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2017-05-18陈镜如
摘 要: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为世界文学创作出的经典骑士形象。在小说《堂吉诃德》中,作者塞万提斯通过幻想的创作和创作中的“幻想”,以“骑士小说”的叙述方式顺应读者的“期待视野”,创作出矛盾于“期待视野”的非骑士小说,从而对社会现实作出批判和构想,借助作品中的多重人物,叙述着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
关键词: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幻想;期待视野;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陈镜如(1992.9-),女,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曾断言,“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去幻想,只有那些愿望难以满足的人才去幻想。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现实的补偿”。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白日梦想家”堂吉诃德,同时也适用于其创作者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不是一个幸福的人,残酷的战斗使他成了终身残疾,奴隶生活禁锢了他的自由,诗歌和剧本的创作只成就了他凄惨的失败,甚至当他经历重重挫败无心追求名誉转而只求一份安稳的生活时,又频频遭遇失业,甚至被捕入狱。带着对现实的窘迫,他给了笔下的堂吉诃德一个没落绅士的家境,虽不富裕却又足以安生。但堂吉诃德却有着另一种不幸福,那便是精神的贫穷。他受到人文主义精神的启蒙,有着敏锐的头脑和不凡的见地,却被骑士小说蒙蔽了双眼,成了一个睿智精明却又荒诞可笑的矛盾体。
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对文本在心理上有着既定的思维指向,由此形成所谓“期待视野”。塞万提斯在 创作《堂吉诃德》 时,巧妙地以读者的阅读标准创造形象,运用滑稽模仿的手法和骑士小说的叙事文体构建故事,从而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体,这一庞大的读者群体有着相近的欣赏观念和相同的欣赏趣味,因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接受过程,有着既定的“期待视野”。从这一“期待視野”着手,塞万提斯一方面把堂吉诃德包装成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骑士,另一方面又赋予人物与“期待视野”相矛盾的个性思想,以“骑士”的英雄表象,滑稽幽默的情节,取得读者的认可,最终达到“期待视野”之外的大众接受效果。
正如萨特在《为什么写作》中指出的“阅读是引导下的创作”,文本只是作者设置的路标,“路标之间都是虚空”,他要靠读者的感知和创造去完成理论。塞万提斯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创作指针,成功使堂吉诃德成为作者与读者视域融合的产物。
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塞万提斯赋予堂吉诃德最直接的含义。然而与这样的讽刺相对,作者同时又对堂吉诃德倾注了全部美好的感情。他攻击风车,冲向羊群,砸烂木偶,向着所有他眼中的恶势力发出挑战和攻击,因为他的骑士原则要求他追求自由平等,解救苦难。堂吉诃德企图通过游侠骑士的生活满足自己维护正义、改良社会的理想,为此他从不胆怯、从不退缩,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虽然许多行为是可笑的,但他匡扶正义、慷慨无私,勇敢又富有美德,让人同情,值得尊敬,堪称人文主义者道德上的楷模,精神理想的化身。反倒是那些利用堂吉诃德的疯癫导演一场场所谓闹剧的公爵、公爵夫人,社会的上层人士,在“疯子”堂吉诃德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比下显得愚蠢可笑。
堂吉诃德对封建社会下的爱情也持同情尊重的态度,他尤其强调女性要自重自爱,坚守自己的童贞。面对女仆阿尔迪西多拉的挑逗,他坚守对心上人杜尔西内娅的忠贞,而这份感情不带有任何色欲的成分,只是一种纯洁的向往,体现为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精神恋爱观。
小说中包括堂吉诃德、桑丘在内所有人物发出的言论,正是塞万提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其中对社会的批判、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例如在桑丘上任“总督”之前,塞万提斯借堂吉诃德之口告诫桑丘,“你得观察自己,有自知之明”;“血统是从上代传袭的,美德是自己培养的;美德有本身的价值,血统却没有”;以及后文给桑丘的致信中所说的“你该是好人的亲爸,坏人的后爹。不要一味严厉,也不要一味宽和,该适得其中,无过,无不及,才合情合理”,都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透过众多人物的经历和言语,塞万提斯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入作品,成就了这部人文主义巨著。堂吉诃德最后的觉醒,是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的觉醒,他明确指出外甥女不能嫁给读骑士小说的人,是对骑士小说及封建统治者利用骑士制度巩固统治的全力批判,而基于不可逃避的宗教束缚,以宗教信仰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自我拯救预示着只有彻底的清醒才能获得灵魂的救赎。如果说塞万提斯成就了《堂吉诃德》,那么堂吉诃德就是化身幻想世界里的塞万提斯,无论社会给予他如何的嘲讽和否定,疯傻中清醒地执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在相携的精神幻想里改造着现实世界。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D].1987.
[2]蒋承勇.《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重构[J].外国文学评论,2001(4): 103-108.
[3]李德恩.堂吉诃德:伟大与渺小——兼论《堂吉诃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J].外国文学,2009(2):41-45.
[4]叶青.狂欢中的终结者——重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45-50.
[5]成良臣.论《堂吉诃德》 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019.