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据性

2016-11-25毕燕娟

东方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理据性孙子兵法

毕燕娟

摘要:《孙子兵法》是春秋后期吴国孙武撰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它生动形象、鞭辟入里地阐释了人类的战争哲学,一直为兵家所倚重,曾一度被尊为“兵经”。值得注意的是,两千多年过去了,《孙子兵法》不但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反而更加熠熠生辉、引人夺目,对它的研究已经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哲学、文学、语言、教育、管理、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对它的关注已不仅仅是微观的训诂考证,更多的是宏观战略、思维全局的研究了。本文以通过汉语教学的理据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中去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理据性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分析。

关键词:理据性;外汉语教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其目的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外国学生尽可能地熟练使用汉语。根据中国教育部方面2005年的统计显示:除中国人外,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已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23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在欧洲,法国有近3万人学习汉语,居欧洲首位。截至2003年,法国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已超过53000人次,仅次于韩国和日本;在美国,汉语已经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截止2014年1月1日,全球孔子学院的数量已达1086所。

一 对外汉语教学是软实力战争的延续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开宗明义,在开篇首句即指明战争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其政治目的是保卫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与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谋而合。

语言是一种软实力,以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军事力量的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形成世界“汉语热”,有人预言21世纪汉语将成为全球通用语。

二 《孙子兵法》三元理论结构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象似性

每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相关研究表明,汉民族最早的认知结构是阴阳结构和三元结构。阴阳结构体现了辩证法的矛盾思想,我们将在下文论述。

认知系统及基本认知结构更直接表现为语言模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所有高层次思维都依赖于语言。我们可以对《孙子兵法》的结构层次进行再概括:

第一部分:《始计》,兵法之纲要;

第二部分:《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战、攻的基本原则和战前准备;

第三部分:《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作战的具体方法。

这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倡导的道、法、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道,《说文》:所行

道也。《尔雅》:一达谓之道。可见,“道”指的是四通八达的大路。运用在战争上,指的是能够让一军无所阻碍、势如破竹的方法,即掌控全局的战略原则;法,指的是方法,即实现“道”的基本方法;术,是指具体的操作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理论特点,但也应该符合我们民族的文化认知框架规律。研究证明,三元结构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黄金分割对课堂讲练的时间分配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是“人们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和孙子战争理论的三元结构具有象似性,请看下表:

在《孙子兵法》大多篇章内部体现黄金分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讲练时间分配问题进行了考查。

三 《孙子兵法》哲学思想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基础

前文提到的阴阳二元结构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最早见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阐释了宇宙的生成;“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了朴素辩证法。这种思想经过诸子百家和历代大儒的发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了,尤其是对于某一事物内部结构的认识。据《孙子兵法结构研究》的统计显示,《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的布局也都按二元对举的形式安排。这种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为对外汉语教学借鉴《孙子兵法》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又一个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也充满了各种矛盾。要转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矛盾,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汉语语法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加快学生的习得速度、提高学习的质量呢?教师可以选择演绎法、归纳法、认知法等等,但也可以设计一个场景,采用功能法,把枯燥的语法放入生动具体的对话之中。

四 结论

《孙子兵法》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孙子兵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尚属空白。我们经过上述比较,发现兵法和教学无论是战略地位、内部层次还是哲学思想都有很高的象似性,这就为我们研究《孙子兵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提供了理据性。根据《孙子兵法》,这种指导应该是三个层面的,根本战略层、基本作战层和教学技术层。每一个层面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解读。例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教学法还有哪些没有发掘,什么时候应使用何种教学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客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艳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月刊,2005(2):3-55.

[2]文光,宣林.孙子兵法(白话本)[M].成都:成都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1).

[3] 谭鼎莎.《孙子兵法》课程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实践探索[J].鄂州大学学报,2014(1).

[4] 吕辛福.《孙子兵法》中的非战理论与和学思想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许嘉乐.试论《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2(2):52.

猜你喜欢

理据性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组歌
成语别字成因刍议
浅析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人姓名的理据性分析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
格里菲思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大全》开始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