、名士”,中性色彩的一批类职业词汇如“护士、战士、上士、中士、下士学士、硕士、博士、院士”,虽然是中性词,但人们往往对这样的词带有一定敬重的心理,此外还有带明显尊敬色彩的“女士”。
从以上的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字从古演变而来,始终存在着一条发展脉络,每一个汉字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因素,不仅可以由此看出汉字的理据性,更能看到汉字背后所反映的时代和文化。而如果把这些都应用到现代汉语的汉字教学中,老师教学生习得汉字的同时,可以教授一些汉字背后的文化和理据,相信可以增加很多乐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体味汉字。
参考文献:
[1]许慎、徐铉: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7.
[2]马芳:《说文解字·女部》的女性文化分析[J].作家,2009.(12).
[3]安丽荣:《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文化意蕴[J].沧桑.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